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锦山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的基本能力,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学科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语言系统发展的需要。用精准、有逻辑的数学语言形式来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是当今沟通与交流、探究与合作的要求。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生;数学语言
现在很多基层的特殊教育学校里,由于师资紧缺,教师任课出现了随意性,数学课让语文老师教,语文课调数学老师来教。这样的简单“转岗”弱化了学科特点,使得学生数学学习“语文化”。特别是在聋校数学教学的领域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束缚了数学语言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数学术语、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的理解不透,分析推理能力低下,数学核心的思维能力发展缓慢。
一、聋生数学语言水平的现状分析
1.教法简单,阻碍数学语言的发展
聋生的听力障碍,必然影响语言的发展,造成了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说出来了,却表达不清,语序混乱,条理不清。虽然采用现代语训的康复手段,但很多语训的内容几乎都是直观生活中的内容,涉及数学语言的口语训练非常少。仅有的数学语言康复也只是简单的读一读,用“朗读感悟法”来教学数学概念术语和符号图表语言,这是明显的“药不对症”。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数学课程里词汇的增加,对术语、符号语言的认识就会更加模糊。
2.忽视数学语言形成的过程
有的数学课堂“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只需会做,不必口述”,错误地强调课堂效率,忽视了数学语言的培养,导致聋生数学语言的不规范、不完整、不严密,从而影响了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强调顿悟、理解、分析等高级思维,但这绝不是无声的自动化生成。这种高品质思维的建立更需要老师的启发,师生互动和问题的析辩。
3.聋生手语无法快速转换为数学语言
聋生虽然能借助有限的手语交流,但有形的手语往往无法快速有效地内化为抽象性的数学语言。聋生手语具有直观性,形象生动,符合聋生的视觉特性,快速直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推动作用。但在数学抽象逻辑和空间思维里,手语表述的内容与数学概念术语是有差距的。
二、发展聋生数学语言的有效策略
发展聋生的数学语言,不能单純地游离于文字的教学,更应该立足数学学科的特点,把握数学术语、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的“说”和“思”。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教学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语言相结合,引导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算理,分析解决问题。让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1.针对聋生学习的特点,力求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
聋生的数学语言词汇匮乏,表达的不完整性和语序倒置是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感悟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解决,但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是行不通的。数学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不同于聋生已熟知的日常生活内容,这是数学语言的特性决定的。对于聋生来说,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还是较远的,掌握数学语言是有困难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对数学重点词汇、数学术语的讲解。课堂中,我们应当通过实物、教具、多媒体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法则、概念、性质含义中的每个基本词汇,再让学生多讲多辨,理解其意。例如,聋生在学习“距离”“集合”“约等于”等数学术语时,往往与生活语文中的语意混淆。所以我教学时就先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概念的内涵,讲清数学知识的内在涵义。从聋生生活中的原型剥离出来,再与生活语文的内涵进行对比,实现语言的内化。也就是把简单的词汇融入数学思维的成分,力求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
2.加强手语和书面语的训练,克服学习交流活动的语言障碍
数学手语对聋生数学语言的发展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性。只有适合数学知识特点和聋生自身特点的手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的发展。数学手语应该尽量简洁准确。比如三角形、梯形,直接用手比划图形更简洁明了。如果从每个字来比划,更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加强数学手语的训练,应关注聋生手语理解的可接受性。比如,很多的聋生能区分书面语“除”和“除以”,但在使用手语中却无法准确表达。这时可以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打“除以”的手语时弧度拉长,“除”就一个手势且不移动,这样区分度比较强。因为手语是用手说话、用眼睛听的语言。
聋生的思维是按手语的词序进行思维的,所以他的思维是直观的、片面的,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书面语,要利用书面语的词序打出手语,也就是打“文法手语”,让学生注重手语和口语、书面语的相互结合,实现生生、师生交流的无障碍。
3.加强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发展数学语言的关键
数学概念的掌握深度决定了数学语言发展的高度。数学概念的教学要避免过分注重概念逐字的推敲,这样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同时也要避免只注重概念应用,不注意概念的形成,这样会弱化数学语言的发展。教学中我更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抓住概念的重点词语,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我让学生关注的是“在同一平面”这一概念的内涵。
4.准确捕捉数学信息,提高聋生数学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把老师提的问题重复说一遍,就当回答问题。一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差,更多的是学生不善于捕捉问题信息,所以就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必须让学生学会准确捕捉数学信息。例如“相遇问题”,引导聋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提取信息,“相向、同时、相遇”。再根据相关公式正确解答。通过师生、生生的探讨、交流,来分析发现问题,使得聋生数学语言“有形化”。
总之,聋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更要创设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经验和数学语言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交流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再论要不要学生熟记加法口诀[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1~2):18-19.
[2]王琦.培养和发展聋生的数学语言能力[J].现代特殊教育,2009(2).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