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文言文阅读高分的四把“钥匙”
——例谈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2018-01-25 12:44云南自永军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口诀钥匙

云南 自永军

文言文教学的效果难以立竿见影。教材中的文言文有大量注解,基本读懂不是问题,但有些课外文言文即便是老师来读也是一知半解。高三文言文复习,教会学生读懂文言文才是关键。虽然各种类型的教辅书中文言文的解题技法总结得比较全面,然而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答题正确率却未必高;甚至可以说,少了“读懂文言文”这一步,再好的技巧也没有用。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充分了解学情及研究高考试题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读懂课外文言文,进而获取文言文阅读高分的四把“钥匙”。

一、建立高频词库,积少成多靠有心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文言文阅读大多考查人物传记,而教材中文言文的人物传记作品并不多,如《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课内如此少的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篇目是应对不了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考查的。那么,面对这种现状,有什么相对快捷高效的办法呢?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好每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高三复习阶段各校都会进行多次模拟考试,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把每一次考试的文言文本进行细读,找出经常出现的字词并进行积累。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积累模拟考卷中的高频字词呢?从功利角度讲,积累同类素材的字词实效性更强,模拟卷中出现的高频字词在高考试卷中的重现率比较高。

比如,高三复习中期笔者让学生把前十次模拟考试的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高频字词找出来:司、牧、守、卒、坐、公、虞、讳、见、让、累、领、邑、按、课、仁、次、馁、诣、尝、谓、悉、佯、补、知、适、笃、幸、伏、垂、假、走、趋、冠、俟、敝、谒、饯、馀、寻、遽、敕、赦、典、诏、讦、疏、饬、复、践阼、俄尔……

找出来后让学生像记英语单词一样记牢意思,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督促。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需要积累,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门别类积累相关字词,如:①人称代词;②官职变动的实词;③与收入俸禄有关的词;④与疾病有关的词;⑤与生卒有关的词;⑥与战争有关的词;⑦表时间的词;⑧表食物的词;⑨表罪行处罚的词……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安排学生去做,再适当地监督检查,便会有明显效果。这样的积累可以从高一就开始,当然从高三开始也不晚,行动起来总比保持观望来得有效。在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记忆就成了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记得多、记得牢,于是就有了口诀记忆法。

二、利用口诀记忆,朗朗上口不会忘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可以减少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组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记得更牢,同时可避免遗漏。

比如虚词“以”的用法,可以编成“‘以’字五用法,因凭拿用把”的口诀。学生一次就记住了,甚至多年以后还能脱口而出;“因”字的用法可以编写口诀为“因趁机凭借,于是就通过”;“且”字的用法可记为“且将组词好记忆”。

上面所举乃虚词的例子,编成口诀方便记忆,同时也一定要配以例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有效果。对高三学生而言,总有做不完的试题,有这样一些口诀,也是对枯燥的高三生活的一种调剂。

其实,实词也有一些记忆方法。比如,笔者给学生这样解说“课”字:从言,从果,果亦声;“果”本指“瓜果”“果实”,转义指动物身上类似于瓜果的肉体组织,如母猪、母狗的两排乳房,于鸟类则指鸟蛋;“言”与“果”联合起来表示“计量收获物(瓜果的数量、马牛等动物的产乳量、禽蛋数量)”,所以本义为计量劳动果实,引申义为(根据账本记载,对实收果实数量进行核查)考核、核验,再引申为赋税、征税;“课”也是古代专门负责考核工作成果的办事机构,或负责征税的税务机关。用这样回归古人生活情境的方式,联想记忆实词的多个意思,一能引导学生从字理上感受古人的智慧,二是比死记硬背有趣许多。

也许有人会说,字词的意思和用法都要用口诀记忆,是不是太机械了。当然,那些文言功底扎实的学生可以在讲解中随时理解记忆,有了足够的积累,一见到相应字词自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可现实中,不少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和次数很少,不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去积累,又有多少学生会主动去记文言字词呢?

