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有的放矢 逐个击破 关山可越
——高考过后话作文备考

2018-12-10 08:17江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书写作文

江西

刚刚结束高三教学的笔者,在高考作文阅卷返家途中,反思高三的作文备考教学,不禁有几分欣喜,几分遗憾。2018年的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作文题紧扣时政热点,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涉及“中国梦”“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传承与创新”“挑战与机遇”“不忘初心”“厉害了,我的国”“给未来的一封信”等话题,这些话题考生可能在高三复习甚至是模拟考试、最后一考(讲)中碰到过,于是,考后有些师生内心欣喜,但是此题非彼题,有些考生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考试结果并不都如人意!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作文备考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踏踏实实地复习。具体说来,笔者结合作文备考教学与高考作文阅卷的经历,认为作文备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过好审题关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审题问题。有些考生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的写作要求,从而完成写作任务。以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为例,有些考生只写“我”(世纪宝宝)而忽略了“国”,或难以准确揭示“我”(世纪宝宝)与“国”的关系,或只关注“我”与“国”,而忽略了“他”(2035年18岁的青年)。有些考生不能精准地概括材料的中心,从“时光机”“梦”“国”“十八岁”“2035年”等标题中可见一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把高考作文比作“雄关漫道”,那审题立意就是“从头越”这第一关。审题立意重点考查阅读、概括两种能力,这也与考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I作文试题多有写作任务指令,据此,审题立意应从明确写作任务指令开始!

从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作文试题的写作任务指令来看:作文应该有“我”(世纪宝宝)与“国”的有机联系,如“我”伴“国”共成长,“我”的使命是建设“国”,“我”为“国”的发展而自豪,“我”的梦和“国”梦紧密相连,“我”评述“国”之大事,“我”和“国”共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等;另外,还要兼顾此文的读者——“他”(2035年18岁的青年),在实际写作中可以叙述为“你”(你们),也可以为其他的第三人称,如学弟、侄女等。总之,高分作文必须要紧扣写作的任务要求!

明确了写作的任务要求之后,考生应用一两个短语或短句来简要表述文章的中心。如“以你我忠诚,许中华飞腾”“携手中国,与梦同行”“相会于中华腾飞时”“莫做神州袖手人——一封‘时光瓶’中的信”等,以此作为作文的中心或标题。

二、过好书写关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字体过大或过小,字体左歪右斜,同一行字体上下不整齐,书写潦草,字迹难辨,涂改多且不规范,个别笔画夸张,影响美观,有些字体超出格子,笔墨过淡、辨认吃力,等等。

高考作文阅卷教师每天对着电脑阅卷时间为7~8小时,在高强度的阅卷工作中,书写差的文章怎么入得了他的法眼?在高考作文阅卷圈中流行这样的话:“作文书写不过关,永远别想拿高分!”“得高分的作文一定是书写整洁,甚至是美观的作文!”

为了让学生过好书写关,应该对书写加强重视、教师示范、专业引领、比赛促动、常抓不懈!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从2015年秋季开始,就在高一年级各班开设汉字硬笔书写课程,聘请本地书法家协会成员任教,从校正坐姿、握笔姿势入手,以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等为教学内容,讲练结合,行楷结合,读帖、摹帖、临帖、记帖相结合,扎扎实实开展汉字书法课程。我校还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书法小组,每月举行一次交流活动,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成立了各班书写学习园地,通过作品展示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每个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汉字书写比赛,促使书法学习热潮升温。到了高二、高三年级,尽管没有书法课程,但是年级主任、班主任、语文教师依旧会督促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并且在平时练习、考试中做出规范、整洁、美观的书写要求,每个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年级都会挑选各学科的优秀书写答卷进行展示。这些汉字书写活动使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无疑对作文得分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同时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过好素材关

在阅卷中会不时碰到只写了标题或只写了200字、400字、500字、600字的作文。这里面固然有因今年语文高考试题加大阅读量而导致一些语文能力较差的同学写不完作文的因素,但我认为考生思维能力欠缺,写作素材缺乏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一些考生为了凑字数,不惜大段地抄写试卷前面的文本材料,也有些考生拿自己的经历来充当议论文的主要素材。这些都是写作素材不过关的表现。

其实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很多,有课本、自我经历、课外阅读,等等。鉴于当前高考对时政热点话题的青睐,不少学校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定期让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等节目以积累写作素材。近年来,笔者在提倡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新闻周刊》视频和印发《每周文萃》校本资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写作素材。

