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情分析贯穿高三语文复习全过程

2018-01-25 12:44云南钟汝达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语病辨析学情

云南 钟汝达(特级教师)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1978年出版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但据笔者多次听课发现,不能针对“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进行复习的情况并不少见,即未能“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不同程度存在于高三语文教学中。有鉴于此,希望所有高三语文教师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明晰“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以顺利实现高三语文复习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课前学情分析

在高三语文复习进程中,不管是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只有把握了学情,并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增强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时,既要分析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还要分析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失误。

以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一轮复习为例,课前学情分析的程序为:

一是要依据学情确定重点复习的语病类型。要分析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6种语病类型中,学生对哪些类型的病句比较熟悉并能准确辨析,对哪些类型的病句比较陌生,是否能准确辨析某一类语病下的所有小类语病等。进而确定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重点复习的语病类型。

二是要预测学生在病句复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难点、学习失误。就笔者曾教授的班级而言,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两种语病往往是学生不能准确辨析的,其辨析难点和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句子成分的划分上。不能准确划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自然不能准确判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语病。为此,在指导学生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时,笔者往往要对学生进行句子成分划分的强化训练。

只有这样深入细致地开展一轮复习的课前学情分析工作,复习时才能做到有备而教,也才能取得较理想的复习效果。

仍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为例,说说二轮复习前学情分析的主要做法:教师要分析一轮复习后在高考要求准确辨析的6种语病类型中,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准确辨析的小类语病各有哪几小类。对每一小类语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辨析难点在哪里,学生不会准确辨析的原因是什么。完成上述学情分析工作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选择相应类型语病辨析题,对学生进行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

必须提醒语文教师的是,课前学情分析不仅要做好以专题为单位的学情分析,还要做好对每个专题下每一个考点的学情分析。只有这样点面结合,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明确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重难点、切入点、突破点,进而教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及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构建高考语文考点知识网络,不断积累解题经验。

做好课前学情分析工作,并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组织一轮、二轮复习,学生已掌握的部分就轻松带过,学生不懂的部分就认真着力,这样做才能有效避免语文复习教学平均使力、针对性不强的现象,努力达成高三语文复习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

课中学情分析

课前学情分析不准确会导致教学与课前的预设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并不少见),因此,在实施复习教学的每一节课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积极开展课中学情分析工作。

一是通过观察了解学情。学生听讲时如果不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他们的面部表情就会传递这一信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处于困惑不解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在引导学生判断成语使用正误、辨析语病类型、复习文言文尤其是判断文言句式时,较容易通过该方法了解学情。

二是通过巡视了解学情。在学生做题的空隙巡视课堂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书写的答案,如果发现学生因解题思路不正确而出现的答题失误、或因不知道怎样解答而在题目下留白等情况,也能让教师了解到最真实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

三是通过倾听了解学情。在课堂师生问答时学生的答话中,在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时的问话中,在学生做题后让其交流展示时的发言中,都能让教师了解到真实的学情并可据此因学施教。

采用上述方式进行课中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后,教师应快速生成相应的复习内容,采取有效的复习指导策略,在学生不理解产生错误时,因学施教,及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复习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

教师在教学进程中积极开展学情分析,并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因学施教,能促使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有效实现语文复习效益的最大使高三语文复习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逐渐变得可能。

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涉及一节课、一个考点、一个专题、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多个环节,旨在进行复习成效评估,查缺补漏。

一是开展一节课、一个考点的学情分析。一节课结束后,一个考点的复习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后学情分析工作:哪些知识学生已掌握,哪些内容必须在下一节课进行强化训练,哪些内容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安排巩固练习?只有养成对每一节课、每一个考点的复习成效进行评估的习惯,找到学生未掌握或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明确下一节课、下一个考点复习前“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学生不断打牢高考语文根基。

二是进行一个专题的学情分析。一个专题复习结束后,同样要对专题复习成效进行评估。可通过分析学生完成随堂训练题的情况或参加专题检测的得分情况,对全班学生的专题复习情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要找出复习效果不佳的内容、知识掌握或技能形成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思考补救措施,进而面向全班学生,或面向部分学生,或面向个别学生进行相应语文知识的巩固、语文解题方法的指导、语文解题技能的训练。

三是实施一个轮次的学情分析。一轮、二轮复习结束后,都要对全班学生的复习成效进行评估,并针对学生存在的语文知识薄弱点或能力欠缺点,或针对学习成效不明显的学生,采用巩固、强化、补差等多种方式进行积极的教学干预,认真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一节课、一个考点、一个专题、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依次做好课后学情分析工作,为的是摸清学生在相应复习任务完成后语文知识掌握与解题能力形成的情况,通过“查缺”的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而实施相应“补漏”工作——或巩固、强化,或弥补知识缺漏,或加强能力训练。扎实做好课后学情分析工作,能确保学生对复习内容掌握程度的最大化。

考后学情分析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为综合训练,重在对学生进行解题综合能力及考试适应能力的训练。试卷讲评在三轮复习中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作用,与一、二轮复习相比,作用更为明显(当然也不能忽视一、二轮复习中试卷讲评对学生解题能力形成的作用)。而做好考后学情分析工作,能有效提高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但笔者在高三课堂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的考后学情分析工作做得并不到位,导致试卷讲评课不同程度存在主次不分、平均使力的低效现象。

要充分发挥试卷讲评对学生解题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每次阅卷结束后,需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做好学生得分变化情况分析。要通过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各板块的得分情况,了解与上一次检测或考试相比出现的变化——或者增分,或者减分。对得分率降低的题目或得分率历来不高的题目,要通过下述试卷分析的方式查找学生失分的症结所在。

二是要进行解题失误分析。要通过翻阅学生的答题卡,认真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梳理学生的解题失误:学生在得分率较低的某个板块、某个题或某几道题的解题中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进而思考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解题指导。同时要找出在某道题或某几道题的解答中存在较大失误的学生,以便将其作为试卷讲评课上重点关注的对象,或将其作为课下个别辅导的对象。

三是要确定好每次试卷讲评的重点。应将每次检测或考试中全班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作为试卷讲评的重点,或填补复习过程中教师忽略的知识点、能力点,或强化相关考点的解题技能训练,或重点训练答题规范……一份试卷,知识容量很大,学生暴露的问题可能很多,而时间有限,因此讲评最忌面面俱到,不要什么问题都讲,不要把个别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拿到全班来讲。要针对学生的共性学习需求——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进行重点指导,乃至选择相应的训练题在试卷讲评课上实施强化训练。对试卷分析环节发现的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个性学习需求,教师可在课内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给予个别指导,或利用课下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加以解决。

只有将上述考后学情分析的三项工作做到位,教师讲评试卷时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症下药”,以此确保试卷讲评的高质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只有将课前、课中、课后、考后的学情分析工作贯穿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的全过程,并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因学施教,才能不断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坚信,只有将学情分析贯穿高三语文复习全过程的复习指导才是有效的,才能实现高三语文复习效益的最大化,顺利完成高三语文复习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语病辨析学情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的语病及矫正策略研究
高考语病题辨析三部曲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例谈词语语义重复的问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病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