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
[摘 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研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训练学生“下结论”“复述”“变式”“提问”“感悟”,可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高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01-0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谈到数学课的目的时,最为强调的就是两点:一是教会学生思考;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毅力、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这里的“思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有目的的思考”;二是既包括“形式的”思维,又包括“非形式的”思维.即“教学生证明问题,也教他们猜想问题”.
事实上,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高水平的思维训练.具体来说,就是学会“想”问题.但是,“想”什么?怎样“想”? 这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加以训练.
一、训练“下结论”
“下结论”是有目的思考的结果.对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问的),都要求学生力争迅速形成“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猜想或直觉思维,迅速给出自己的结论.结论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它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锻炼非常重要,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过的一道“坎”.在解题中,“看条件下结论”是学生进行推理、判断的基础.
[例1]观察右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结论?你能否发现以下众多的结论?
(1)函数定义域为R;
(2)函数值域为R;
(3)函數图像过原点;
(4)对应方程有三个根.一零根,一正根,一负根;
(5)正根绝对值比负根绝对值大;
(6)函数值有正、有负(存在很多不等式);
(7)函数有极大值、极小值;
(8)函数无最大值、最小值;
(9)函数在区间上具有单调性;
(10)函数具有凹凸性.
……
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下结论”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开阔眼界,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东西,想到原来想不到的东西,从而逐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训练“复述”
“复述”本质上是一种转化.对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图式”,学习的意义在于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思维结构.特别是数学的语言比较抽象,学生要把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很好地“翻译”为文字语言,能“讲”得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只有通过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做好.
很多学生对知识常常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是很多学生解题表达时常思维不清的重要原因——“讲”不清楚.因此,对于课堂上教学的知识,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复述”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2] 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概念.
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 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方程的曲线.
复述:
(1)这两个条件反映的是“曲线上的点” 和“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的关系.既“不多” 又“不少”, 刚合适!
条件1:说明“曲线上的点”不多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 即说明曲线上的点都适合条件,“无一例外”.
条件2:说明“曲线上的点”不少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 即说明适合条件的所有点都在曲线上,“毫无遗漏”.
(2)定义的集合表述. 曲线可以看成点的集合,记为C;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可以看成点的坐标,其解集也描述了一个点集,记为F.
[条件1:C?F条件2:F?C?C=F, 即C={(x, y)|F(x, y)=0}].
可见,加强“复述”训练,学生能用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记忆知识,所学知识就会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学习系统,就会成为富有价值的知识.
三、训练“变式”
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即数学教材中具体的数学思维成果,含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典型问题、思维模式等)的变化形式.它是解题思维展开的一种重要途径.
训练变式,就是要学生注重观察有关概念、性质、公式、题型等是如何从简单演变派生到复杂的,从中理解变式的基本思想,学会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技巧,熟练地掌握变式的思维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地向思维的自觉领悟阶段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式,常常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语言变式
数学语言通常有以下形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解题就是不断实施语言的转化,从中发现解题思路,进而求解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图形变式
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将图形由标准位置改变为非标准位置,由基本图形改变为非基本图形,这种训练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教师还要注重以基本图形为“生长点”,将其引申变换为组合图形而得到变式题组,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变换能力及创新意识.
(3) 概念变式
它包括反映该概念本质属性的各种变化形式,如符号表示、等价说法、图形变式及反面实例等.
(4) 定理变式
数学定理揭示了几个概念之间的某种本质联系,是经过严格论证的数学命题.掌握定理就意味着要明确定理的结构特征(条件和结论),弄清定理的来龙去脉、推理方法和适用范围.改变条件或改变结论,会产生怎样的命题?该命题正确吗?定理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定理的等价命题有哪些?这些都是定理变式.
(5) 公式变式
与定理变式相类似,公式变式更注重符号表示和式子结构.改变公式的式子结构,可得到各种变式.
如,由公式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可得
[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它的一大特征是出现“两项的和与积”, 其直接的应用如例3.
[例3]求[tan17°+tan43°+3tan17°?tan43°]的值.
