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2016-12-20 22:44刘黎岗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话题主语

刘黎岗

摘要:如何看待汉语话题与主语的关系实质关系到汉语话题是什么,怎么定性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汉语话题句法说和话题主语等同说的基础上,根据韩礼德关于语言元功能的思想,认为话题属于句子的信息结构,主语、宾语等属于事件结构,同一个成分,在不同结构里有不同的身份,因而主语、宾语、状语都可以成为话题。

关键词:话题;主语;重庆方言

汉语话题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争论,以黄正德(1982)为代表的一派学者主张话题结构是由句子中的某个成分移位生成,而以徐烈炯、刘丹青(2007)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话题的形成是基础生成的,且话题与主语、宾语有着同等身份的句法身份。基础生成说比移位说更合理的解释了话题的位置问题,但有不少学者仍然认为话题是功能层面的概念,不能作为一个句法概念进行界定,如袁毓林(2003)、石毓智(2001)。当然,对话题与主语关系问题持不同看法的还有赵元任(1968)、范开泰(1985),赵先生认为汉语的话题与主语是等同的,汉语的主谓关系就是话题-评述关系;范先生认为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不能等同,他根据结构、语义、表达三个层面的划分,把主语分为句法主语、语义主语和语用主语。

一、两种话题分析的优劣

(一) 话题句法说

徐烈炯和刘丹青认为汉语话题跟主语、宾语、状语等句法成分相同,在句中有特定的生成位置,不是宾语、状语等成分移位所得,话题分为主话题、次话题和次次话题(划线部分):

1. 小李啊,他出国了。

2.他,酒不喝。

3.我们叫他当我们的班长。

这种界定最大的疑问在于句法歧义,对于以下这个例句,徐烈炯和刘丹青认为“小王”既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话题。

4.小王去成都了。

这种句法歧义会造成他们分析中的主次话题不清,如

5.烈性酒吧,我爸(啊),手术以后呢,再也不敢喝了。

徐烈炯、刘丹青对汉语话题的分析为话题句法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把话题定义为句法成分难免有夸大话题句法特征的作用,而且句法歧义使人怀疑这种歧义的根源在于语言本身还是由分析者设定的理论造成的?

(二) 话题、主语等同说

张新华(2006)认为言语表达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事件结构)和受话的交际(对话结构)两部分,是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本质体现。人们在使用语言对事件结构进行编码时具有概况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因而一些学者所谓的汉语式话题与说明部分关系“松散”,实际是概括性的体现,火造成损失、消防队灭火、减少损失没有得到编码。

6.那回大火,幸亏消防队到得早

这种“松散”与“意合”所指相同,是汉语传达意义的一般特征,诗歌是典型的“意合”表达方式。

事件结构体现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但对话结构,即说话人的表达策略决定了事件结构的展现形式。如同一个事件,说话人根据表达的需要,既可以把事件结构中的施事,也可以把受事或其它成分作为主语。而许多学者在分析时往往把事件结构与表达结构割裂开,着眼于事件结构则看到了主语,认为主语与谓语动词有着语义上的选择关系,话题则否。这实际是把主语与谓语的述谓关系等同于名词与动词的论元关系,有偷换概念之嫌。割裂的结果造成了把主语同时包含的两个属性作为两个分别存在的句法实体—主语、话题。

二、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与话题主位

韩礼德功能语法的核心思想是关于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即信息功能、交互功能、事件功能,一个句子具有上述这三种功能,因而有四种不同的结构:

主位是说话人选作信息起点的部分,具有引导听者理解信息的作用,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展开;情态包括主语和限定两部分,限定为主体部分的内容设置时间或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语则表示行为者或信息有效性所关涉的对象;过程、参与者、环境则是对人所感知和经历的外部世界、事件、经历,以及内心感受等的语言构造(韩礼德 2014)。韩礼德把主位分为组篇主位、人际主位、话题主位,且主位结构里只能包含一个事件成分,它可以是过程、参与者、或环境。这就是说,句子里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成分是主位结构的最后一个成分,它是区分主位-述位的标志,这个成分既有事件功能,又有作为信息起点的功能,所以被称为话题主位。

