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豪,卜凡微,王瑞鹏,王晗笑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千金翼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可见每一个腧穴的命名,都有着深刻含义[1]。《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记载:“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指的就是通过腧穴这个门户可以知道病所,通过针灸治疗可以直达病所解疾[2]。反推,腧穴作为治疗疾病的门户,其功效与命名应有很大联系。如翳风、风池等腧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感受风邪有关的疾病。依据“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中的国标腧穴名称,通过翻阅文献并结合临床,有以下三类腧穴是从功效命名的。
许多腧穴分布在人体大小关节以及重要的解剖位置周围,依据腧穴的“近治作用”,这些腧穴可以治疗其所在部位的疾病,其腧穴的命名也由此而来,如肩肘部位的肩髃、肘髎穴。肩髃有着舒经通络、通利关节的作用,能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等病症,可用于治疗现代的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痹证等疾病。其“肩”字提示该腧穴位于肩部,颈项之间,臂与身联属之处[4]。“髃”通“隅”,而“隅”的意思指角落,该腧穴恰好位于肩峰外侧缘前端和肱骨大结节两骨之间所形成的凹陷中,形似在肩中的角落里,故称为肩髃。肘部的肘髎穴具有通经止痛的作用,其能治疗肘臂疼痛、麻木、挛急、屈伸不利的病症,可用于治疗现代的臂神经痛、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其“肘”字提示该腧穴位于肘尖的位置,“髎”字意指其在骨孔和骨隙之间,故名肘髎[5]。再如前胸部的乳中、乳根穴,乳中治疗乳房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乳痈、乳腺增生等,而该腧穴横平第4肋间隙,位于女性乳房的正中央,故名乳中。而头面部的耳门穴,可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也可以治疗现代的耳疮流脓、中耳炎等病。其“耳”字提示该腧穴位于耳部附近;“门”字形象的比喻该处似一门户,该腧穴恰好位于耳屏上切迹,形似耳的门户,故名耳门。在十四经腧穴中,通过探讨搜集,还发现以下腧穴穴名的释义与解剖位置密切相关:臂臑、口禾髎、颊车、头维、乳根、腹结、腹哀、腕骨、肩贞、膈俞、肩髎、颅息、耳和髎、颔厌、悬颅、曲鬓、头窍阴、头临泣、目窗、脑空、肩井、渊腋、膝阳关、足临泣、足窍阴、腰阳关。
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调节着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从宏观上把握着人体的生命规律和疾病的发生规律。在人体腧穴中有不少是依据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来命名的,可以用于补气养血、调节脏腑、濡养形体官窍。如气海穴能够治疗因元气亏虚、气机失常等引起的便秘、泄泻、遗精、疝气、虚劳羸瘦等疾病。“气”字指人体之气。《说文》中提到:“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 “海”字寓意为百川皆归之所,此穴能聚百脉之气,益气助阳,故名气海。又如带脉穴能够治疗由带脉不引、约束无力而等引起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腰痛、小腹痛等。且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与带脉的功效相似,故借用带脉之名而称带脉。而神门穴能够治疗由心失所养、心神不定而引起的神志病,诸如失眠、健忘、癫狂等。“神”字意指神志、精神;“门”字意指形似出入之门户。在《黄帝内经》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而在中医学五志的魂、神、意、魄、志中,心是与神相照应的。此外心藏神,主导着人体意志、精神和思维活动,故名神门[6]。再如,阴陵泉属于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在临床上除了能够治疗脾胃系的疾病如腹胀、泄泻等病,还可以协助肾系治疗水液运化失常等方面的疾病,诸如水肿、小便不利、尿潴留等[7]。“阴”意指大腿的内侧,“陵”字指山陵、丘陵,“泉”字指泉水、水源等,阴陵泉为足厥阴肝经之合穴,在五行属水,再根据其解剖位置,位于胫骨内侧髁后下方,依据取象思维故名之阴陵泉。考究十四经中腧穴命名,发现以下腧穴命名与临床功效有关:侠白、气舍、气户、水道、气冲、漏谷、血海、灵道、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魄户、神堂、魂门、意舍、胃仓、志室、气穴、神封、灵墟、神藏、浮白、本神、关元。
其一,根据其特殊的治疗范围而命名的腧穴,如周荣穴,“周”,普遍、遍布之意;“荣”,荣养。其在临床上除治疗胸胁疾病外,多协助脾统血,可以促进气血散布周身,有着荣养全身的作用,故名周荣。又如“大包”穴,“大”意为广大,“包”意为包罗,其为脾之大络,总统着阴阳诸络,能灌溉五脏六腑,无所不包,其实则其身尽痛,其虚则百节皆纵[8],故名之大包。
又如,根据其治疗疾病的特殊致病因素“风”,而命名的腧穴。如风门穴,其在临床上主治与感受风邪有关的感冒、咳嗽、发热等肺系疾病,同时对于感风而致的项强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风”,风邪,在《广雅·释言》中提到:“风,气也。”因肺主气、司呼吸,此也指肺气。“门”,意指出入的通道。此穴是人体感受风邪的主要门户,也是肺气出入的重要通道,故名风门。而风池,不仅可以治疗风邪外袭而致的感冒、头痛项强,还可以用于治疗因肝风内动而致的眩晕、中风失语等病[9]。“风”,指风邪;“池”,意指该穴形似凹陷。此穴居于枕骨之下,其局部凹陷形似于池,该穴常为风邪侵袭人体之处,也善于祛风,故名风池[10]。再如,根据其标志性功效而命名的腧穴。如养老穴,其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肩、背、肘、肩臂痛等痛症,以及目视不明,这些症状在老年人身上极易出现,而且温和灸此穴可以达到强身保健的效果;“养”有滋养、奉养之意;“老”与幼相应,为长也,故名养老。而迎香穴,“迎”为迎接之意,“香”意为香气,在临床上针刺,可以帮助人体恢复嗅觉,还善于治疗鼻塞不通、嗅觉减退、喘息不利等鼻病,故名迎香。
此外,运用以上3种特殊功效分类的腧穴还有:根据其治疗范围而命名的腧穴有不容、承满、胸乡,根据其治疗疾病的特殊致病因素“风”而命名的腧穴有翳风、风市、风门,根据其标志性功效而命名的腧穴有光明、睛明、承泣、承光、地机、瞳子髎、听会、听宫、幽门、膏肓。
经络腧穴学的发展离不开继承,熟知穴名的来源与涵义,不仅能使针灸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腧穴,也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腧穴穴名的思考,以期能对经络腧穴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临床认知水平。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初学者误把带有溪字、海字等字眼的腧穴认为具有调节津液的功效。而腧穴的命名并不是完全依据功效而言,如后溪穴、小海穴、少海穴等,多不用于调节津液输布障碍,需要在临床中加以辨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