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范小会
(1.新蔡县中医院,河南 新蔡 463500;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指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组织,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不断受损,且并发严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一种致死性综合征[1-2]。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疫疠”“疫毒”的范畴,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诸病源候论》曰:“人感乖疾之气而生病……”疫毒之邪入侵机体后,流布三焦,累及卫气营血,损伤脾胃,耗伤气阴,治宜健脾益气、化浊解毒[3]。2016年8月—2018年3月,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脾气虚弱型艾滋病17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32例新蔡县疾控中心检测出HIV阳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平均(43.2±7.5)岁;病程平均(67.5 ± 29.5) d。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平均(44.3±8.1)岁;病程平均(65.8 ±31.5) 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4]中相关诊断标准。
对照组给予规则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及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当归15 g,柴胡6 g,陈皮6 g,升麻6 g,炙甘草6 g。加减:需清热解毒的患者,加板蓝根15 g、蒲公英20 g、大青叶15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20 g;需化浊解毒的患者,加藿香10 g、佩兰10 g、茯苓10 g、薏苡仁10 g。水煎服,1 d 1剂,早晚2次分服。两组均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照参考文献[5]标准。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总积分下降≥1/3。稳定: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积分下降<1/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艾滋病患者疗效对比
HIV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体内大量的复制,破坏免疫功能,临床长期使用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方案会增加患者的耐药性,甚至损伤肝肾功能。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以人为本,进行整体调节。患者常伴乏力、纳差、低热、渐进性消瘦,舌淡苔白,脉细。乏力、消瘦多因
为脾胃虚弱,纳差多因脾不能运化水谷所致,气虚则出现低热。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脾为阴土,喜燥恶湿,主运化,主升清。脾与胃相表里,同居中焦,相互影响,两者共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艾滋病因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党参归脾肺经,益气兼补血;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当归性温,味甘、辛,能补血活血;柴胡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陈皮能燥湿而健脾开胃;升麻归肺、脾、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升阳举陷[6-8];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之效。近年来,在对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中医药的治疗有着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可以抑制或杀灭HIV病毒及治疗某些机会性感染,可以在临床治疗艾滋病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