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荣
摘 要:读与写一直都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关系到语文学习输入与输出的两个方面,并且能够对教学的发展做出足够的启示。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读与写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推进教学的发展,以读促写,实现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遵循以读促写,读写相容的观点,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发展做出策略探讨。
关键词:中语文;阅读;读写结合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学习的两个部分,也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良好的閱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词语的积累等,并且能够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而借助于读书笔记等来强化阅读,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推进读写结合,能够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把握课文阅读中的亮点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丰富多样的课文学习,实现了课程的展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更多地关注到了文章的结构特征、内涵主题,由此语文课文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还涉及了文言与现代等不同的内容,其中也不乏诗词等的出现与深入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首先就要运用把握好这些课文,以此作为展开教学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何其芳的《秋》等文章后,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借此去写一写“夏”,或者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去写家乡的四季,这样的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是要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才能实现的,也是需要学生明白想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悉心地去观察与感知生活,切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中的亮点,将平常的课文咂摸出新鲜的滋味来。
二、从“仿写”开始结合读与写
结合读与写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仿写,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教学生如何去结合,将方法告知学生。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其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对于这一段,传统意义上,也会有学生将其运用到风景的写作中,但总是写得没有那么传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段文字运用到其他方面的作文写作中,如写《奇特的车祸》,试着将这一段仿写为“当事人的衣服破了、车子坏了、个别地方渗出血来”等,将热闹的花转化为拥挤的围观人群等,这样的写法,就会有新意,而且是抓住了原文的精气神进行仿写,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在仿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仿写,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
三、读写结合贵在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教师要探索如何实现读写结合的创新。在仿写的形式上,前文列举了如何进行仿写,其实教师也不必一大段地要求学生摘录仿写,完全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两句比较有新意的进行仿写。可以尝试利用“微作文”的形式组织学生去表达。所谓“微作文”,是基于当前流行的微博而言的,微作文用时短,简单易操作,主观性也更强,但是也更考验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考查能否运用简单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一个事物。现在会出现一些流行的文体,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组织设计一些“××体”,让学生进行模仿与创造。还可以展开一些趣味写作,如在学习过《桃花源记》之后,让学生将其创造性地进行改编,可以突出趣味性,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象等。
四、在小组合作中实现思维的交流
读写结合,除了是语言学习输入与输出环节的结合之外,还有一个可以理解的点就是,学生通过与作者的交流,了解到作者的观点与心声,再通过写作,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实现一个心灵的交流与共鸣。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对一本书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启发,将“私聊”变为能“群聊”,用现代学生的观点去碰撞古代诗人的观点,总之,在这种交流下,学生也能得到更多不同的观点,能够发现更多阅读的趣味,是课堂的一种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针对如《祝福》一类的课文,学生个人的阅读有时并不能敏感地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悲哀,而集体阅读讨论之下就会有更深的认知。
在当前初中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推进读写结合的发展,因为只有足够的阅读基础,才能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也才能缓解学生面对阅读与写作的压力。在语文学习中,持续的阅读能够为写作蓄积力量,推进学生写作能力、观察感知能力的全面提升,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丽.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16(4):43-44.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6.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