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花青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巩义 45120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力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世界上得到更多认同。在这样的前提下,汉英文化翻译就是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的重要手段。
翻译是一种交流活动,同时也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翻译中,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极为重要。王佐良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1],所以,如何解决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是确保语言转换的关键。汉语和英语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和反映,同时它们也代表了世界的典型文化[2]。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无法直接用英语词汇表达汉语所传达的意思的问题。这种文化内涵下的表达不对等就会形成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在遇到这种文化空缺现象时,译者必须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准确地把握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特征,把原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把源语作者明确表达或隐含其中的思想、情感、观点等各种信息传达给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能理解源语中地道的文化特色。
由于长期以来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中华民族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又通过词汇等语言表达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在语言词汇表达上,就会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及鲜明的文化个性[3]。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东窗事发”、“草木皆兵”等。这些词汇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英语语言文化中所没有的。译者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就很难将这些词转换成英语并传递与之对应的含义。以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例,“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指的是剑门关外,“蓟北”指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泛指蓟州、幽州一带。这几个地理名词因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有所指的,如果不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就会误译。
社会习俗是某一地区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社会共识性认识和行为。中西方有着千差万别的社会习俗,因社会习俗的差异而造成的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隔阂也举不胜举。例如,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清明节扫墓、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的社会风俗。这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在翻译时要使用适当的策略。另外,坐月子这种现象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的《礼记内则》中古人称之为“月内”,中医认为女性在产后气血最为虚弱,需要一个月的修养才可以恢复,将此种现象称为“坐月子”。这就是社会习俗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空缺现象。
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佛、道两种宗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其中,佛教的传入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推动了汉语的句法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带来了不同的视角。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许多汉语词汇和句子中找到佛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比如:“无事不登三宝殿”是典型的佛教成语。三宝殿指代表佛法僧的殿堂,此句的本意是:只有遇到事情时,才会想起到寺院寻求帮助。现在常比喻登门求人办事。“三生有幸”中的三生在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生;有幸指很大的幸运。此句形容运气、机遇很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什么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愁眉苦脸”中的“苦脸”也来自佛教。佛教认为人生本就是苦海,而且人的脸形天生就是一个“苦”字。源自中国的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汉语表达中有关“道”的词语或说法不胜枚举,此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大器晚成,上善若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以上这些是宗教原因产生的文化空缺,这些词汇及习语在翻译成英语时,既要保留原来的意思,还要尽量使目标语读者领会其含义,不会觉得突兀、费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何翻译这些文化空缺现象所产生的诗句、词汇或习语,使中华传统文化以西方读者能接受和理解的英语表达出来,便成了长期以来翻译界颇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译者应具备深厚的汉语语言基础和文化修养,正确领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在译出原文的意味和习惯的同时,还必须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理解能力。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翻译的汉语文本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大,译者就必须克服语言所带来的屏障,深入理解汉语这种语言背后所蕴含的语用意义,尤其是文化含义,尽可能使译文既不失中华文化之本色,又符合英语表达规则。翻译文化空缺现象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来说,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策略可以分为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
汉语中的许多文化内涵词在英语中完全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或表达方法,这就属于文化空缺现象,对于此种情况,一般会采用音译法。例如,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事物以及中国的地名、人名,用音译法来翻译可以解决这种完全的文化空缺现象。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音译适当,也可以像外来词一样被大众所广泛接受,成为英语里的外来词。如“四合院”“枸杞”“饺子”“普通话”“风水”“气功”“馄饨” “阴阳”等词都可以用音译法翻译成“Siheyuan”“Goji”“jiaozi” “putonghua”“fengshui”“qikong”“ wonton” “yinyang”。 “胡同”-词曾经有人将其翻译成 alley 或者 lane, 很明显这两个词都无法展现“胡同”一词所蕴含的丰富民俗风情,因此,后来又采用音译法将之翻译为“胡同”,为更多人接受[3]。在英语中,也有一些词汇采用了音译法翻译成汉语,如:好利来(holyland)、席梦思(simmons)、坦克(tank)、耐克(nike)、康乃馨(carnation)、克隆(clone)等。
直译法是翻译中用的最为广泛的译法之一,能以两种文化的共同特点为翻译的基础,在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向目标语读者显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直译既能保持汉语的内容,又能保持汉语的语言形式。直译包括两种,逐字翻译即word -to -word translation和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即literal translation。当汉语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文化中完全空缺时,采用直译法可将这些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移植”到英语文化中去。如 “剪纸”Paper Cutting、“春节”spring festival、“书法”Calligraphy、“战国”Warring States、“四书”Four Books、“铁饭碗”Iron Bowl、“八卦”eight trigrams、“重阳节”Double Ninth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诗经》”The Book of Songs、“《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希望工程”Hope Project、“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前文杜诗中的“蓟北”可直译为“North of Thistle Gate”。直译法的优点是译文既能传达汉语的意义,又可以保留汉语文化词汇的地道性。但如果一味追求直译,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使译文十分生硬。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内容上各有特点,译者很难通过直译法表达汉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通常会使读者对意义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不得透彻领会其文化内涵。因此,译者在直译的同时,再进行加注会使译文意思更易懂。如,“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负荆请罪”bearing the rod and willingly taking the punishment——to offer a humble apology.但直译加注不可滥用,否则会影响原文的节奏,也给读者增添阅读负荷。
意译法也是汉译英的过程中出现文化空缺现象时常采用的翻译方法。比如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可意译为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元宵节可意译为 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可意译为 The Tomb Sweeping Festival[4]。如前文中所提及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可根据历史情况,将“河南河北”译为“North and South of the Yellow River”。意译“free translation”就是按所表达的内在含义进行翻译。意译可以弥补因音译造成的误解,也能有效解决部分情况下直译带来的晦涩难懂,意译可以舍弃汉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意义,着重传达语言所涉及的文化信息。 如“坐月子:confinement in childbirth.“无事不登三宝殿”:would not go to somebody's place except on business or for help.“粽子”:a pyramid -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三生有幸”:be the most supreme.“愁眉苦脸”:wear a glum countenance.“大器晚成”: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上善若水”:The highest good is like water.“魔高一尺,道高一丈”:While the priest climbs a post, the devil climbs ten.“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一人得道,鸡犬升天”:When a man attains enlightenment, even his pets ascend to heaven. 意译的优点是可以不受汉语中词语、句子结构的制约,灵活处理文化空缺现象引起的交流障碍。
汉译英中的文化空缺现象确实会给翻译实践带来种种困难,但合格的译者应该尽量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忠实准确地传达汉语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以英语为载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呈现给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真正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