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引入,问题驱动:对读写训练的再思考

2018-01-30 17:33王秀丽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读写训练话题问题驱动

王秀丽

摘要:话题,作为谈话的中心,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和自主参与。话题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槐乡五月》教学实践中,采取“话题引入,问题驱动”的教学实施策略,以“语用表达”为核心,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在一起,将阅读理解与言语表达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双重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话题;问题驱动;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B-0048-03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师生之间或师生同文本之间就某一话题而展开的交流。话题,作为谈话的中心,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自主参与。因为有中心,所以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相对于直接指向答案的“问题”而言,话题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

“话题”要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现有的语文素养。任何一篇文本,只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悟,都能提炼出一两个明确的话题或问题,甚至更多。教师可在学生感悟的交汇点上选中一两个观点鲜明的中心话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和主线,围绕话题,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生本对话实践中提升言语表达能力。话题亦可以打通读与写的“经脉”,教师可以根据话题进行语用训练,如师生围绕话题充分聊课,去发现文本的言语秘妙和写作密码,充分延展课文,进行文本补白、续写、改写、仿写等等,让语言文字内化于心,外化于文。做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往往以“问题”为驱动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阅读教学中的话题往往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呈现。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围绕话题在教学坡度上巧作阶梯,一切问题的设置要围绕话题而展开。

下面以《槐乡五月》教学为例,简介“话题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实施策略。

一、话题引入

很多课文可在师生轻松的聊天中揭示话题,并可由此生成一些纲举目张的主问题。主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而不应该是由教师直接给出来的。在主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筛选,提炼出具有文本核心教学价值、立意深远的主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并由此开展一系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对称的语句,大量的叠词写出了“槐花之美,孩子之乐”。课始,教师基于文本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话题情境,以“赏美景、谈感受”为话题切入点,在聊天中揭题。

师:五月,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特别适合出游。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你都游览了咱们家乡徐州的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游览了被誉为“自然氧吧”的泉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茂密。园中奇峰怪石、秀丽湖光;茂林修竹、野生动植物,融合点缀,相映成趣……似人间仙境!

生:我游览了贾汪境内的大洞山风景区,参观了千年古刹——茱萸寺,观赏了万亩石榴园,看到了石榴树的蓬蓬勃勃,感受到了家乡的风物美,大洞山风景区真是个世外桃源。

……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观赏美景的感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槐乡五月,它的作者尹犁,也恰恰是在五月走进了槐乡,看到槐乡的美景,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了,轻轻打开语文书,看谁先找到。

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板书:槐花飘香 槐乡孩子

师:课前,同学们针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两个提的最多的问题。

1.五月为什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2.五月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两个问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找寻槐花之美,感受孩子之乐”吧……

在话题中生成了两个主问题:五月为什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为什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两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中心,直指文章的重点,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展学习,激活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二、问题驱动

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思所感。如何让学生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氤氲而出的对槐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需要儿童走进文字背后,走进文字深处方能体会。本课将围绕“找寻槐花之美,感受孩子之乐”这个话题,以两个主问题为驱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支架”,让学生通过自主品悟、合作探究,在思维的逐步深入中打通语言和情感的血脉。

(一)全班交流: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槐花飘香?

生:浸、香海……

师:第一自然段里还有没有让你体会到飘香的词句?

(那看看剩下的这段文字,和香有没有關系?)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和香有关系吗?

生:正是因为花多,香味才会浓郁。

师:仅仅写了花多吗?看看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比喻花的形态。

师:同样是槐花,为什么作者却把它们比作不同的事物?

生:姿态不同。

生:观察距离、角度不同。

生:作者对眼中花展开了联想,使其变成了“心中花”。

师总结:正因为作者远看看、近看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槐花,而且还进行了联想,才会把槐花不同形态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作者把槐花写得这么美的奥秘。endprint

……

師:你看,这段文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香,而是一开篇就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大片白茫茫的、形态各异的槐花。其实,是为下文写香做什么的?

生:铺垫。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大片大片的槐花,才有了这浓郁的花香,整个槐乡才会浸在香的海洋里,这真是槐花飘香似什么?

生:香海。(板书:似香海)

(二)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为什么作者又说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快速浏览课文第2、3自然段,你觉得哪些画面最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小姑娘——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师:怎么才能读出这种飘的感觉呢?

(融理解与朗读指导当中)

师:衣襟上别着,发辫上戴着,美的都飘飘然了。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生:快乐。

师:谁能读出这种快乐?

(指名读,齐读)

师:一个“飘”字写出了小姑娘的快乐,小小子的快乐是通过哪个字、哪个词表现出来的?

生:大大咧咧。

师:谁能来表演一下小小子这可爱的动作?

(指名表演,边读边演)

在问题驱动下,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其一,品词析句,文中寻香,通过引导孩子们品读词句,用心去感受文中藏着的花香,体悟作者的写作密码:比喻、联想、多角度描写、铺垫等。其二,循文入境,读中悟情。让学生置换角色,扮演槐乡的孩子,深入其境,读出槐乡孩子的快乐。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抓住一个“飘”字,以读代讲,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这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了优美的语言,习得了言语表达方式,也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为下面的“活化”知识、迁移仿写做了有效的铺垫。

三、迁移内化

在围绕主问题展开师生、生生、生本的一系列交流对话,开展一系列言语实践学习活动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学用结合、迁移仿写。指导学生学用本课的写作方法介绍五月的槐乡之美。

此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作家尹梨有一双发现美、捕捉美的眼睛,她笔下的槐乡美的就像一幅画。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感受着槐花美,享受槐花乐。假如你是槐乡的孩子,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五月的槐乡呢?让孩子选用文中的词语介绍槐乡,尝试练笔,使学生在言语表达的实践中得到历练。

白茫茫 白生生 甜丝丝

香喷喷 喜盈盈 傻乎乎

大大咧咧 俊俏 口福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

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

四、课外延伸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的乡村风情所陶醉时,围绕“家乡美”这个话题,笔者设计了“课外延伸、读写结合”这一环节。使语文由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课外,深化语用功能。

教师总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我们家乡,也有很多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发现,同学们可以好好观察家乡的一景一物,像作家尹梨这样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课后,请学生们结合自己家乡风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语写下了自己“最熟悉的风景”,如:“异果”飘香,家乡的石榴园,运河桃花等等,语言活泼优美,尽显童真、童趣、童乐。

这个话题写作,以“语用表达”为核心,巧妙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在一起,将阅读理解与言语表达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不仅仅关注“语用表达”,还关注“语用构思”和“语用立意”,实现了阅读与表达的双重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赵赟

Topic-Introduced and Problem-Driven Training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ANG Xiu-l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11, China)

Abstract: The topic, as the core of conversation, emphasizes the joint and autonomous particip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t centers on one core with its rich and open characteristics. In teaching the text, this author employs the topic-introduced and problem-driven teaching method, revolving around the pragmatic expression, skillfully connecting reading teaching with writing teaching,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to speech expression. As a result, students competence of reading and expression has been promoted and their 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s have also been cultivated.

Key words: topic; problem-driven; reading and writing training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写训练话题问题驱动
基于英语读写,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话题与主语研究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