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考试“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
——2014—2018年全国卷Ⅰ真题规律分析报告

2018-12-10 08:17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赏析考查新课标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纵向考情一览表

从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 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文艺论文;2015年和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史学论文;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自然与文化;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诸子史学。从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一直是必考点;近两年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从试题难度上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得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年重点考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为《考试大纲》)规定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考点。自2017年起,《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的考试内容在“分析综合”这一能力层级下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要求,高考试题中的第2题与之对应,2018年延续了这一变化。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纵向考情一览表

文学类文本阅读从2014年到2018年所选的文本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篇幅在1 500字左右,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对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不同层级的考点有不同程度的考查。这一题型命题重点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4—2016年,这三年中,试题数量稳定,分值稳定,即4道题,25分。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5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往往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2017年该模块试题共3道题,第1题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3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理解和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分值分别为5分、6分;2018年基本延续了2017年的题型,第1题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是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分值为3分;第2、3题为主观分析题,赏析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分值均为6分。

专题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与报告·非连续文本阅读

纵向考情一览表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连续两年考查新闻材料阅读,材料数量3~4则,内容积极,实用性强,讲究图文并茂,具有可读性,字数在1 200左右,共3道小题,12分。2017年客观单选题1道,3分;客观双选题1道,5分;主观题1道,5分。2018年客观单选题2道,一道3分,共6分;主观题1道,6分。

传记阅读

纵向考情一览表

在文本的选择上,传主均是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的现当代名人。从文本内容上看,正文后增加一些与传主相关的链接材料,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补充,有些题目的答案渗透在这些链接内容里。从题型看,第(1)题是五选二的客观题,分值为5分;第(2)(3)题是主观题,分值均为6分;第(4)题是围绕文中某一信息所设的探究题,分值为8分。从设题的考点看,近两年高考传记类文本阅读主要立足于关键语句的理解、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结构思路的梳理、中心意思的概括、传主个性形象的分析等有限的几个基点,较多侧重文本表层信息的筛选,较少涉及深层意蕴的探究。

传记阅读往往围绕传主及与传主相关的事件,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性、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的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在选材上,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新课标卷I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在设题上稳中有变,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契合。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纵向考情一览表

从2014年到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字左右,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难易得当”,2014—2018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段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实词题,2016年、2017年、2018年沿用了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变化体现了高考语文将愈发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专题五 辨析并修改病句

纵向考情一览表

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明显,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刊杂志。

专题六 语言表达连贯

纵向考情一览表

语言连贯题是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2016年高考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专题七 写作

纵向考情一览表

续表

2014—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和贴近生活的写作任务。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I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人物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继续采用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12个“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以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等言说中国形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展示考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是情景联想加预测想象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采用大事年表的形式,既选取21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已有成就作为历史材料,又选取“2020年”“2035年”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让出生于新千年(2000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2018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在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这代人与下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点:①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②注重思辨能力;③引导个性思维;④凸显理性色彩、人文色彩;⑤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材料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备考建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方向

1.带领学生梳理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需相关知识。

2.训练学生运用技巧阅读文本的能力。如议论性语段的概括、压缩训练。

3.带领学生做近年高考试题,熟悉考点、题型及解题技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方向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取材于小小说及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删改,字数在1700左右,着重从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题、表达技巧、语言等方面设题。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1.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和鉴赏。对人物言行、心理、外貌描写等内容的理解分析和鉴赏;对作品内容(情节)的筛选、概括;对作品主题的分析归纳概括;对作品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对语言特点的赏析等。

2.考查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对描写手法的赏析;对表现手法(对比、抑扬、衬托、讽刺、烘托、以小见大、渲染等)的赏析;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的赏析;对结构手法(悬念、伏笔、铺垫、过渡、照应)的分析。

3.考查对作品的标题、开头、结尾所写内容作用的理解分析,对环境描写内容的赏析,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归纳。

4.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探究。探究作品人物思想性格(人物形象反映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其社会根源;探究作品主题;评析作品相关内容。

在备考复习中,首先要结合教材(课文)内容梳理小说阅读鉴赏的相关知识,构建学生的文体意识,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概括内容,鉴赏分析。最后紧扣小说几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表达、语言艺术展开阅读训练,讲解到位,训练到位。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方向

1.带领学生复习新闻、报告、科普类文章相关文体知识,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新闻、报告、传记等文章的策略技巧。掌握提取新闻、报告、传记等文章重要信息的方法途径。

四、文言文阅读备考方向

1.知识(重点、难点)

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对句意的翻译,翻译正确方能理解文意。而制约学生正确翻译的难点是古今语言差别,具体来说,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语法习惯之间的差别。

2.题型(通法、巧解)

此模块设三道选择题,一道翻译题。做题时,阅读全文,概括文中讲述了何人、何事,并按照所叙事件分层。若有读不懂的地方,运用推断能力,推测句意。做题时,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就能得心应手。

巧解文言文翻译题,运用三步走的译句方法——首先通读全句,知其大意;然后进行直译,每个词都要逐一落实;最后补充及调整句子,通读译文,达到“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3.教材(体系、原型)

大多数知识点都与课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见于课文,有的见于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有的是教学中必有的拓展或模拟题中的高频词。翻译题与课本的联系更紧密,重点词和特殊句式的相关考点大多在课文中能找到,只有牢记这些知识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从容应对。

4.训练(方式、方法)

以本为本。①回归教材,在学习课文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式,背诵全文,使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教学时要多些以旧解新,以课内解课外的引导。归纳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③侧重于语文课本中的传记类文本教学,如必修四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苏武传》。④积累课文中重点句子并多多引导学生进行关联,如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上冲冠”中的“上”,可联想《鸿门宴》“头发上指”中的“上”。⑤ 以课内解读课外,尤其是在高三讲析试题时。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利用课本——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集中归纳梳理。⑦一轮复习时,对课内文言文集中复习。

