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改进策略探析

2018-01-26 09:43张鸿翼
中小学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教学管理

□ 张鸿翼

中小学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主导作用和全体教师的主体作用,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共育作用,整体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和质量,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分析

(一)重管理实践轻管理研究

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管理实践轻管理研究倾向。其实,中小学教学管理研究与反思是助推中小学教学管理走向理论自觉与理性自觉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布迪厄认为,“缺乏研究与反思的实践,不管是采取客观主义还是参与式观察,都同样不能理解实践的本质特性。”[1]但在现实教学管理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重教学管理实践轻教学管理研究。在现实教学中,“好教师标准”却更多地定格在 “课堂表演精彩”和“考试成绩出彩”中。在这种评价观念主导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在课堂上精彩呈现,如何课下加大练习的强度。教学管理研究往往被认为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事。甚至有人认为,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实质脱离了教学实际工作。不少教师就是在缺乏教学管理研究的情况下逐步变为了教书匠,这部分教师往往教学方法单一、学法指导呆板。[2]而学校领导,常常也是只凭经验指导,满足于现有教学成绩和教学管理,认为过去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将来继续这样做。缺乏对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一旦新情况出现,就措手不及。这种缺乏研究的管理与缺乏研究的教学形成了教学管理上的怪圈,使教学越来越缺乏生机与活力。

(二)重管理常规轻管理改革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管理只停留于常规管理,而忽视教学管理改革。研究表明,管理常规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理应常抓不懈。但一味抓常规管理,教学工作会墨守成规,教学管理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窄。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是构成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机整体。[3]相对来说,常规教学管理是基础,所以学校首先要致力于常规教学管理建设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中小学校要在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和实验研究,不断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在进行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为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动力。

(三)重管理形式轻管理实质

重管理形式轻管理实质主要表现在班级教学管理上。在班级教学管理中,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不深入,或流于形式。有效教学是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的教学。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学习兴趣与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的放矢和卓有成效的教学。不少教师进行班级学情分析流于形式,或分析不够深入具体。没有根据教授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相应研究,没有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条件和准备条件,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也不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进行学习困难的原因查找。二是学生课上参与流于形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火车教学、爬格子教学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格局已经形成。为便于交流,学生面对而坐;为便于合作,小组分工明确。但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分析学生的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表演成分居多,形式大于实质。

(四)重制度管理轻情感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一味重视制度管理,导致制度管理合理性危机的出现。制度管理合理性危机是指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时很少征求教师的意见,也不进行会议讨论,致使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认可和接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效率低下,甚至负效率和负效应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松散,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制度表达与制度实际背离,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等。[4]造成制度管理合理性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制度制定过程中教师参与度低。教学管理制度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教师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制度未充分根据教师的心理需求及工作实际。二是管理制度过于繁杂。繁杂的教学管理制度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制度、示范教学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听课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反馈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繁杂的教学管理制度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压力从而无暇顾及制度本身。三是集体备课制度形同虚设。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安排教师相互讨论,进行集体备课;但是不少教师并未真正落实,制度形同虚设。四是缺乏对教学反思的有效指导。学校有关于教学反思的要求,但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操作流程。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反思后如何进行交流与评价等,没有具体细则和规程,导致教学反思流于形式。基于制度管理合理性危机,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往往缺乏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关照。

二、教学管理改进策略

(一)教学组织管理改进

教学组织管理改进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管理的重要改进策略。学校要自上而下地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主要分管领导要按照目标责任要求,深入年级和学科教研组,了解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座谈,随堂听课,调查研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努力增设地方课程,极力探索校本课程;在教学中重视因材施教,倡导弹性作业,重视后进生的学习和提升;加强教研组集体建设和教学常规的督促与检查。三是建立班主任教育教学会诊制度。[5]由年级班主任牵头,会同任课教师,对问题学生和重要事件进行会诊,分析学生表现,研究事件缘由,共同制订方案,研讨教育措施。四是建立健全学生课外活动管理系统。组织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参加各种文艺、制作、学科等兴趣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等。

(二)教学质量管理改进

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重要保障作用。教学质量监控改进的前提是拟定质量指标体系,即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定量定标,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具有一定难度,既可行又便于检查,利于评估。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主要关涉监控教学质量,涉及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督导制度、日常教学评估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除了从期中期末教学水平检测中获得相关信息外,还要通过抽查学生作业、检查教案、组织听课评课、组织学生评教、听取教研汇报等方式获取质量监控信息。具体改进方式为:一是日常教学检查改进。日常教学检查包括开课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日常教学常规检查,日常教学纪律检查,期中期末考试检查等。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等。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二是学生评教制度改进。学校应有统一规范评教系统,由教务处发问卷,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三是教师听课制度改进。安排学科教学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听课,课后由学科专家会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改进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建立教师听课制度,了解和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制度管理改进

