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先学 精辟解读 精巧设计 充分研讨
——对提高“翻转课堂”有效性的体会

2018-01-25 12:44安徽崔北湖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先学研讨翻转课堂

安徽 崔北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然后学生把这些知识内化吸收。而“翻转课堂”则翻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学习流程:课前,学生利用教师上传在校园网上的数字材料(视频、电子教材等)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相关的“进阶练习”,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课上,针对自学中的典型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打造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

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比如,课前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过多,或要求模糊、督促不及时,使“学生先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随意散漫,重点不突出,或驾驭教材能力不足,不能适时对学生的研讨进行深入有效的指导,使研讨流于表面热闹。笔者主持了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JG14063),在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对提高“翻转课堂”有效性的体会是:深度先学,精辟解读,精巧设计,充分研讨。

一、学生深度先学是基础

“翻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先学” 需要教师把原来应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做成微视频,也就是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进行初步学习。“后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或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拓展开来,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增加课堂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可见,学生课前“先学”并提出问题,是实现课堂有效“翻转”的基础,没有“先学”,“后教”就成了无本之木。那么,如何保证学生“先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先做到如下三点。

(一)任务要具体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的“先学”任务单,如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哪些词语;如何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段意;思考哪些问题;什么时候看微课;什么时间要完成哪些进阶练习,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等。

(二)要求要明确

在设计“先学”任务单时,要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的。同时精心设计预学问题是重中之重,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的特点,以帮助学生达到“懂”“ 透”“ 熟”。“懂”就是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弄清楚课文的基本内容、思想内涵、艺术特征;“透”就是准确完整透彻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及相关知识的逻辑联系;“熟”就是能熟练运用本课所学技能,解决新问题。

(三)监测要及时

叶圣陶说过:“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如,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微视频之后,要有对应的巩固相关知识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及时提交。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监测他们的作业情况,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学定教”从而保障学生“先学”的效果。

笔者在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先学”任务单明确了如下任务:

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词义,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以下问题并把解答文字上传平台:林黛玉进贾府依次见到了哪些人?这些人有怎样鲜明的性格特征?

2.观看讲解小说刻画人物方法的微课,摘录其中的要点并上传平台。

3.完成A、B两组进阶练习并上传答案。(A组为基础巩固题,侧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组为能力拓展题,侧重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掌握)

4.请每位同学在平台上结合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文中的某个细节提出至少一个问题或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

学生课前“先学”时笔者在平台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督促、指导和鼓励。根据学情反馈,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作者刻画贾宝玉时所运用到的正侧面结合、寓褒于贬、层层铺垫等手法理解不充分,对课文以林黛玉的视角来介绍贾府、写人叙事的艺术匠心缺少感知,所以把这些确定为课堂研讨的重点。由于课前任务具体,要求明确,监测及时,保证了学生“先学”的有效性,“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精巧是重点

在“翻转课堂”中,技术必然改变课堂,但教师不能被工具所束缚或替代,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导。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是:在大量的教学信息中,教师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精选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精巧设计教学过程,笔者的体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学生立场”

“翻转课堂”强调课堂重心由“重教”转变为“重学”,力求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课堂上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和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的学习思路作为教学思路,力求教师的讲课思路符合学生的听课思路;以学生“先学”中的初始体验作为教学起点,切实把学情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以学生的变化来调整教学。笔者在授课中不拘泥于课前预设,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变更,如什么时候看微课,什么时候研讨,主要围绕什么进行研讨,等等。

(二)要有“课程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应教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教学这些内容”“教学内容的性质、价值结构、功能如何”等;同时,教师一定要从“课程意识”的角度,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切实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教材体系的特点、文本的特点等方面,提炼出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而有所侧重且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研讨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地练习,以达到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微课要短小精悍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需要紧扣某个学习要点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讲解阐释。这就要求微课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是精华,要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要选择容易被学生忽视而又有充分的教学价值的关键性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微课制作中应努力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细化。力求一节微课解析一个知识点,讲解清楚,循序渐进。

2.讲解亲切。在讲解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语言要有亲和力。

3.重点突出。微课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要点,要给课堂上的深入交流和研讨留有余地。

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所有的学生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一节课中,哪些内容适合“翻转”,“翻转”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灵活恰当地设计。

笔者在教学鲁迅《拿来主义》这一课时,根据学情反馈发现,学生对“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概括得不全面,对“怎样实行拿来主义”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深刻内涵理解肤浅,对这篇经典文章在课程体系中对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辩证对待新旧事物的思想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为此,笔者在微课中侧重讲解本文的说理技巧;在课堂研讨中侧重对本文的思想价值进行讨论,并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其现实意义,从而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教师素养精深是关键

“翻转课堂”是教师基于学生课前“先学”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梳理总结或拓展深化,这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主任陈玉琨说:“教育质量好不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翻转课堂’也是一样。”“‘翻转课堂’无法预设,教师要逼着自己先于学生去学习、去深入研究。”教师如何达到这些要求,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高效?

