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会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首先,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有机会学。然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管理”,让学生有能力学。最后,重视课外阅读,提高积累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学会学习;学习指导;目标管理;改变观念;课外阅读
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为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锻炼,就必须在课堂上教学中突出“学”字,要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就必须突出“乐”字,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突出“思”字,要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
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又将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
首先,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有机会学。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非常明确的教学观。有人曾经说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外部,而是在事物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能随意写画;也不是录音机,能把老师教的都录下来。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接受教育是有选择的。然而,老师往往怕学生学不好,怕自己没发挥到重要作用,于是,“满堂灌”、“题海战”就不可避免了。这样,还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吗?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身上的潜能,相信所有学生都有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和上进心,相信所有学生能在学习中发展主体意识、提高主体能力;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表现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引导。教师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就能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第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管理”,让学生有能力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饮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
(一) 让学生善于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内容在老师心中,教学重难点在老师心中,学生总是让教师牵着走,被动地学习。现行的教材所编排的“预习”、“导读”为学生明确目标创造了条件。“导读”是单元的目标。编者安排“导读”的目的是使师生在教学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预习新单位的课文之前,要求学生一定要从导读引入,浏览全组课文;然后指导学生在具体预习本组每一篇新课文时,必须再回顾“导读”,对照“导读”的意思和要求,有重点地预习课文;最后在老师检查新单元预习效果时,要先将学生对“导读”的领会情况放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来检查,让它成为单元学习的线索。“预习”是每篇课文的简要目标。学习每一篇课文则应让学生从“预习”引入,对课文的预习,其目的是为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这一环节,同学们可以各取所需: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理解,也可以较深入地提出问题;成绩差的同学能让自己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同時接受老师的个别指导。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传导时,给予传导就会引起满意,反之则会引起烦恼。有了预习的准备,会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因此,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由“学答”转为“学问”,从而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要使预习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必须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正如叶老师所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二) 培养学生善于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优学习法
这就要我们在课中为学生多留自学余地,教给其切实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地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现在的课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交往常用的形式。组内的分工合作,增加了学生间的信任,使组内气氛融洽。在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时,每个学生会把自己刚才那种开放自己、表现自己的情绪移情于课堂表现。这时,不管老师请哪位同学发言,都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从而给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莫大的安全感。当学生在小组内取得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时,也就敢于在全班学习中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的一堂课,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与同学的感情也更融洽。
第三,重视课外阅读,提高积累运用的能力。
(一) 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讲,课外阅读内容显得更加生动,能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动机;对高年级学生来讲,课文阅读将是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会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特长。为使课外阅读更加有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转“要我学”为“我要学”,是课外阅读指导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表演课本剧等等,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发展。
2. 向学生多次推荐活泼健康的读物
孩子们的世界观尚未定型,为他们推荐活泼健康的读物,是课外阅读取得成功的保证。教师要让自己置身于孩子们的世界中,为他们导航。
(二) 建立课内外链接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让能力服务于学习生活。比如:制作书签,吸收阅读精华;制作剪贴画;办手抄报等等,让学生的能力在班内活动、课余生活中得到充分地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主人,并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有效的指导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更会指导。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学法指导的学问无穷,也等待我们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2001.
[2] 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董国华.创新学习的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朱忻,重庆市重庆石桥铺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