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巍
文言实词,是指古代汉语词类中含有实际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本文所述之初中文言常用实词,是指基于初中阶段部编版教材文言文(兼顾近年各地中考试卷)所筛选、适合初中教与学实际、高频常用的单音节词。初中接触到的虚词,不在本文研究范围。
从教的角度来看,初中文言文教与学的落点,应是也必定是文言实词教学。科学、精准地明晰文言常用实词,对于文言文教学意义非凡;从学的角度来看,初中文言实词数量较小学猛增,词义渐趋复杂,用法呈现多样。如果在文言实词方面重视不够,所学不扎实,积累不充分,就会影响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理解,影响后续高中阶段相对更复杂的文言文学习。
可见,唯有解决文言文实词到底教或学什么的问题,之后的怎么教或学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指向的不是为什么要教或学,以及怎么更好地教或学常用实词,而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依据部编版教材,对文言实词进行科学、有序的统计、筛选、规划和明确,弥补以往初中文言文教学对文言实词方面研究的不足,力求从本源上探寻文言常用实词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一是研究领域的稀缺性。就教学与研究现状而言,教师更多从“文”的角度入手,较少从“言”的角度关注教什么;即使关注“言”,更多也是关注怎么教实词,较少关注该教什么、该积累什么……要么主观忽视“言”,要么因为“言”更难于前行而忽略或回避。另外,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更多的也是从“文”的主题、专题、章法等角度入手,没有也无法从“言”的角度拓展。
二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关于“言”的内容,不少教师也重视,但哪些是重要的文言常用实词?哪些要重点掌握?哪些在这一阶段学习,哪些要放在下一阶段学习?需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实词才适宜,既达标、过关,又不会增加师生的负担?这些问题,全凭教师的主观经验,无相对科学的标准与依据。学界也并没有科学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的规定。目前,上海明确规定了初中150个文言常用实词。不过,上海是怎么确定的?其依据是什么?它如何划分到每一册甚至是每一课的学习中去?另外,上海要求初中掌握的文言常用实词竟然比高中的120个还多,是否过度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诸如这些问题,目前都不是很明朗,也无科学合理的解释。
三是文言实词教学的功利性。一线教师更多地着眼于“考什么”和“如何应对”,而不是着眼于“能力”和“素养”。教师用力虽多,但总想“短平快”、走“捷径”,没有从规律上真正把握教什么。正如王荣生教授提醒的“文言文字词句的处理原则:放过、突出、深入、分离”一样,如果教师每一个都不“放过”,凡是课后注释,一律要求学生背诵过关,长此以往,必然学得辛苦,教得乏味。
综上所述,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有的是从教法角度,有的是从阅读编写角度,还有的是从文化的角度……不一而足,大都是从“文”的角度来解决“文”“言”的问题。如果文言常用实词不确定,势必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就如同无的放矢,没有抓住教学要害,事倍功半。
在确定文言常用实词时,需要考虑的总原则,就是学习的起点:一是学生现有水平,即学习哪些文言实词而不会导致学生与其原有知识脱节,这是学习的现实起点;二是学生在本阶段应该要学习哪些文言实词,才能让他们既读懂又无负担,这是学习的逻辑起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依托统计软件程序,对现行部编版教材文言文篇目、上海中考考纲规定的150个常用文言实词、全国高考120个常用文言实词、近六年(2014—2019年)全国主要地区中考课内外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进行了统计、筛选和分析,从中确定适合初中阶段教与学的文言常用实词。
