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名句默写”这样做更有效

2018-01-25 12:44河南刘志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评卷语意名句

河南 刘志远

全国新课标卷Ⅰ“名篇名句默写”试题考查的能力属于“识记”层级,2017年考纲对此有明确规定。近几年该题考点虽然未变,但考查的深度已从2014年开始明显加强。2014年之前的题型为“上下句提示型”,专注于诗文文本的单纯“记忆”。2014年开始变为“情境规定型”,要求考生写出命题人设置的明确而简单的情境指向的诗句——在“记忆”基础之上,还要从文本篇幅中“识别”出题干中指向的“只言片语”。显然,考查形式发生了“进乎技矣”的变化——从语言形式的记忆,升级为入脑入心的内涵理解。

评阅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发现,2014年之前,考生失分多因“写不对字”,而现在考生却陷入因“写不对字”和“选不准句”的双重失分困境,且后者更甚。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考查难度的加大,考生的应对能力也应随之提升。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全国新课标卷Ⅰ的考情变化,提出“平时备考三步走”和“临场发挥十法”策略,期待对备考师生有所帮助。

一、平时备考三步走

1.第一步,抛弃“猜押”侥幸心态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的“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均源于“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因此,64篇就是推荐背诵的篇目(未来将“扩容”至72篇),是考纲规定的“动作”,必须“依标扣本”地强化“识记”,不可心存侥幸,猜或押哪篇可能不考。再者,对于前一年或几年前考查过的篇目依然要给予足够重视,2014年考查了屈原《离骚》篇,2015年以同样的考点、题序(大小题号)、分值再次予以考查。

【备考原则】全面撒网,且一网打尽。

2.第二步,科学合理规划备考

推荐背诵的64篇不是小数目和小篇幅,尽管从前学习、背诵过。有的学生只需复习巩固,一两周内即可完成;有的则需要拉长战线近半学期。进入高三,时间紧张、宝贵,所以需要师生科学、有效地利用“边角”时间,背诵任务安排得越早越好,完成得越快越好。

仅有背诵时间还不够,还要有一定的背诵方法。仅举两例,以抛砖引玉。

干扰法:笔者让学生远离座位,甚至在讲台上单独背诵,即“位置干扰”,教师直接提问;可以突然打断学生的背诵,再要求学生继续背;或者设置背诵杂音,置学生于略显喧哗的场景中背诵;有时笔者会选择一句,要求学生背出该句的前或后一句或几句;有时说出诗文含意,让学生背出该句等。其目的就是施加外界干扰,加大背诵难度,“磨砺”学生“识记”的程度和心性。这样的训练可改变学生“识记”不熟或心理素质不过硬而出现“卡壳”现象。

辅助法:有些学生在课堂内外背诵时常运用外界辅助的方法。可以请同学检查,也可以请家长帮助。更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先在录音状态下自我背诵一遍,再根据录音自我校对一遍,该方法便捷、好用,值得推广。

“识记”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但无论运用什么方法,与之同步的是必须强化情景式的文意理解,这才是应对该题变化的不二法门。

【备考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识记”方法。

3.第三步,强化自己的易误字句

“名篇名句默写”既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又考查其书写的精准性。因此,在平时备考中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自己的易误字句”是很关键的。

首先,生僻、难繁、熟字要记准,苏轼《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中“壑”和“嫠”两字就很难记难写。即使是司空见惯的字也容易写错,如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句,在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中被考查。笔者参与了当年该题的评卷工作,当时的质检组专家马兰指出了评卷有误,笔者与评卷场中的小组长和另外一个老师反复看该考生的答案“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个字一个字与答案比对,才发现句中的“黄”被考生写成“”;而“度”也是我们很熟悉的字,在试卷上出错的频率也很高,要么被写成“渡”,要么把该字中的“廿”写成“艹”。

其次,形似义异字要区分。如,羸(léi,瘦弱);嬴(yíng,姓氏);赢(yíng,①胜,与输相对;②获利)三个字形似义异,极容易弄混,要仔细区分、识记,其中“赢”在2016年被考查,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赢得仓皇北顾”,而同音异义字也是错误易发字,如该句中的“赢”易被写成“嬴”;“仓”易被写成“苍”等。

