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究

2018-01-25 10:03王丹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榜样行为习惯

王丹丹

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的阶段,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因此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面对农村小学的孩子,更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我来自于家小學,全校只有二十多名学生。农村现在的几年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赚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玩忽职守,家庭作业不做,家庭没有担负起孩子明天的发展,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亲和母亲,我认为是失职的不负责任的父母。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完全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归咎于老师,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他忘记了孩子是他的孩子,他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我校为例,许多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村小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郊区的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相当糟糕,菜市场边垃圾成堆,塑料袋到处飞,村民生活垃圾乱倒,小摊点快餐盒乱扔。外地学生家庭环境更糟:小小租房既要当卧室、书房,还要当客厅、厨房,加上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环境卫生。这种环境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啊!有的孩子连最基本的洗脸这样的个人卫生都成了问题。

综上现状,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在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我总结了如下加点:

一、强化认知,形成共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认知教育的功能,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我讲到一年级中的《我很整洁》,《我自己会整理》

针对学生实际,让学生有所感悟,我加强了对孩子们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提高保持个人整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照镜子”活动入手,两人为一组,看看自己或别人的仪表是不是整洁,以直观法体验仪表与外在形象的关系,理解仪表整洁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通过模拟洗脸、刷牙、洗手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清洁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在模拟活动中,我针对孩子清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洗脸时弄湿衣袖、拧不干毛巾,刷牙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到位等)给予引导和帮助。教学中可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知道衣着整洁并非每天都要穿新衣服,花样翻新,而是要干净得体,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评论学生是否整洁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不让孩子自尊心受伤,从正面引导。引导学生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在活动后及时整理自己,保持整洁。

二、情感沟通,提高认识

“情通则理达”。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校,但是我们也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我们成立“班主任信箱”、开通校长热线电话、与家长之间采用微信建群聊天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校长、老师交流,并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校长、班主任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按时回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这样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遵循规律,训练导行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是难以形成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上的要求强化训练。我们在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脚安”。老师与学生约定了口令,老师说:“一、二、三!”学生就能习惯性地条件反射:“坐坐好!”老师双臂胸前平曲,学生就知道老师的意思,马上“端正坐好”;学生写字时,老师提醒学生“写字做到…”,学生立马回答:“三个一”,并能迅速纠正不正确姿势。经过多次训练,逐步巩固,孩子们就养成了正确的习惯了。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二)严格要求,注意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我也制定了一些土办法。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星级评比细则》,让孩子们在学生少,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要争出一二三名的原则来激励自己。

(三)榜样效仿,注重实效

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碰到同学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纸屑弯腰拾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学生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熏陶。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来自于学生同伴。我们可以发挥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开展评选“文明小使者”、“环保小卫士”、“礼仪之星”、“家务小能手”等,让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儿去抓好它。“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每位老师用爱心和耐心辛勤灌溉幼苗,他们才会茁壮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榜样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