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珍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引入“先学后教”导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卡,提前介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课上,教师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先学后教;导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1-0054-05
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语篇相对较长,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语篇教学,成了广大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笔者尝试在语篇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导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以小学英语第六册第二单元A Visit to the Zoo Part B为例,展开探究。
一、自学先行,介入语篇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中指出:“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平时,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进行语篇教学的,对于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的语篇,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全部接受,长此以往,小学高年级学生便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两三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自学)的能力。为提高语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自主学习卡”(如图1),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同时,让家长的辅导有的放矢,让家庭力量参与到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来,促使学生将学习兴趣逐步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识链接、预习要求、研读探究、练习检测及学法反思等几部分。在“学习目标”中要准确定位本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维度相关的目标;“知识链接”中可出示语法知识及语言文化知识;“预习要求”中明确规定学生要将课文中的生词对照课后的单词表圈出来,再试读或跟读课文三遍,要求碰到新词以外的单词、短语时想想:曾在哪见过它们?跟哪些词类似?为课文扫清词语障碍;“研读探究”主要是教师根据语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练习检测”中则精心设计练习,包括课前练习和课中练习,乃至课后练习,融合评价,以便更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学生通过预习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为新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热身激趣,引入语篇
“The good beginning is the half done!” 仓促地开课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上课伊始的语篇前奏曲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用TPR全身反应法互致问候,复习、运用所学的常用对话,如星期、天气、值日等;尔后进行Free talk,实现师生交流互动,主要巩固、运用近期所学的句型;最后,引导学生复习,为语篇教学做好语言准备。通过热身活动在增进师生情感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意识,使其尽快步入学习正轨。
在本课Free talk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谈论第一单元的寒假活动How was your winter vacation?以及引入本课新句型Did you…? 来为新课作铺垫,例如: “Did you read some books/go to the supermarket/ watch TV/do your homework/get New Years money/ Zijin Park(本地的公园)……?”另外,小学生喜欢说唱和表演,童谣“How Can I Get to the Zoo”与本课主题相关,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视频画面活泼有趣,深受学生欢迎,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本节课的评价,一举两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有效的复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本课复习环节,笔者开门见山地指出:There are some animals in the zoo. 借助动物园图引出新词animals,随即运用单词卡片揭示这一思维网络的核心词,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动物名称并适时引入“Why?”,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接着,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Part A中的关键词,教师通过给出问题Q1: What kind of animals did Kate want to see? Q2: Where were the elephants? Q3: How did they get there? Q4: How did they find there? 逐步引导学生复述Part A部分的语篇,并相机引入短语took a photo和新词saw(They saw elephants.),为新课中谈论动物园所做的事做好铺垫。最后,教师总结Part A主要内容导出课题,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有效。
三、检查反馈,导学语篇
洋思模式“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卡”完成了阅读前的准备,课上应给出时间进行检测。在检查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本着“语篇整體推进”原则,从语篇入手,带着问题看课文CD,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先解决who, where, what三个基本问题,再让学生观看CD,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细化问题(Q1:What animals did they see?Q2:What did Sally do at the zoo?Q3:Did they give bananas to the monkeys? Why?” )。接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最后,以解答问题检测预习的方式教授对话,精讲第一段,略讲第二段,精导第三段,梳理教材模块间的联系,将模块二Ask and answer和模块一进行合理整合,适时插入到对话教学中去。
第一段语篇含本课新句型What animals did you see?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复习新词animals,之后再听课文第一段录音,思考问题:What animals did they see?并在关键词下划横线。进而带出新句型并引入转盘游戏,巩固问句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答句We saw…进行输出,最后插入模块二图(1),检测学生句型的掌握情况。
第二段语篇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看图,着力解决What did Sally do at the zoo?完成预习检测。
第三段语篇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含新句型:Did you…?及新词hungry和ate。在导学中笔者从图入手,然后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尝试读出句子 “Did you give bananas to the monkeys?”后用TPR教学法进行巩固操练,尔后提供图片引导学生适度迁移运用:Did you go to the museum/cinema/library…?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着出示预习检测,让学生自读第三段,根据问题选择相对应的答句。
( )1.Did they give bananas to the monkeys?
A. Yes, they did.
B. No, they didnt.
( )2.Why?
A. They were hungry.
B. They ate the bananas.
三段语篇教学采用了任务型教学途径,根据对话的发展,把词组和句型教学渗透在“点拨”过程中。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而是腾出了更多时间让学生合作学习及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输出语言。
四、迁移运用,拓展语篇
王誉芳老师指出:拓展活动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拓展活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它属于语言运用层次的语言输出活动。刘立娟老师认为:有效拓展则是教师利用现有英语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教材的深挖、整合、补充的一种教学方法。Zoo和Farm两个主题都是“动物”,而动物园大部分是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在农场里,从“Zoo”迁移到“Farm”能更全面地引导学生谈论动物。本课拓展环节笔者安排了四个活动:农场畅想 →参观农场→农场所见→创编对话。四项活动代表四个层面:
“农场畅想”:要求运用A部分的句型I want to…see/do来表述;
“参观农场”:观看歌曲视频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将课文情境从A Visit to the Zoo 到A Visit to the Farm进行场景转换,歌曲视频让学生劳逸结合;
“农场所见”:首先引导学生运用句型I saw….描述农场上的动物。然后运用Did you see…?询问学生,引导他们用:Yes, I did./ No, I didnt.来回答,为“创编对话”作好铺垫;
“创编对话”:创编观看农场的对话,要求用上主要句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输出,同时指导完成自主学习卡上的评价。
* 基本句型:
A: What animals did you see?
B: I saw a dog.
A: Did you see the monkeys / take a photo?
B:Yes, I did./No, I didnt.
* 拓展句型(参考):
A: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B:… Its lovely/funny/cute/friendly.
A:Do you like sheep?
B:Yes, I do./ No, I like…
……
在创编对话这一环节,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提供基本句型和参考的拓展句型,给予学生语言支架,面向了全体学生,在不偏离重点的基础上,让大家都有话说。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允许学生离开座位找他们的好朋友完成对话,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进步与成功,拓展语篇。
五、深化感情,升华语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同时蕴含了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更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语篇的隐性意会内容产生共鸣,启迪他们的心智。在本课复习环节谈论假期活动及读书时,笔者相机指出“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当问及学生:Did you go to the Zijin Park?部分学生回答No!时,则教育他们要积极锻炼身体,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增进与家人的感情。在课尾的情感教育中笔者采用“倾情推荐”的方式引入,先出示长隆野生动物园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去长隆”的剧照进行介绍:This is Chang long Zoo. Its in Guangzhou. There are some animals in the zoo.通过欣赏图片,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Animals are our friends. Please love animals and protect them. Dont give food to the animals!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学生明白“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不要随便给动物喂食,做个文明游览者。”升华了主题,使教学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同时完成课堂表现评价,表扬获胜组及综合评价他们的学习,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
“先学后教”导学模式下的语篇教学是基于“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上的加工和细化,它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融入评价后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