以上两点都是谈积累,当有了一定的积累,接下来就要整合这些积累,从思维上进一步加强推断能力训练。

三、学会缜密推断,前后勾连合事理

文言文毕竟远离我们的生活,所讲内容都是古代之事,今人无法求证,许多字词的意思、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事理需要猜测,加之文言文中有大量的省略句,这都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但还是可以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笔者在备考过程中,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①一件事的发生,一定建立在另一件事的基础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好多学生喜欢论断先行,不顾前后勾连,想当然地去理解事情。

②当有动词出现时,要注意判断是谁向谁发出动作,文本没有明确说明的也可以推断得出。在做文言阅读题时,若对动词的施动方与被动方不注意,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错乱,意思解读出现方向性错误。

③很多字词即使不认识,也可以经过缜密的推断得出意思,这需要学生像“包青天”一样去发现文本的“蛛丝马迹”。推断文言文字词含义有多种方法,但最根本的还是回归语境,灵活推断。

教师在平时带领学生复习文言文时,可以进行大量的思维推断训练。如,《新唐书·李光弼传》中有这样一段:

寻(史)思明至偃师 ,(李)光弼悉军至河阳,已入城,召诸将郝廷玉等曰:“望吾旗,麾若缓,可观便宜。若三麾至地,诸军皆入,生死以之,退者斩!”已战,冯堞望郝廷玉军不能前,趣其左右取其首来,曰:“马中矢,非却也。”乃命易马。

如果不注意推断,学生很容易把画线句理解成“冯堞望见郝廷玉的军队不前进,让左右的人取郝廷玉的头来”。将“冯堞”当作人名,理解错误,后面的翻译自然也就错了。如果善于推断,思维缜密的学生会发现,如果“冯堞”是个人,那么是不是出现得太突然了?与前面李光弼和郝廷玉的对话连不起来。那么“冯堞”不是人名是什么呢?借助猜读法,再联系成语“暴虎冯河”,应该大致推断出其意为“登上墙头”,是指李光弼登上墙头,这样与前面的内容就有了逻辑联系。

接下来李光弼派左右的人去取郝廷玉的头也就合情合理了。后面的“曰”是谁在说呢?应该是郝廷玉自我辩解,辩解之后,自然就有李光弼下令让他换战马这一结果。

四、还原古代生活,回归情境抗干扰

文言文产生和流传的背景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当今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差距,所以读文言文时需要还原古人的衣食住行和思想,避免“以今度古”。

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比古今表达方式及表达习惯的异同:①文言中第一次出现人名时,介绍全名,后面再出现该人名就只用名或字来代替;②介绍传主的亲人时,常常省略姓氏;③有皇上出现时,一般用“上”字(例如: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④文言文很简洁,习惯用省略句,今人写文章则很少用省略句。

另外,学生不会区分古今异义词是最大的麻烦,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并进行抗干扰训练。从另一角度说,如果没有古今异义词、没有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翻译题的考查也就没有了区分度,就失去了考查的价值。所以翻译时请有意带领学生进行抗干扰训练。例如《赤壁之战》中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看见“更衣”很自然就会想到“换衣服”,于是译为“孙权起身更衣,鲁肃在屋檐下追上了他”。这不合事理,原因在于对“更衣”的理解有误,正确的翻译应为“孙权起身去上厕所,鲁肃在屋檐下追上了他”,这样才合情合理。

在读文言文时,在做文言文翻译时,看到一些字词后凭直觉想到的意思未必正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视:会不会有别的意思?是否符合古代生活情境?现代汉语对解读文言文易造成干扰之处,往往是命题者喜欢设题之处,平时在复习中需要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多训练。

总之,高三文言文备考复习,首先应该力求读懂文本,而要做到读懂,需要平时有针对性地训练;积累几十篇甚至上百篇人物传记中的常用词语,再加上前后勾连的推理推断训练,文言文的备考复习定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口诀钥匙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口诀与加法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口诀中的规律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怎样熟记口诀
巧记乘法口诀
钥匙和锁
清洁工爷爷
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