解:[tan17°+tan43°+3tan17°?tan43°]
[=tan(17°+43°)(1-tan17°?tan43°)+3tan17°?tan43°]
[=tan60°(1-tan17°?tan43°)+3tan17°?tan43°]
[=3(1-tan17°?tan43°)+3tan17°?tan43°]
[=3]
(6) 题目变式
题目变式即一题多变.其实质是问题结构的变式.从一道例(习)题出发,运用逆向或横向思维,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变数字、变字母、变符号等手段,使原题变成一组变式题.通过研究这组变式题,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4]已知数列[{an} , 其中a1=1 , an+1=an+1 (n∈N*) ],①求它的通项公式.
若着眼于此题的条件变更及结论变更,可提出如下问题.
变式1: 把①式中的“1”改为n,即[an+1=an+n .]②
求它的通项公式.
解:[∵an+1-an=n , a2-a1=1, a3-a2=2 ,…,an-][an-1=n+1 .]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an-a1=1+2+…+(n-1)[=n(n-1)2 ,][∴an=n(n-1)2+1 .]
变式2: 把①式中的“1”改为2 n-1,即[an+1=an+2n-1],③求它的通项公式.
同变式1的解法得出答案:[an=2n-1 .]
小结:形如[an+1=an+f(n)]的递推关系式,常用叠加的思想方法,化归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
变式3:把①式中an前面的系数变化,如改成2,即
[an+1=2an+1],④求它的通项公式.
解: [∵an+1=2an+1 ,][∴an+1+1=2(an+1) ,(?)]
[∴an+1+1an+1=2 .]
[∴{an+1} ]是以首项为a1+1=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n+1=2?2n-1=2n ,∴an=2n-1 .]
注:([?])式中的“1”是凑配而来的,也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
小结:形如[an+1=can+d (c≠0, c≠1, d≠0) ]的递推关系式,采用凑配方法或待定系数法.设[an+1+l=c(an+l) ,则 an+1=can+cl-l,]与原递推式比较得[(c-1) l=d , l=dc-1],再用构造法,将其化归为等比数列问题.
变式4:将④式中的常数换成一个幂,比如[an+1=2an-3n ,] ⑤求它的通项公式.
解法1:仿照变式3中解法,将递推式变形为[an+1+3n+1=2(an+3n)],则凑配成一个{an+3n}的等比数列,由此得到[an=2n+1-3n .]
解法2:把递推式⑤两边同除以[3n+1],得[an+13n+1=23·an3n-13 ,]再把[an3n]看成一个整体,令[cn=an3n , 则 cn+1=23cn-13 .] 这就回到类似于④式的递推形式,可用待定系数法配凑成等比数列解之,这是求解这类问题的通法.
小结:形如[an+1=can+dn (c≠0, c≠1, d≠0) ]的递推关系式,可采用类似于处理⑤式的凑配方法,用构造法化归为等比数列问题.
变式5:将①式中[an+1 、 an 换成倒数 , 即 1an+1=1an+1 ,]将此式化简,得[an=an+1+anan+1 ],即 [an+1=an1+an .] ⑥
递推式⑥可凑配成倒数的递推关系式,转化成等差数列解之.
变式6: 将⑥式改为 [an+1=3an1+an .] ⑦
⑦式可化为[an+1+anan+1=3an ,]两边同除以[an+1an ,]得[1an+1=3an+1 ,]即 [1an+1=13·1an+13 .]
令[bn=1an , 则 bn+1=13bn+13],回到类似于④式的递推形式,再凑配成等比数列求解.
小结:形如[an+1=manb+can ](其中m、b、c均为非零常数)的递推关系,采用凑配成倒数的思想方法,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问题.
我们知道数列{an},如果满足关系式 [an+1=qan(q≠0) ,]⑧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变式7:将⑧式中的q改为[nn+1],即 [an+1=nn+1an ,] ⑨ 求[an].
解法1:[∵an+1an=nn+1 ,][∴ a2a1=12 , a3a2=23 , a4a3=34 , … , anan-1=n-1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