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铭宇
摘 要 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通过对题目进行审视了解其题目的核心,从而形成解题方案。本文将从高中物理学科当中常见的问题入手,结合以往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对适用于高中阶段的物理解题策略进行总结,帮助高中物理学习和物理问题的解答提升效率和准确率。
關键词 高中;物理学科;物体题目;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175-01
在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当中,高中物理和高考物理解题等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具体的要求。学生通过对高中物理进行学习,除了需要对高考物理当中的物理性质、物理内容和物理知识进行掌握之外,还需要能够借助数学表达和文字表达两种方式,对物理题目进行解答,从而了解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意识。对于正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单纯的机械式学习并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能力,因此需要掌握物理思想帮助解题。
一、综合分析法解题策略
综合分析法解题是高中物理学习当中重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生在进行物理学科问题的阅读和理解时,需要能够对题目当中所包含的已知条件、物理学定律进行总结,并从中进行重要信息点的提炼。在完成提炼之后,学生还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内容,对与信息点可能产生联系的所学知识进行结合,完成对于题目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分析法解题策略主要分为几个重要步骤。首先是需要通过审题的方式,对题目当中涉及到的“对象”进行隔离。这个对象是题目应当完成解答的问题。学生通过提炼对象的方式对其进行转换,从而了解对象所具有的特点;随后,学生需要在头脑当中进行回溯,了解对象所处的物理学概念,并检索已经完成学习的物理定律,对其加以归纳总结,实现分析,形成解题的目的性,避免盲目;最后通过对对象的解读,了解其在题目当中所具有的状态、运动规律、受力情况等,完成题目的解答。
例如在静力学题目的分析当中,题目通常以某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受力状态作为提问元素,对学生的静力学知识进行考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法,首先挖掘出题目内部所指代的物体的特征,并对其加以细致分析。作为静力学的考察内容,学生分析内容应当以物体的平衡条件作为切入点。在已知平衡状态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判定其不在任何方向上进行运动,因此保持加速度a始终为0。随后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物体的受力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并明确该物体在所处环境当中的受力状态,从而实现受力分析。通过进行受力分析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题目当中所具有的已知条件,从而完成题目的解答。
二、模型解题法解题策略
模型解题法是近年来高中教育领域出现的解题方法,学生在进行物理题目解答当中,往往无法通过抽象的已知条件描述来获取足够多可供理解的信息,大部分文字叙述方式的物理学题目都存在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学生对其产生困惑和恐惧。而模型解题法则是通过对题目已知条件建立物理模型的方式,进一步直观展现出题目当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对题目加以理解,并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
模型解题法实际上是通过具象展现的方式,解读抽象的物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物理解题法实际上也可以被称为是生活类解题法,通过生活现象与物理实际的联系完成问题的解答。例如在进行物体的平面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摩擦力等问题的解答中,学生通常需要运用到牛顿力学,对现象进行解答。为了能够使运动现象与牛顿力学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完成题目阅读之后,可以结合绘制草图、打腹稿等方法,将题目描述的物体运动过程和运动规律进行建模,并运用所学的牛顿物理知识,对其运动规律进行设定,从而了解在题目所要求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特点,最终完成准确的问题解答。
三、数学极值法解题策略
在数学思维当中,通过对某一项事物进行极限求解,能够了解到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对于数学定理和数学知识的认知。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维也可以被运用到物理学科的问题解答当中,通过借助求取极值的方式,完成对物理规律和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解读。物理解题当中所运用到的极值法,主要是通过学生采用模拟的方式,将题目当中的某一个重要的物理量进行推到,设定其为极大值,从而得到一般物理规律。例如在速度规律当中,v=Δx/Δt,为了能够借助这一物理规律进行题目的解答,学生可以尝试将共识当中的Δt取值到无限趋近于零,此时其值达到最低,所得到的平均速度则可以被视作是物体运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瞬时速度。通过对最近几年高考物理的命题规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高考物理题目的命题方式,除了需要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当中物理定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之外,还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解答时,通过采用数学思维,能够实现另辟蹊径,从而提高自身对于题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增强解题的准确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科的问题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学生在进行题目解答时,也应当能够尽可能多地进行思维的变化,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物理思维,实现对问题的审阅和解答,达到较高的解题正确率。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分析、模型法以及数学思维法等解题方法,能够帮助其将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具象的物理现象,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1]范铁东.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J/OL].学周刊,2018(3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