(一)要有深厚丰富的学科素养

教师要能从学科课程目标的高度,来制作微课、备课,有序而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能深挖教材中的精华,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容把握、精准理解;要能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机智灵活地抓住教学契机,从而游刃有余、深入浅出地驾驭课堂。为了保障“翻转课堂”的效果,笔者读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如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严华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陈玉琨《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等,认真揣摩、细心体味“真语文”“生成语文”等理论的内涵,积极实践江苏名师董旭午的“生活化语文”理念,并在董老师的指导下编写相关书籍。通过这些阅读和实践,笔者能在语文教学的整体视野下观照每一节课,根据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确定每个学段每一单元甚至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这些阅读和实践促使笔者的教学行为有了理论支撑,对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无疑有很大的作用。

(二)要有精辟解析教材的能力

“翻转课堂”是以个性化解读为意图的多元化课堂,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研讨中,面对学生的多元思维,教师至少要给学生明确的思考方向,甚至要有拨云见日、点石成金的见解,给予学生准确精辟的解读。有位老师在教学《〈名人传〉序》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研讨“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为真正的英雄”,一位学生认为希特勒也是“英雄”,因为他也和贝多芬等人一样有远大的理想和绝顶的毅力,而教师竟然表扬该学生有主见。这就是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精辟解读所造成的。孙绍振老师曾指出:“在无疑处发现疑问,是教师的责任,老师在课堂上不要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要在课堂上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要做到这一点,教辅往往帮不了你,需要我们自己真的静下心来深入钻研文本本身,在整体上下功夫,以避免断章取义;在细节上下功夫,从而理解透彻。这样才能避免在讲解中仿佛隔着一层膜,没有切中肯綮。”《情真意切释猜嫌》一课,主要情节就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琐碎对话,很多教师照本宣科,觉得没有什么可教学的。而笔者抛开教参,深入钻研教材,觉得本文似静水深流,在看似寻常的语言中隐藏着薛宝钗的深沉老练和林黛玉的幼稚单纯,对比鲜明;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笔者还觉得薛宝钗的“情真意切”和林黛玉的“释猜嫌”都有可疑之处;同时,钗黛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手法也是这篇课文不可忽视的一大魅力。笔者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是准确理解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而这些都是学生“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笔者以此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从无疑处生疑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教学效果明显。

(三)要有熟练的信息技术素养

“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微课,还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及时高效地发布、处理、反馈教与学的信息,同时也要能够对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四、师生充分研讨是保障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充分深入的研讨是“翻转课堂”中深化教学内容、激发智慧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先学”的总结与提升,也是“翻转课堂”真正“翻转”的关键所在。笔者在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观看微课的作业。而后用课堂的前20分钟来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对课文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强调、答疑。课堂的后20分钟以“模拟联合国”的形式,分角色来辩论“灭掉郑国,对秦国是利还是弊”,并评选“最佳外交官”。学生们积极踊跃,或侃侃而谈,或缘情入理,或推心置腹;在辩论和比较中学生内化了对人物形象和说理技巧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

(一)研讨的问题要从学生中来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归宿,真正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学情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最终依据。在教学前,对所收集的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确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实际上需要教什么”,这样提取出来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才能促使他们深度地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课堂才能避免沦为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

(二)要留给课堂交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时间和环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和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自己教学成败的一个标准。”同时,对关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核心问题,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时间来研讨,绝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让学生在研讨中感受思考和探索的快乐。

(三)学生需要追问和引导

受限于学识和经历,学生的研讨往往很肤浅。这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追问中引领学生抽丝剥茧、逐步深入地思考,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巧妙匠心。如,笔者在《祝福》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对人物形象基本了解了之后,引导学生研讨如下问题:

1.祥林嫂为何非要参与“祝福”呢,不参与鲁四老爷又不少发工资?

2.祥林嫂为何非要到鲁四老爷家打工呢?到别的地方不行吗?

在学生深入研讨的过程中,笔者的教学内容从原来的“着重分析形象”转向了“着重分析主题”,让学生理解祥林嫂对尊严、平等的追求,理解封建礼教的摧残无处不在的深刻主题,进而探究“祥林嫂怎样才能活下去”的问题。

在追问引导下,学生的研讨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是对自己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研讨也才有价值。

总之,“翻转课堂”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不仅要有精致的教学形式,还要有精练的教学内容,更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翻转”,要在“翻转”中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等。

猜你喜欢
先学研讨翻转课堂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