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
【内容摘要】历史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比较符合历史课堂教学规律,也符合当前新课改的方向,因此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合理的理解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的说明,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并掌握历史知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妨使用情境教学法,与历史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影视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情感价值观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思维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创设引发学生高涨情绪的情境,可以有效借助影视资料,借助影视资料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多种外部刺激,进而为学生创设真实逼真的场景,促使整个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秩序化、形象化、具體化,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全面的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渗透情感价值观。
例如北师大版《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当时中国人民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日本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然后给学生播放中国人民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牺牲的短片,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加深对我国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们懂得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树立爱好和平的理念。
二、利用文字资料,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常在文字资料的解读中伴随着问题,进而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探究,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文字资料以其特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师借助文字资料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与分析能力,为学生以后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例如北师大版《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马关条约》,同时与《南京条约》进行对比,综合让学生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直接将《马关条约》的内容展示出来,然后展示《南京条约》的内容,设置以下问题: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异同,逐条分析《马关条约》危害,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讨论,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比较高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有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与探究,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三、进行角色扮演,体会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角色扮演主要是让学生扮演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并演绎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通过学生的表演,深刻的感悟历史事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探究。同时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真实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北师大版《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司马光,演绎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学习司马迁在写《资治通鉴》过程中的认真的态度,即使是草稿也没有一个字是潦草的,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司马光对历史的负责与认真。过渡到宋词,邀请几位学生走到讲台上分别扮演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扮演苏轼的同学说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随后后面的同学接着往下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没有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情境,但是一首词就已经将学生的带入到当时的时代,让学生在宋词的朗诵中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结
综上所述,历史教材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但是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借助情境教学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新国.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7(6).
[2]
叶国湘.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36).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