以生为本。①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文化常识。②讲授文言文推断方法,提高学生推断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③勤动笔,多做翻译句子训练。④利用复习资料中的相关考点,集中训练。⑤要求学生熟读课内文言文,背诵重点篇目及重点语段,提高阅读能力。⑥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时,先通读全篇,把握主要内容,再对照译文理解有困惑处。⑦要求学生善于积累,积累时不离语境,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横向解读。巧用成语,成语与文言词语有着很深的渊源,将文言词语和与之相关联的成语一并理解积累,一举两得。

纵向延伸。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建立从初中课文到高中课文再到高三模拟题的积累过程,如古今异义词,初中有“妻子”,高中有“其实”,课外有“贫俭”。

五、诗歌鉴赏备考方向

1.知识(重点、难点)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对诗意的正确理解,读懂诗句是重中之重。难点是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恰当运用答题方法及术语。

2.题型(通法、巧解)

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考题更注重对诗歌整体理解的考查,这降低了诗歌鉴赏难度,14题的五句赏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大部分诗意。学生做答时要注重景的再现、情的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重点词的翻译,还要注意诗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解答客观题时可以运用还原法,把选项信息放回到诗句中一一对应,找到误区。还可以运用排除法,先选出正确的,再找出错误的。还可以关注设题误区——重点词翻译错误,季节时间混淆,地点乱用,情感分析有误等。

解答主观题时,先明确考点,然后思考答题步骤,再思考每一步骤中该如何运用鉴赏术语及发散思维。

3.教材(体系、原型)

必修课本中的诗歌单元及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阵地,炼句可以联系《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归纳名句的精妙之处。

4.训练(方式、方法)

回归教材。必修课本中的诗歌单元及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源泉,在教学中要一课一得,渗透诗歌鉴赏的形象分析、字词赏析、艺术手法、思想情感。读懂每首诗是重中之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置身诗境、再现画面”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诗人情怀,情感真切、积极向上。

授予方法。授予学生赏析句子三步法:一要散文化相关内容;二要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三要答出句中表现的思想情感。这三点都建立在读懂诗歌,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课外诗歌鉴赏题以散文化翻译为抓手,在理解分析中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赏析能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

培养兴趣。每节上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解诗歌。提倡学生选诗讲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诗歌王国里使学生逐渐爱读、爱讲、爱用。

形成体系。①将诗歌四个层面的考查内容梳理成思维导图,熟记于心。②记住诗歌鉴赏专业术语,并能在做题时恰当联想,正确作答。③归纳同一题材的诗歌,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苍劲悲壮的怀古佳作,赏析本词时,可联系《咏怀古迹》《马嵬》《念奴娇·赤壁怀古》,归纳这几首咏怀诗的特点,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等层面进行梳理,以提高赏析咏怀诗的能力。其它如送别诗、闺怨诗、边塞诗等亦可前后联系归纳。

六、语言文字运用备考方向

该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主要考查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和语句衔接等,主观题主要考查长短句变换、补写语句、仿写、图文转换、逻辑推断等。

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复习,不留死角。本部分命题形式十分灵活,被称为万花筒。但不管如何变化,所考查的能力始终未变。遵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本题着眼于对考生自身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对语言运用中众多知识点的考查,尤其和基本语言表达技能有关的“压缩语段”“句式变换”等题型,我们应做到认真训练,提高能力。

2.规范训练,提高能力。面对每一种题型,从技巧解析到强化训练,均应规范操作,力争做到考点分析透彻、训练强度适中、规律总结到位。要经常对成语及谦敬辞等进行积累总结,扩充我们的知识储备。总而言之,提高能力是根本,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应对不同形式的考题。

3.变换角色,识透陷阱。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的试验田,在这块田地中,每年都会有新的题型出现,不过考查的还是语文素养与读写能力。考生可以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分析要考查什么,都有哪些陷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取胜。

七、写作备考方向

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始终贯串训练重点。“新材料作文”的训练是复习备考的重点。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是设题的重点。训练时,我们要注意材料多样性类型。就内容而言,要重视现实材料兼顾其他材料,如故事材料、名言材料、漫画材料等,材料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形式而言,要单则材料和复合型材料(注意多则材料的对比或类比关系)兼顾。

2.勿存侥幸心理,进行宿构。从2015年开始,作文试题考查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写信”“权衡与选择”等)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3.加强审题训练。审对题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事,要防止跑题、偏题。在审题上,我们应注重几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作文审题,其实就是选准最佳角度确定论点。所谓最佳角度,应符合四个条件:一是最切合材料主旨,二是有利于展开议论,三是能吸引读者,四是写自己最拿手的。提炼论点的最佳角度是一“小”,二 “新”,三“强”——角度小,容易把握,便于深入;角度新,能出奇制胜,吸引读者;针对性强,可避免无的放矢。

4.循序渐进,规范两大文体写作训练。一是强化工整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尤其要加强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选例要准确、典型、多样、新鲜;叙例要简明概括、角度适当、倾向鲜明,要会议例和扣题。二是作文立意要鲜明。行文中至少有三处要点明主旨,即开头、中间、结尾。三是文章结构要集中完整。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在结构安排上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 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

5.积累素材,厚积薄发。积累素材的方法:一是把课文作为积累素材的依托,如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积累“要懂得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的素材,从《游褒禅山记》中积累“尽心尽力”的素材,从《苏武传》中积累“学会坚守”的素材等。二是从时事中积累素材,围绕“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积累关于“品德”的素材,如围绕“感动中国人物”积累关于“责任”的素材等。

猜你喜欢
赏析考查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步辇图赏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