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尝试

2018-01-25 22:26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诗文高中语文素养

安徽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升学率压力的加大,很多高中老师觉得诵读浪费时间,采取的还是传统的“听写”模式——老师讲的时候,学生听、记;老师不讲的时候,学生写、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这样一来,高中阶段需要背诵的文章(尤其是古诗文)便成了让他们头疼不已的“敌人”。在传统文化逐渐回归的今天,高考语文试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也越来越突显,如此不注重诵读教学,一味地追求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重形而轻声,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么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诵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加强人文渗透呢?笔者有一些想法,不揣浅陋,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广益。

一、抓教学时机,以诵读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当文字的内容和声音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能够感受到诗文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是由己口出、入己耳再入其心的,无需任何说教就能终生难忘。

如笔者在教学李白《蜀道难》的内容之前,给学生播放朗诵和吟诵的视频音像,学生感受到了诗歌在声形结合下的更强魅力,非常积极主动地讨论学习,后来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是诵读让他对学习语文有了兴趣。所以,看似无用的教学诵读却能够调动学生情绪,让他们对语文学科内容有情感参与、思维投入,于无形中习得知识,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再者,当全班的学生集体诵读时,便会形成一种有活力的氛围,就连中途倦怠“开小差”的学生也会被其吸引。这种充满活力的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

二、以诵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除了前文所说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外,更有利于学习主体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老师在他的《声音的意义》一文中说“汉语语音是有意义的”,称“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离开了声音的阐释,对汉诗文的理解是很难准确、深入的”。其实不唯有“汉诗文”如此,用汉语写就的文章也应如此。只要是诵读,即便是现代西方的朗读法,在处理重音、节奏上,也可见作者情感的变化,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涵。

如在执教《荷塘月色》时,笔者并不是直接给学生剖析内容情感,而是运用不同的诵读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文中用“叠音词”所体现的情绪变化和“淡淡”的情感的深味:开篇淡淡的月色、淡淡的情绪,弥漫在小煤屑路上,也弥漫在作者和读者心中;欣赏到荷塘月色的美好,联想到江南美景,朗诵必然是轻松愉悦、流转自然的;最后,“到底惦着江南了”“妻已经熟睡好久了”,怅然的语调、迷惘的情绪自然而出。学生读着、听着,体情入境,缘景生情。一篇民国时期的经典美文,当句式的表达、词语的运用已和当下有所不同时,借助诵读这“声音的意义”,化繁为简,学生真正被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所吸引,笔者以为,这才是我们老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教学方式的运用无论是在语感的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是在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传承与创造力的培养上,均可收到特别的功效。因为相对于老师直接讲授、学生默读思考、“写练”等学习方式来说,诵读是慢的。但正是因为慢,才多了回味的机会,回味的是语文的魅力;才多了欣赏的机会,欣赏的是汉语的美感;才多了享受的机会,享受的是文化的精髓。而这样长久地诵读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有所提高。

我们可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一段诗文的诵读,在这个过程当中,洋溢在学生脸上的是惬意的表情,充溢于学生全身的是青春的活力。经常于课前诵读,课上美读,课下自读背诵,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诵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进而在平时的测评考试、各类演讲、诗文经典诵读、作文比赛中大放异彩。有鉴于此,诵读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不仅在外部,更在核心。

对于诵读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肯定不仅仅局限于“激发兴趣”“深化理解”、提高“学科素养”这些。学习是分步骤的,而语文学习更是一个慢功夫,我们不妨“让诵读飞一会儿”,别急着去提问、讲解、做题,先让学生在声音中徜徉,在语言中感知,去获取诗文原生态的美。

或许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诵读的时机、诵读的规则,不能讲清楚那些声韵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先爱上诵读。兴趣调起来了,理解加深了,审美提高了,语文的核心素养自然也具备了。让我们一起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带领学生感知语言之美,语文之美。

猜你喜欢
诗文高中语文素养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