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而学生的参与意识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学生的高度参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可能成为镜花水月。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评价中提升学生参与意识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评价;参与意识;思考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学”,而且“会学”和“学会”,更要“学得有兴趣”?笔者认为,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首当其冲。故而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效的。只要找准评价的切入口,就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教学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实现教学效果真实而有效呢?
(一) 明确教学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具体到课堂而言,就是要进行有效点评。有效点评的内容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用一个课堂评价的例子:“你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的条理性也比较强,你回答得很好,但是语言表达方面还有点不足之处,希望你能继续努力。”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功能,二是激励功能。根据信息论,学生得到反馈信息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评价就是信息反馈。通过评价,学生能获取回答正确与否的有关信息以及相应的信息提示,从而学生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使认识得以完善,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有效、甚至高效的评价能使师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从现实来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评价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指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研究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二) 精心提炼、打造有个人特色的课堂评价语言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语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所以正确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应当注意:
1. 课堂评价语言要真挚诚恳、具有激励性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像“很好”“不错”“非常棒”等评价语言经常挂在教师的嘴边,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不过,这种评价并不是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言不由衷。学生对这样的评价也习以为常,漠然视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注意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让学生通过细节来感受教师的真诚。只有充满真诚情感的评价,才会使学生感动,给学生以自信,激励其拼搏向上,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 课堂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怎样的评价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高低。目前课堂评价中,有不少教师为了迎合新课革理念,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给予学生评价,切忌盲目批评和廉价的表扬。例如:“你能举手回答问题,很不错,很遗憾,答错了,没有关系,听一听别人的回答,相信下一次会回答正确的。”相反的,不要因为学生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给予大力的表扬,我想表扬就太过于廉价了。因此,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且有针对性。那么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答案见解独特、富有创新的,就不吝啬表扬;答案错误、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就应该明确地实事求是地指出来,当然也要注意方式上的委婉,让学生知道问题所在。
3. 课堂评价语言要结合实际,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运用评价语言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多给予启迪;对中等生,要诚挚地欣赏,激励其斗志,挖掘其潜力;对待学习成绩较差、且又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时刻注意抓住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地真诚表扬,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得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真诚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
(三) 在课堂评价的态度与方式上巧下功夫精益求精
新课程呼唤充满有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教师,我们应掌握学生的心理,帮他们消除学习中的顾虑,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理解和交流,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才是有效而真实的。苏零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有效的评价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上。
1. 注重评价内容的客观公正性,体现出教师的真诚与耐心
教师不能为了鼓励学生而鼓励。因为高中生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所以教师要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特点,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要想取得良好的点评效果,不仅要注意词语的准确、得体,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还要注意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如教师可以走到学生身边,用鼓励的眼神、得体的手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劲的亲和力,这样的点评,既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和谐引领过程。
同时,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真诚地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评价中也要善于倾听,沉得住气,让学生说完,不急于打断学生发言。只有让学生充分说完,才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2.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的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人,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少了生气和乐趣。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师生讲授方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位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进行互评,效果也很好。分析其中的缘由:学生在互改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对方优点、改正自身不足,互比共进,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某些方面“拙”一点、“懒”一些,让学生“慧”地一點,“勤”一点。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 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的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关注学生的面要广。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有时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重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态度、习惯、能力、情感等。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某一方面、某种程度的肯定。如:“虽然你的答案不是那么准确,但你的普通话说得非常好,这一点我要向你学习。”再如:“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
诚然,《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特别是当课堂上学生遭受哄笑、难堪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其心灵的呵护。一次听课时,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武传》,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苏武的性格特点,学生在黑板前思虑良久,写下了“心怀祖国、有勇无谋、惊弓之鸟”等几个词语,尤其是最后一个词语,让全班哄笑不止。但老师不慌不忙,说:“大家先别笑,你们好好想想,这位同学可是很有头脑的,你们在预习时都读过课文,对苏武了解吗?”“了解。”学生齐答。“苏武的兄弟、家人最后是个什么情况?”“死的死,散的散。”这位老师紧接着说:“是啊,家人如此,自己又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敬畏之心,面对属下的参与谋反的恶劣行径,苏武又怎能不惊慌失控,但求一死?”很多学生马上领悟,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自发鼓起掌来。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教师,他们自然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多老师喜欢用华丽的评价语给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其实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总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多了解学生的实际,包括学情、性格、兴趣、心理等;备课时真正去备学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时学生参与意识的提高。愿每位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高中生主要心理特点.重庆华龙网,2016.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2017年重庆市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邱晓卫,重庆市,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