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贴近实战
——文言文一轮复习策略浅谈

2018-01-25 12:44安徽何小幼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安徽 何小幼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还对学生的诗歌鉴赏题得分有着明显的影响,因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语言障碍是他们鉴赏诗歌时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而惧怕文言文,是高中学生的普遍心理;阅读量小,文言文基础不扎实,是高中学生的普遍状态。因此不少学校和老师,都把文言文的复习放在高考复习的起始阶段,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这也正说明了大家对文言文复习的高度重视。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老师们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一些老师重视对课本的回归,花大量的时间对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梳理归纳,他们认为,高考的文言文材料虽然出自课外,但相关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在课内,吃透教材,能以不变应万变;有的老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按考试说明的要求,逐个讲解、练习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他们觉得,对付高考,靠的就是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对付高考就游刃有余;有的老师相信,高考真题最能反映高考的实际情况,因此,复习过程中,主要就是做高考题或仿真题,让学生对历年的高考题烂熟于心……

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承认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固然可以温故知新,但是,一来教材的文本学生都已熟悉,复习时再拿起来,学生兴趣不浓;二来已经学过的东西,再花大量时间去回顾,不够经济;三来用学过的文本,起不到拓展的作用,解决不了学生积累贫乏的问题。在一轮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通过整合、巩固、强化达到提高的目的,但在文言文的考查中,学生遇到的语言现象纷繁复杂,不是记住一些实词虚词和句式就能解决的,而且,要讲清文言文基础知识,势必要引入一些语法概念,这些概念多数学生尚未掌握,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所以在讲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的情况,复习效率低下。以做题为主来进行一轮复习,方向正确,但高考文言文考查一半的分值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题覆盖面有限,通过练习进行复习的效果欠佳;学生手头的参考书很多,获取答案的途径非常丰富,“做题”常常变成抄答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并且,这几种方式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读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这一考点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学生“读懂”,所以在近年的高考全国卷中,对文言实词、虚词基本上不单独设题,相关内容被放在断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等题型中进行考查。这样的考查方式,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要完成断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等题目,学生要做到的正是读懂文言文的文本。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读懂”,与考试中的“读懂”不能等同。因为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有详细的注释,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达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理解;即使注释解决不了问题,学生还可以查词典,翻资料;课堂上学生较少受困于课文的语言问题,“读懂”课文,主要指的是对作品主题、艺术技巧方面的较深层次的探究。而在考试中,所给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基本上没有注释,学生也没有办法借助词典或其他资料的帮助,“读懂”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基础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解决语言障碍。语言障碍解决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把握了,那么一般的断句、内容梳理、翻译等题目学生基本上也都能完成。因此,考试中的“读懂”,首先是指扫除文本的语言障碍,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要让学生在考试中达到“读懂”的目的,需要有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积累,这是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基础。但再丰厚的积累,也不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因为,高考试题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并不完全都在课标所列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范围内;汉语是非黏着语,词语在用法上的灵活性很大,即使属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所给的材料语境中未必用的就是它常见的义项;即使是常见义项,由于“语言”与“言语”的差异,学生在句子里能不能顺畅地翻译也是一个问题。至于虚词,情况更加复杂。有些虚词的用法,不像教材里面界定得那么清楚,如《孟子》中,《寡人之于国也》一篇,题目中 “之于”两个虚词的用法就让人大费脑筋。有不少老师一直在讨论《水经注》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以”字用法界定问题,因为这个“以”很难用资料上的某一用法进行解释。即使是教材中讲得很清楚的用法,学生也未必记得住。更为常见的是虽然熟记了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但却不知道怎么与具体语言材料中出现的虚词对号入座。在考试中,“读懂”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考生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

考试时,面对陌生的文言文文本,学生已有积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又没有词典资料等外部条件帮助的情况下,能够借助的只有文本本身,通过文本所建立的语境来对某个词、某个句式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判断。而这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训练极少。因此,一轮复习阶段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掌握部分常用词语的意义,了解其用法的灵活性,还要用最接近原生态的阅读方式锻炼学生对陌生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意义和作用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的能力,首先要抓住阅读这个关键,尤其要重视整篇阅读的训练。具体到一轮复习,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梳理文化常识,增加实词的积累,学会对文中疑难实词的猜读能力;领会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会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来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借助前后语言环境,破解文言特殊句式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阅读的目标,可以是单纯地翻译,而上述的多种任务,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自动完成。

考虑到高考复习的效率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整篇阅读时所使用的文本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些文本应该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相对完整,语境明确;篇幅短小,最好不超过150字;是典范的文言文,包含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名句以及其他高考中可能出现的语法现象;意蕴丰富,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益。文本有一定的新颖性,尽量避开课本中已经出现过的篇目和语段,具有一定的语言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复习过程中,选用像诸子中包含哲学意味的寓言故事、《世说新语》一类的短篇文言小说等让学生阅读,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文言文的水平,还能借助阅读,积累一些文史知识,甚至可以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可谓一举数得。

这里我们举几个语段作为例子。

(一)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晏子春秋》卷二)

这一段文字包含的文言文知识点:

1.常见文言实词,“归”“殆”“是”“知”“若”“如”“曷”(何);一般文言实词,“祥”“与”“贤”“任”“室”“为”。

2.常见文言虚词:“而”“之”“则”“焉”“也”“乃”。

3.判断句,“所谓……也”“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疑问句,“曷为不祥也”。

4.省略句,“归召晏子而问之”(省主语),“如虎之室(而见之)”(省略了一个表示结果的分句)。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一段文字包含的文言文知识点:

1.常见文言实词,“遗”“书”“举”“过”“治”“类”;一般文言实词,“明”“谓”“云”“意”“受”“尚”“任”“白”。

2.通假字,“说”通“悦”。

3.常见文言虚词,“因”“而”“也”“之”“以”“则”。

4.判断句,“举烛非书意也”“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非书意也”。

5.定语后置句,“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三)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这一段文字包含的文言文知识点:1.常用实词,“是”;一般实词,“婿”“为”“恒”“听”“勿”。

(《世说新语·惑溺》)

2.代词“卿”的用法及活用。3.虚词“于”“尔”“以”的用法。4.省略句,“(王安丰)遂恒听之”。在指导阅读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制订完整的计划,在约十个课时的训练中,落实学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句式的掌握;这种阅读要与高考的要求靠近,不讨论,不查词典,不翻资料,为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考试之间做一个很好的过渡;要坚持即发、即练、即反馈,锻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及时纠正失误的习惯;阅读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顺畅地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积累实词,辨析虚词,了解句式。一般用十多个课时,加上相应的课外练习,学生读完100个左右长度不超过150字的短篇文言文,就能够形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然后适当进行一些篇幅稍长的传记和其他文体的文本阅读,一轮文言文复习的任务就基本上可以完成。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