我们将现行部编版教材七至九年级的主要文言文(《木兰诗》和《卖炭翁》也纳入统计,《送东阳马生序》采用全篇)篇目整合在一起,计8759个汉字(标点除外,电脑采样、数据略有出入)。运用统计软件,根据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筛选出相对高频的文言词语305个,见表1。
表1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实词统计
(参考总字数:8759个/次)
(续表)
词 语出现次数百分比/%个数学300.341十290.331臣、二280.322后、将、君、至270.314自、石260.302王、先250.292生、水、欲240.273故、来、年230.263千、三220.252见、时、太、问200.234安、百、出、从、帝、非、如190.227地、美、南、入、吾、心、忧、鱼180.218陵、马、食、手、书、小、远、在、长、左170.1910必、道、门、女、去、使、守、外、相、又、右160.1811今、两、士、阳、衣、月、志150.177北、复、间、受、死、徐140.166高、河、居、狼、明、怒、求、色、身、四、亭、往、五、言、游130.1515朝、当、云、战120.144对、寡、家、木、妻、事、文、直、舟、足、坐110.1311白、东、记、卷、客、流、名、命、秦、善、舍、声、师、世、遂、唐、亡、翁、贤、乡100.1120尝、处、独、多、方、归、国、湖、及、绝、礼、林、论、齐、气、前、深、市、视、室、数、孙、通、同、修、雪、元、竹、作90.1029爱、成、尔、发、风、敢、光、寒、患、黄、酒、雎、乱、蒙、鸣、鸟、清、穷、说、炭、万、西、性、夜、宜、意、止、忠、转80.0929岸、八、陛、称、但、各、宫、观、过、汉、花、惠、积、久、开、空、劳、临、民、冥、暮、七、妾、请、思、肃、望、向、晓、笑、信、兴、爷、异、易、益、用、庄、醉70.0839布、步、才、册、曾、常、车、驰、传、船、春、辞、德、恶、儿、分、峰、骨、固、刿、回、级、交、尽、井、九、举、口、兰、理、力、六、孟、莫、谋、内、期、亲、青、丘、驱、泉、射、神、侍、属、树、潭、头、屠、息、许、义、阴、饮、影、友、愚、愿、丈、正60.0761合计127514.56305
1.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这305个词语共出现1275次,平均每个词出现4.18次;出现6~10次的词语(178个)占全部的半数以上,说明在这一区间的高频词语,个数与次数均较其他区间要常见、普遍。
2.表1是不完全呈现,还有1330个实词,出现1~5次,限于篇幅,没有一一列举;也没有列虚词,实际上,虚词是高频词:据统计,“之”294次,“而”142次,“也”140次,“者”115次……这与教学的经验和虚词的实际地位是高度一致的,本文不赘述。另外,“为”(71次)和“之”等词,也有作动词的情况,为便于统计,这里也将其放在虚词范畴。
3.关注词语的教学价值。从表1中看,如“人”(104次)、“有”(88次)、“子”(86次)等,其义项掌握起来并无困难;一些专有名词,如“山”(39次)、“臣”(28次)、“狼”(13次)等,表方位的词如“中”(60次)、“下”(43次),表时间的词如“日”(34次)、“年”(23次)等,数词如“一”(57次)、“二”(28次)、“四”(13次)等,虽是高频词,即这些词常见、常用,但不一定就表明其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就是说,在研究时,需要关注出现频率,但更要关注教学价值。
在收集整理研究中,我们发现《2016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规定了150个文言实词:
比鄙兵病察 彻乘从当道 得定伐犯方 负赋更故顾 观归过好号 还会惠及极 计济加假间 简见竭尽进 居举具俱聚 遽决绝类临 虑论漫明名 命谋难平戚 启强窃请穷 求取去全任 入善少舍涉 生胜师施实 食使释市恃 属说素汤亡 为务徙狭鲜 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 业遗贻夷异 易诣益阴引 盈余狱御缘 远云章知止 志致质众专 走足卒作坐
布衣 菲薄 间隔 交通 节目 绝境 其实
阡陌 亲戚 驱驰 问津 无论 牺牲 鸿儒 白丁