话题最主要的功能是表示句子所谈论的对象,同时,它又限制了述语的表达并帮助听者理解话语,具有程序意义。根据韩礼德对话题主位的定义,话题主位处于主位结构中,是信息的起始,限制了述位部分的表达,且属于事件结构的一个部分,具有概念内容,可以成为谈论的对象,而组篇主位和人际主位只有程序意义,不具有概念内容,不能成为谈论的对象,所以话题主位与话题一致。话题是事件结构的一个部分,那么参与者、过程、环境都有可能成为话题,这就要看说话人把哪个成分作为句子中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成分。从事件结构自身的性质看,过程的发起者具有认知上的凸显性,事件结构一般是发起者、过程、承受着、环境,符合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顺序。但在语言交际中,作为句子中第一个出现的事件成分很多时候不是发起者,事件结构的叙述过程不符合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信息结构的存在,说话人可以根据上下文、信息自身特点、交际需要等多种因素选择话题,使同一事件结构在交际时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达到交际目的。下面就以重庆方言为语料对重庆方言的不同话题表现进行分析。

三、重庆方言的话题结构

(一)主语做话题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通常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主语之间可能是同义反复、补充说明甚至不同指的语义关系,因为话题主位是句子里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成分,而多个主语具有相同性质,所以都属于句子中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成分,如

8.国家,国家又下了个文件噻

9.后头龟儿鲁酒,山东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跑到、跑到泸州去

例8的主语“国家”与“国家”是同义反复,例9中“山东的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对“鲁酒”进行补充说明,但它们在各自的句子中性质相同,因而这两个句子属于多话题结构。

(二)宾语做话题

宾语要成为话题主位,意味着宾语必须成为句子中出现的第一个事件成分,而对于宾语,位于主语前或主谓之间都是第一个出现的事件成分,因为它与主语在事件结构中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参与者,当它在主语前或主谓之间,和主语共同形成多话题结构:

10.但是勒个土地你买也只能使用五十年老

11.我日妈他勒种低级错误都可以犯

10是宾语在主语前,11是宾语在主谓之间,主语和宾语共同构成话题主位。

(三)状语做话题

状语是对谓语动词或整个句子起修饰作用的成分,通常表示事件结构中的环境成分,如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程度等,当状语成为句子中第一个出现的事件成分,状语成为话题主位,如

12.现在勒个社会,一分吧的东西哪买得到哦

13.过去,长寿湖的鱼,豆是楞个长条条的

(四)关于汉语式话题

有人认为汉语还有自己独特的所谓汉语式话题,即当话题不是句子主要动词的论元,只是为说明部分提供一个“语域”或“语义相关索引”,如

14.粮食,大米最便宜的也要两块钱斤嘛

15.那老张噻,他们妈满五十

14的“粮食”和主语“大米”具有上下义关系,15的“老张”和主语“他们妈”具有所属关系,这种靠语义关系建立的话题被称为语域话题。本文认为语域话题在事件结构里仍然属于“环境”范畴。韩礼德(2014: 313-314)把环境分为程度、位置、方式、伴随、事件等九大类,其中事件类环境表示“被描述、谈到、叙述的内容”。当事件类环境成为话题主位时,话题就是表示事件类环境的名词短语,由于环境和参与者是不同性质的事件成分,当事件类环境成为话题时,表示参与者的主语不具有话题性。

四、结语

关于汉语话题和主语关系长期以来的辩论实质是由于割裂了同一语言载体的不同内在结构,把话题作为与主语、宾语等同的句法成分处理只着眼了信息结构和事件结构各自的特点,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韩礼德语言元功能的思想为我们研究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同一句法成分如主语、宾语,在事件结构中是参与者,在信息结构中既可以是话题主位,也可以是述位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and Christian M.I.M. Matthiessen,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4th edition)[M]. Routledge, 2014.

[2]Huang, C.-T. J. 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M]. Cambridge MASS: MIT, 1982.

[3]范开泰.语用说略[J].中国语文,1985, (6):11-16.

[4]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辩[J].语言研究,2001, (2): 82-91.

[5]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6]袁毓林.话题的结构与功能评述[J].当代语言学, 2003, (1): 54-63.

[7]张新华.论话题和主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 148-154.

[8]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 [M]. 1968. 吕叔湘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猜你喜欢
话题主语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怎样判断It is(was)...that结构是强调结构还是带有It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
状语从句与分词作状语之间的转换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话题与主语研究
将话题紧依活动,让活动承载话题
浅谈品德课堂探究学习话题的设计
口语交际需多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