学校教学制度管理改进中,注意发挥规章制度的引领作用,按照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步骤,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教学管理制度以激励教师为原则,切实为教师教学服务;二是教学管理制度应有利于教师培训研修、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等,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教学管理制度以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其根本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包括教研工作制度、班级建设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岗位职责制度、学生课外活动规程、学生奖励办法、后进生辅导制度、优秀生激励制度等。在制度制定的同时,发掘学校的资源优势,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优秀管理者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汇编,发挥教学管理活教程的优势,加强教学制度管理建设,形成学校管理特色。

(四)教学研究管理改进

教学管理集体研究是教学研究管理改进的重要方面。教学管理集体研究是指要引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教学管理团队研究和集体研究。加强教学管理集体研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从研究教法转移到注重学法研究。二是从加强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研究。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管理能力和自学学习习惯。研究讲授技巧和针对性强的指导技巧,研究启发学生提问、质疑的技巧。三是努力探索教学管理规律,研究教学管理方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四是教学目标管理与教学情感管理相结合。研究表明,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恰当的教学目标管理,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管理,就要做到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在实现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运用情感管理,[6]充分施展教学情感管理魅力吸引学生,积极调动学习情感吸引学生,机智处理突发事件排除干扰,创设管理情境激励学生。

(五)教学评价管理改进

教学评价管理改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机制是教学评价各环节相互作用而又有序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教学评价机制能增强各评价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促进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灵活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参与评教活动,增强学生的教学评价主体意识。第二,确立系统的教学评价内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是以这四个要素为评价内容。一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评价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标准。二是教学对象的评价,要积极探索针对培养学生潜在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方法,改变只注重学习效果评价的单一做法。三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价值性,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依据。第三,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方法要以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首先要看评价方法的实用和可行,然后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第四,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试行以 “等级制+考分制+评语制”的评价模式。[7]等级制即是对无法用准确分值表示评价结果的学科,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表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的模糊性能够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定位。考分制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条件。评语制即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实施评价。高质量的评语能够积极地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创造性地展开,可以提高评价对象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自强意识和成功意识。

(六)参与式管理改进

教学参与式管理改进是指从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参与的公平性和民主性等多方维度对教学管理进行研讨和改进。在参与式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学生参与式教学管理的氛围,营造参与式教学管理情境,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发展的生命主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表现出宽容的态度,对学生抱有较高的发展期望,同时要求教师在参与式教学管理上实时跟进。在参与式教学管理改进中,引导教师重点分析教学设计对学生主体参与的影响,从学生主体参与的方式、参与的程度、参与的水平、师生互动性、参与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等多角度全方面进行研究,让师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8]发挥参与式教学管理主体的作用。

(七)家校共育管理改进

家校共育管理改进策略在于:一是明确家校共育责任、增强共育意识。具体来说,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推进家校共育,使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不仅有相同的目标期望,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家校双方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共育管理中要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家校共育的管理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学校不能盲目排斥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根据意见,视其情况加以改进。就家长的角度而言,也应该对学校多一些理解和建议,少一些指责和批评,以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建立家校监督机制,完善家校评价标准。学校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拟定家校共育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等,保证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三是规范家校共育指导教材,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长期以来,有关家校共育及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处于缺乏和不规范状态。很少有系统的家校共育教材,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师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针对区域实际情况开设家校共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织编写家校共育教材。从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普遍存在不专业现象。因此,学校要和高等师范院校联合,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进行家庭教育专业教师培养,提供家庭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培训过程不仅注重相关前沿理论知识,而且注重运用大量家庭教育案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家校共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列为教学研究重要课题。四是丰富家校共育指导内容、拓展相关指导途径。学校应充分结合学校、家庭和社区实际,多方合作,丰富家校共育指导内容,拓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在具体实施家校共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应结合自身和区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网络资源,诸如家校合作委员会、网络家庭教育、在线家长学校、家校共育视频等多种途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也可以通过学校开放周,家长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或与社区合作,通过社区家校共育活动日,社区家庭教育培训会等,让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实践的逻辑.转引自谢立中.西方社 会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608—611.

[2][3]林金水.教学管理改革要先行[J].教育研究, 1999(2):65—66.

[4]张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及其消解[J].教学与管理, 2016 (36): 41—43.

[5]孙英杰.浅谈教学管理的改进[J].教育探索, 2000 (6): 69—70.

[6]蒋红梅,任建华.近十年来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2(2):12—13.

[7]孙国明,经广胜.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98.

[8]李雪涛.参与式教学及管理改革:在诊断与改进中完善[J].中小学管理,2009 (11):22—24.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教学管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