上海的规定,让初中文言实词教学终于有了明晰确定的内容:单音节词135个、双音节词15个(本文不作研究),终使教学有“法”可依。不过,这150个文言实词仅按现代汉语拼音的顺序呈现,并没有具体划分到哪个年级、哪个阶段学习,且数量较多,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起来有一定难度。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高中,高中语文要求掌握的必备文言常用实词为120个。具体如下:
爱安被倍本 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 度非复负盖 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 或疾及即既 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 怜弥莫乃内 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 善少涉胜识 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 素汤涕徒亡 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 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 族卒走左坐
这些实词,是否可以直接照搬到初中?另外,高中也没有对实词做进一步的分层和有序规划。
我们收集了近六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其中:2014年94篇、2015年112篇、2016年97篇、2017年82篇、2018年84篇、2019年46篇,共计515篇。经过整理,这515篇文言文共考查(选择或填空)的实词约2220个/次(仅统计题目中实际考查的加点词,并没有统计选文),平均每篇考查4.31个实词。根据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筛选出相对高频的文言词语240个,见表2。
表2 近六年各地中考考查文言实词统计
(参考总字数2220个左右)
1.表2中,只统计了出现3次及以上的实词,共240个。限于篇幅,只出现1~2次的实词(共352个实词),这里没有列举。另外,2019年试卷仅找了46份,不够全,不过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2.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40个词语共出现352次,平均每个词约出现1.47次,说明部分高频词,如“故”“间”“去”“名”“是”“绝”等,深受命题者喜爱,出现频率较高。
3.通过不同视角观察。我们分析各地试卷出现的高频实词,试图从考试评价的角度,来观察和筛选文言实词,并以之作为确定常用实词的重要依据。
基于“有教学价值”“比对印证参考”“以教材高频为主,兼顾试题高频”的思路,我们对部编版教材文言文、上海中考150个实词、高考120个实词、全国近年各地中考高频实词等数据,做了精确的筛选和分析。
经过比较分析“高考要求、上海中考考纲、教材高频、试题高频”这四块数据,下列46个词全部重合。这46个词约占高考要求掌握实词(120个)的38.3%,占上海单音节词(135个)的34.1%,占教材高频词(出现次数6次及以上、不含虚词共305个)的15.1%,占试题高频词(240个)的19.2%,如下:
鄙兵病察乘 从当道得负 故顾归过及 假间见举绝类请穷去善 少涉胜属说
素汤亡信修徐许遗贻阴 知致质卒走 坐
其中,“病、类、涉、汤、徐、贻、质、卒”这8个加点词,义项相对单一,且综合出现次数偏少,教学价值一般,因此,我们删除这8个加点词。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乐、自、发、乱”这4个词,义项比较丰富,虽然高考与上海中考均未涉及,但这4个词属于高频、常见词语,教学价值大。基于这样的数据,我们补充这4个词为一类实词,最终确认一类实词为42个,如下:
鄙兵察乘从 当道得发负 故顾归过及 假间见举绝乐乱请穷去 少善胜属说
素亡信修许 遗阴知致走 坐自
1.将高考要求掌握实词、教材高频词、试题高频词相比较,下列27个词全部重合,但没有出现在上海中考考纲135个实词中,因而我们视之为比较基础的二类实词(一)。这27个词占高考要求掌握实词的22.5%,占教材高频词的8.9%,占试题高频词的11.25%,如下:
安备本曾朝 诚辞复固患 即疾率名期 奇如若是书 孰数私徒悉 相谢
2.将上海中考考纲实词、教材高频词、试题高频词相比较,下列17个词全部重合,但没有出现在高考120个实词中,因而,我们将之归为比较基础的二类实词(二)。这部分占上海中考考纲实词的12.6%,占教材高频词的5.57%,占试题高频词的7.1%,如下:
