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文言文五步教学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第一步:“博古通今”,激发兴趣;第二步:小组合作,疏通字音;第三步:小组合作,直译全文;第四步:小组表演,分析形象;第五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关键词: 激发兴趣;自主翻译;形成能力
[研究主要内容]:初一至初三的40篇文言文
第一步:“博古通今”,激发兴趣。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或描写优美风景,或讲述历史故事,或教人为人处世,或……因此,一个有趣的开端就像一篇文章富有悬念的开篇,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下去的欲望。
如在教授《诫子书》时,笔者就引用了一副对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孔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是:“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这副对联里的故事,一下子就能拉近学生与作者诸葛亮的距离;再比如教授《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时,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听过的有关聪慧儿童的故事;再如,在教授《论语》一文前,大家来讲一讲有关孔子的故事……
第二步:小组合作,疏通字音。
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字音障碍,而字音障碍的难度都不算太大,完全可以倚靠小组的力量,自行解决。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主要就是教学生一看注释,二推测的办法,根据字的意义及语境,推测这个词语的读音,三是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扫清字音障碍,并达到熟读的程度准备小组展示。同时给展示小组“悬赏分”,每人身上有3分,字音准确1分,声音洪亮1分,小组整齐1分,其他“找茬”小组享有扣分权。
比如通过这种方法教授《狼》一课,“少时”中“少”的读音无须我强调,自有学生给读错了的同学纠错,也自有学生能根据意思推测出《咏雪》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差不多的意思,因此应该读chā。
这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小组展示,其他小组“找茬”的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对字音的关注。
第三步:小组合作,直译全文。
学习文言文最枯燥的部分就是翻译的部分,而翻译的部分难度也较大,学生的畏难情绪最重。因此,在翻译阶段,在教给他们最基本的翻译方法之外,我还会在一些难点处用红色粉笔给出提示,对学生的自主梳理给予帮助,然后再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最后小组展示时也会化长为短,一个小组展示一小部分,降低难度,其他小组再纠错、补充。
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翻译就是一个踮一踮脚就能够得着的果子,个个兴致高昂。由于这部分难度较大,因此给展示小组的“悬赏分”会相对较高,用分值来冲淡难度,激发他们直译文言文的斗志。
通过几年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积累的文言词汇记忆深刻,快速、大量的积累能迅速地提高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他们会从慢慢的机械翻译过渡到自由地添加符合当时背景的词语,甚至会删除一些影响翻译通顺的个别重复多余的文字,慢慢地学会站在作者所处的古代环境中去思考古人的用语习惯,再转化为现代人习惯的说话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思维纵向深度的提升。
第四步:小组表演,分析形象。
在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中,笔者比较喜欢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言文中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中,通过演“友人”那个同学添加的动作及语气,点评的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友人的无理和直率;比如在《狼》一文中,表演时添加了狼和屠夫的内心独白,让狼的贪婪和屠夫的当机立断、智慧果敢更为鲜明突出。在《孙权劝学》一文中,由于添加了当时“三国鼎立”的时代背景,让整个故事更显厚重,而其他小组精彩的点评也更加凸显出劝学的孙权的王者之风,勤学的吕蒙的大将风范。
第五步:小组探究,解析主题。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设计一个关涉主题的问题,制造矛盾,启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教授《狼》这一课时,笔者最后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狼和屠夫,谁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为什么?”;比如在《伤仲永》一文中,“你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结果是谁造成的?”;再比如《湖心亭看雪》中,“为什么作者会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是还有舟子吗?”……这样的问题,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探究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第六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文言文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它离我们显示的生活太远,失去了学生运用的语境。因此,在最后的阶段,笔者就把目标指向了“用”,让学生把文言文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那样就不显得文言的遥远和疏离了。
比如在学完《三峡》后,老师会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的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导游词,介绍三峡的优美风光。结果,学生不仅写出了课文中有的内容,还补充了很多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自觉自发地拓展了文本;比如,在学完《五柳先生传》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仿照《五柳先生傳》的句式,为一个人作传”。还有一部分同学就用浅显的文言文为身边的同学、朋友作传,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同学为一个子小小,皮肤黑黑的好朋友作的《豆干小传》;比如在学完《答谢中书书》后,让学生也用文言文的形式给好朋友写一封短信,谈学习、谈生活、谈风景都可以,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男生的《答自己书》;还比如在教授《塞翁失马》的过程中,有学生为了故事更加真实,在“父子相保”的环节中,还即兴创作了一则圣旨……
作为初中生,这些文笔虽都显稚嫩,但却从此打开了文言宝库的大门,更加亲近了中华传统的文化,为他们以后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怕学”变“乐学”。
参考文献:
[1] 吴永刚,谢才智.古文观止[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1,286.
[2] 余秋雨.中国文脉[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424.
作者简介:乔力,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九龙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