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词义推导“六法”

2018-01-25 11:18江苏蒋玉军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庐江六法实词

江苏 蒋玉军 赵 遐

文言文的实词一直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技巧与方法,对陌生的文言文实词进行合理的解释,实则是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与拓展能力。绝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要明确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词义,着实需要相应的能力。

下面本文对文言文实词意义的常用推导方法做一些深入探讨。

技法一:巧借字形结构猜义法

从造字方法来看,中国汉字多数为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其实际词义。如:

例1 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点拨:“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词义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拜见”。

例2 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

点拨:“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

例3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点拨:“理”,形旁从玉。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例4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

点拨:“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我们常见的形旁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体有关;“页”与头颅有关,等等。掌握这些,对推断词义很有帮助。

技法二:巧借字词读音推义法

根据读音,可以发现字的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例5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点拨:“徇”与“殉”读音相同,“徇”是“殉”的通假字,“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

例6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

点拨:因为“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技法三:巧借迁移联想导义法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会发现文本一般都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例7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点拨:关于“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我们可以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句子“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

例8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

点拨:上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

技法四:巧借常见成语断义法

借助熟悉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推断实词的词义。

例9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

点拨:“绳”字的意思可以根据成语“绳之以法”中“绳”的意思“制裁”,推断为“按法律处置”的意思。

技法五:巧借语法特点判义法

语法是一般句子遣词成句的原则,如果我们能借助语法,则可以迅速地推断出实词的含义。另外,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反义对文”“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例10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点拨:“取”为动词,“樵”是“取”的宾语,就应该为名词,可以推断出“樵”的意思是“木材”。

例11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

点拨:“吏袖空牒”缺少了谓语动词,不符合造句规则,“袖”处于谓语动词位置,可以推断出“袖”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的意思,这样此句才规范。

技法六:巧借特定语境定义法

一个句子离不开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一个环境总会赋予一个字或词确定的意义,因此我们可结合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例12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点拨:因为“难求”为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信”是“实在”的意思。

例13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点拨:其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根据语境可释为“随着,和着”。

以上是文言文实词几种常见的推断方法。正确把握文言文实词含义,不仅仅是我们解读文言文内涵的关键,而且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在考试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那么文言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问题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礼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治:_________________

②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受:________________

③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迁: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②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③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珪,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嵩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

通:_________

②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

礼:_________

③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去: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②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

③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答案】

一、1.①用“巧借特定语境定义法”来推断,发现“治”的后面接的是名词“《尚书》”,根据这个特定的语境,可以推出“治”应解释为“研究”。

②用“巧借特定语境定义法”,发现这个“受”后面接的是一个代词“之”,“受”就可以推测为“学习”之义。

③关于这句中的“迁”字的解释,我们可以“巧借迁移联想导义法”,回忆过去学习过的“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则可以推导出“迁”的意义即“升职”。

2.①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②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

③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不喜欢晁错。

二、1.①运用“巧借迁移联想法”——“资治通鉴”中的“通”义,可以确定此句中的“通”即“广博”之义。

②根据“巧借语法特点判义法”,“甚为太子所礼”中没有动词,因此“礼”活用为动词,可解释为“尊重”。

③“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前后两句是对称性的结构,采用“巧借语法特点判义法”中的“反义对文”的推导法可以得出“去”即“驱逐”(和“任用”相对)。

2.①对于文中实词“素”的理解,可以“巧借常见成语断义法”——“素昧平生”中的“素”即“一向、向来”的意义,就此可以推定。

译文: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②对于此句的词语“是非”,可以“巧借常见成语断义法”——“是非分明”,而确定下来。

译文:(庐江王)杀人而夺取他人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

③对于此句中的“善”和“恶”的理解,根据“巧借语法特点判义法”来推导,前一个词带了宾语,因此,应为动词作谓语,前一个“善”和前一个“恶”都应为动词,分别解释为“喜欢”与“厌恶”。

译文: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

【参考译文】

一、晁错是颍川人。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孝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孝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孝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几十次上书,孝文帝都没有采纳,但是却非常赏识他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不喜欢晁错。

二、王珪,字叔玠,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珪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甚得太子李建成的尊重。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嵩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珪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入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庐江王)杀人而夺取他人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为什么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珪的言论。

猜你喜欢
庐江六法实词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庐江探路
庐江丘陵地区早稻配方肥应用效果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西汉秘密花园
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六法”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