方观居临谋 求取舍食使 通异易益志 足作
3.在统计中,我们也发现“闻、行、谓、意”这4个词,义项不够丰富,且高考与上海中考也均未涉及,但是这4个词属于高频词,有较大教学价值,只是义项不算太丰富。基于这样的数据,我们补充这4个词为二类实词。
为此,我们最终确认二类实词为48个,如下:
安备本曾朝 诚辞方复固 观患即疾居 临率名谋期 奇求取如若 舍食使是书 孰数私通徒谓闻悉相谢行意异易益 志足作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以表格汇总方式呈现,见表3。
表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统计
分类具体实词一类实词(42个)鄙兵察乘从 当道得发负 故顾归过及假间见举绝 乐乱请穷去 少善胜属说素亡信修许 遗阴知致走 坐自二类实词(48个)安备本曾朝 诚辞方复固 观患即疾居临率名谋期 奇求取如若 舍食使是书孰数私通徒 谓闻悉相谢 行意异易益志足作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来自高考要求的常用实词共65个,约占高考要求掌握实词(120个)的54.2%,占规划总数(90个)的72.2%;来自上海中考考纲的常用实词共55个,约占上海中考考纲实词(135个)的40.7%,占规划总数(90个)的61.1%。由此可见,无论高考要求还是上海中考规定,均有超过本规划总数60%的实词在初中使用频率较高。这充分说明了它们的信度较高,当初制定较为科学合理,首创价值明显;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本统计的信度与精准度。
为了进一步方便教学与评价,我们依据“出现优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学段均衡”的指导思想,将这90个常用实词,尽量科学、合理地分配至每个学段,直接与课文对接,将之确定为各篇文言文的实词教学的核心目标,其中:七年级有29个常用实词;八年级有35个常用实词;九年级有26个常用实词。具体见表4。
表4 初中文言常用实词规划分配
学期篇目常用实词学期篇目常用实词七年级上学期(13个常用实词)8.《世说新语》二则顾去舍12.《论语》十二章故说行志 16.诫子书穷书20.狼少方意24.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亡 七年级下学期(16个常用实词)4.孙权劝学辞即孰谓8.木兰诗当走闻12.卖油翁知安取16.短文两篇乱观通 24.河中石兽求如是八年级上学期(19个常用实词)9.三峡素自疾异10.短文两篇奇11.与朱元思书乘从负若21.《孟子》二章道发过举22.愚公移山许阴曾固23.周亚夫军细柳兵善八年级下学期(16个常用实词)9.桃花源记复率数悉10.小石潭记见居11.核舟记属名21.《庄子》二则请相22.《礼记》二则修谋作23.马说食足24.卖炭翁得
(续表)
学期篇目常用实词学期篇目常用实词九年级上学期(8个常用实词)9.岳阳楼记胜备10.醉翁亭记归间乐临 11.湖心亭看雪及绝九年级下学期(18个常用实词)9.鱼我所欲也患10.唐雎不辱使命徒谢易11.送东阳马生序假致坐20.曹刿论战鄙察信21.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期私22.陈涉世家诚使23.出师表遗本益
规划、整理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分配词语时,体现三个年段的均衡,尤其是“两头小,中间大”,符合初中教学规律;同时,充分考虑词语在某篇出现的次数以及它最早出现在哪篇里。
2.适切性原则。词语分配要关注学情,兼顾词义难度、复杂度的渐进性,讲求螺旋式上升:适度、适切、有序、渐进式叠增。每课分配的词语,一是顺序优先。如《醉翁亭记》的4个实词,其中“归、间、乐”是一类实词、“临”为二类实词,所以顺序是“归间乐临”。二是兼顾音序。同一类别按音序排,方便查对。三是尽量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每篇原则上分配不超过4个实词。
3.联系性原则。常用实词中一、二类的划分,只是为了方便教学与评价更加有的放矢,方便积累,并非人为阻隔彼此的联系。
本文坚持用数据说话的原则,尽量避免主观臆断。总体而言,希望方便教学,使教学有法可依;方便评价,使评价有例可循。如有不合理、不合适或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