《新闻周刊》的视频基本上做到每周一看,高三下学期学生观看的主题非常丰富,有“冰雪,热起来”“沉没的‘桑吉’”“免责劝烟”“高考改革”“乡村,何以振兴”“开放中的摩擦”“新时代如何养老”“开放新格局”“两岸的交流”等。教师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观看、思考、解读。之后,学生以评论、联想、感悟等方式进行片段写作。如看完“开放新格局”之后,有同学写道:“一个自信的大国必定是开放与包容的,如今的中国,正是立足于此,全面贯彻落实开放大计。彼时,我们号称是天朝上国,做的却是闭关锁国,如此自信,令人汗颜。此时,我们自称和平负责任的大国,走的是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我们敢于开放,我们勇于开放。彼时封闭,此时开放。一个民族不能正视自己的外部世界,也就一定不能正视自己、认识自己。唯有开放能打破这一局限,中国正在努力!”看完“高考改革”后,有同学写道:“高考制度改革了,学生的能力能否跟上改革的步伐?在旧高考应试体制的重压下,唯以学业成绩定英雄成为常态,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似乎给每个在分数重压下的学生带来了福音。但现实是,无论是7选3模式,还是6选3新高考模式的推行,虽然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却丝毫没有降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相反,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新模式下的高考对学生的自我认知、生涯规划以及选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每一位高中学生的相关能力真的能跟上改革的步伐?从整体来说,与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相比,大城市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然是高于一筹的,在高考新政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如何奋起直追,与大城市的高中学生一争高下?”有时可根据情况补充时政热点等视频,如“国家公祭”“霍金之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等。教学中要不时指导学生把相关素材运用到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去。

《每周文萃》由教师编写,基本上做到每周一期。它的主要栏目有“指点江山”(“时事点评”)、“聆听天籁”(“美文选读”)、“感受国学”(“走近大师”)、“欣赏音韵”(“古诗鉴赏”)、“运用素材”(“教材挖掘”)、“学习佳作”(“作文学习”)等。

“指点江山”(“时事点评”)介绍当前社会焦点、热点新闻事件及相关评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开拓思维,寻求作文的源头活水。“聆听天籁”(“美文选读”)选取文质兼美的短文,配有赏析或导读。缓解学生紧张心理,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国学”(“走近大师”)展现国学大师的思想、言行等。让学生领略国学精粹,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人生境界。“欣赏音韵”(“古诗鉴赏”)选择课外有一定代表性的古诗词,附赏析文字。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运用素材”(“教材挖掘”)立足课文,挖掘写作素材。指引学生挖掘手边的金矿,使课文中的语句、典故、人物、事物等成为作文中闪闪发光的金子。“学习佳作”(“作文学习”)甄选高考中典范的优秀作文并点评。培养学生规范解答考场作文题的习惯,提升作文应试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相关资料,在早晚读、课余时间、考前进行朗读、识记,积累梳理写作素材,拓宽视野,提升认知能力。今年高考两周前,笔者又从学生积累本中遴选了一些素材,作为《每周文萃》特刊,印发给学生备考,一些学生考完之后,欣喜地告知我,其中的一些素材被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了。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一句话被张同学用来诠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的关系。王同学文章结尾直接引用雨果的名言“谁虚度年华,青春就将褪色”。严同学文章谈到与祖国一起应对挑战时,引用了“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可成?”等。

当然,往期《每周文萃》中的一些素材,学生也在高考作文中有所引用,如“运用素材”(“教材挖掘”)栏中的《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关注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烛之武抛却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等材料。

在考场中,有些考生会使用试卷中文本材料作为写作素材,如今年作文可以用到文学类文本中“赵一曼”、实用类文本中“量子通信”、语言文字运用文本中“大洋一号”等相关材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运用这些材料时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到作文中,正确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述,用之佐证文章的观点。如“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国家电网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已经领先世界并出口到多个国家;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研究与应用领先世界;‘大洋一号’科考船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做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除了以上几关外,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也必须过关。作文备考中要训练学生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掌握能力,还要指导学生熟知散文、书信等特殊文体格式、结构等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从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卷I作文题来看,写作任务指令的情境性很强,写作对象(读者)和写作目的已经被严格限定,考生要有鲜明的角色意识,以适应书信体文章的写作。

语言表达应该规范、无错别字、流畅、优美。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都需要在作文备考中通过学习、训练获得提升。

教学路上本无捷径可走,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仰望高考星空,脚踏学情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方能踏石有印、抓铁留痕。

[注]扫描二维码可获取文中所举《每周文萃》的部分示例。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书写作文
Unwritten 尚未书写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用什么书写呢?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