最后,漏、添、错、倒、潦、空要不得。“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很客观,评分标准清晰,无争议。因此,漏字、添字、错字(通假字如果写错,也算错)、顺序颠倒(不仅句中颠倒,还有句间颠倒)、潦草不清晰、空白等情况都影响得分。其中潦草不清晰是最应该避免的,因为评卷工作责任重、时间紧、任务多,评卷老师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和心情去仔细辨认。

笔者建议,平时背诵时,把自我易误的字、句、篇及时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反复强化、定期识记,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备考原则】只要记不“死”,那就往“死”里记(需要遵守记忆规律,而非死记硬背)。

二、临场发挥十法

因为该题是按要求填写诗句,故考生临场时可借助题干中的“蛛丝马迹”或“暗示”而“选准句子”。具体方法如下:

1.语意还原法:题中所填句子的语意(意译或赏析)已经被命题人拟好,考生只需要把所给句子的语意还原“古诗文”即可。

例如,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6题(1)]

分析:“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正是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赏析。

水 何 澹澹,山岛 竦峙

海水 荡漾 峰峦 矗立

2.形象推断法:题干中有明显的形象(人、物、景等)提示,我们以之“索骥”便可获得答案。

例如,《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1)]

分析:题干明确指出“蚯蚓”。借之回忆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共有三个特征:前后两个特征题干已经给出,还有一个特征空白。故所填句子只能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结构定位法:汉语言依靠组合关系来线性推进,句间有确定的逻辑结构顺序。不妨借以“卡位”。

例如,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3)]

分析:该题可由“收束”和“引起”两词得到启发,显然要填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再结合“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的“暗示”,发现要填句子的作用是总结上片,故只能定位于“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情感分析法:“诗言志”,诗歌要表达诗人的情感。以此为切入点,也能事半功倍。

例如,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1)]

分析:“但他坚定地表示”——显然是想表达自己虽然“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的情感,即所填句子是表达屈原情感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以上四种方法分别从语意、形象、结构、情感方面对试题解读,四种方法没有优劣、主次之分。若把以上四种方法两两结合,彼此验证,会更精准、更高效。与上四种方法一起构成十法。现简单逐一析之:

5.语意还原法+形象推断法

例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2)]

分析:语意,“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敏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还原“古文”就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根据形象(物),“黄鹤”“猿猱”也可推断出该句。

6.语意还原法+结构定位法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2)]

分析:语意上,“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是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赏析。结构上,“到达边塞”承接原诗颔联后一句“归雁入胡天”,“后看到的”自然是颔联(空白中要填的句子)。

7.语意还原法+情感分析法

例如,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1)]

分析:语意上,“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即“哀民生之多艰”;“流泪叹息”即“长太息以掩涕兮”。诗歌语序倒装——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情感上,“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故应填“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形象推断法+结构定位法

例如,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3)]

分析:形象(人物)方面,宋文帝刘义隆对应原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结构上,“本希望”“但”“最终却”。前后对比,答案一目了然:“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9.形象推断法+情感分析法

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0题(3)]

分析:形象(意象)上,“花鸟”;情感上,“悲愤”。答案不言而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结构定位法+情感分析法

例如,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6题(2)]

分析:在结构上,“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指向文本最后一段;情感方面,原文中感叹有两处,分别用“呜呼”和“嗟乎”引导,由题干中“六国”可知是由“嗟乎”引导的内容。用“紧接着说”在结构上进一步“暗示”,加之“?”这一蛛丝马迹,答案迎刃而解:“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行文结束时不得不说三点:第一点,有的试题可借助于技巧手法,因2014—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无“凸显”的例子,不再阐述。第二点,方法尽管只是“术”,但对方法的演练必不可少。第三点,名篇名句默写题考法的变化折射的不仅是题序、分值、形式的变化,更是命题人良苦用心地借之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即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老师对此不可小觑。

猜你喜欢
评卷语意名句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画海”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