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驾乘人员为本”的服务区视觉导视设计调查及对策

2018-01-18 00:42邓溱
艺海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邓溱

〔摘 要〕本文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作为调查样本,针对其高速公路服务区导视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从安全需求、功能需求、精神需求三层面出发,提出服务区导视设计的原则“以驾乘人员为本”,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服务区导视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高速公路服务区;导视设计;以人为本

我国高速公路修建规模发展迅猛,但其他配套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跟不上其发展规模,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地方“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高速公路服务区“千区一面”,驾乘人员体验单一等情况,本文以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各服务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从服务区导视设计角度针对以上问题开展具体研究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服务区及其导视设计概念及现状

1.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为驾乘人员提供住宿(含停车)、超市、餐饮、休闲娱乐、加油、汽车修理等需求服务的高速公路上的驿站。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这一特性,驾乘人员的生理、心理和车辆的加油、检修等需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得到相应缓解,可见服务区对于整个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时间较短,建造量大,目前,其配套服务质量远远跟不上高速公路发展规模。

2.服务区导视

服务区导视是对进入服务区驾乘人员起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作用的视觉符号(包括图形和文字),其还有营造环境风格的作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出台完整系统的设计规范和地方法规,对服务区导视设计这一块更没有可遵循的依据。

二、视觉导视设计主要问题

1.外观视觉相似度极高

成都二绕高速上的五个服务区外观造型相似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驾乘人员无论到达二绕上的哪个服务区都只能凭借文字、数字标识判断自己的坐标位置,对不同服务区的辨识度和区别度非常低,离开之后对不同服务区及服务区所在地区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地方“窗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第二,服务区的这种外观视觉相似度极高现象会让驾乘人员造成感官疲劳,无法创造优质体验感受,驾乘人员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服务区及所在地区。第三,不同服务区身处在不同地区环境,相同的外观造型与所在环境背景不能和谐融合。

2.导视指示功能效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指示不明确,②呈现不适用,③导视不系统、完善。

①指示不明确。清流服务区入口导视牌上的方向指示过于宽泛,驾乘人员看到此导视牌后还是只能凭大概感觉摸索着向指示方向前行,无法准确定位,体现出该视觉指示不明确。

②呈现不适用。图1、2都是清流服务区入口处A区平面布置图,图1是模仿车辆进入服务区位置拍摄,图2是在可清楚识别平面布置图内容的位置(指示牌下面拍摄)拍摄。行驶进服务区的驾乘人员要清楚识别平面图内容必须靠近停车或者下车靠近才行,这两个条件都会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这类导视没有根据驾乘人实际使用情境设立。

③导视不系统、完善,如图3、4、5。

图3、4、5是清流服务区的不同区域及导视,虽然以上各区域都属于同一个服务区的不同区域部分,但导视的风格呈现出极大差异,关联性很弱。在考察中还发现,一些区域还出现缺乏导视的现象。这会带给驾乘人员混乱的感觉,甚至会影响驾乘人员基本生理需求的解决,例如服务区盛热水的这块区域往往小而隐蔽,驾乘人员往往找不到或要找很久。

3.导视文化内涵缺乏

考察发现,服务区导视仅停留在功能服务层面,缺乏精神文化层面的考虑,无文化内涵注入,不同服务区外观差异小、单一无趣等情况,与服务区追求的为驾乘人员提供优质体验感受的目标相背离。不同地区的服务区理应不同,地方特色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地方文化的窗口。

三、“以驾乘人员为本”的服务区导视设计的原则

“以驾乘人员为本”的设计原则从驾乘人员的安全需求、功能需求、精神需求三层面出发提出以下原则:

1.安全指示是设计的前提

导视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指引是导视设计的前提,因导视的指示引发交通事故就会得不偿失。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需要与交通安全方面专业人员合作,对导视位置的设置、色彩的设计等导视呈现效果从安全性角度进行判定和指导,在具体开展设计时以相应的数据支撑保证导视指示的安全性。

2.有效、实用、便捷的功能是设计基础

作为实用性设计,功能第一是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第一要素。旅游景区导视系统之所以存在,就来自于其能满足公共空间引导的实用功能。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导视同样如此,而且还应更实用、便捷、有效,目的在于减少驾乘人员对信息理解的时间,这是由高速公路服务区导视所处的应用环境决定的。

3.优质精神体验是设计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区就会受到更大的关注。人们不再满足于服务区单一的功能,因此需要通过对服务区进行设计和注入文化内涵来满足驾乘人员在精神层面的要求。以安全和功能为基础,营造出令驾乘人员赏心悦目的精神环境,是服务区导视设计的目标和趋势。

四、“以驾乘人员为本”的服务区导视设计对策

针对问题结合“以驾乘人员为本”的服务区导视设计的原则,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提出对策:

1.服务区文化坐标建设

将不同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其地域范围内的服务区设计中,以文化定位服务区。不同的文化元素出现在不同的服务区设计上能够改善“千区一面” 的服务区普遍视觉现象,减轻驾乘人员视觉疲劳度,激发驾乘人员对地域文化欣赏和消费的兴趣,使驾乘人员在身心上能获得愉悦,更好地实现休息和放松,提升在服务区的体验感受。

2.系统化、层次分明的视觉导视系统设计

视觉导视是驾乘人员初入服务区重要的指引,以当地文化作为设计背景将视觉识别系统的概念融入导视系统建设,能使导视系统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层次分明。系统化、层次分明的导视能明确地体现出一种整体构成和逻辑关系,能让驾乘人员轻松辨识导视信息,快速地获取到目标方位。

3.以具体使用情景为设计依据

导视设计者一定要将自己换位到导视使用者的具体情境下开展设计,才能解决导视效用不高的问题。进入服务区的驾乘人员在服务区不同的位置,其观看导视的观察条件是不同的,如初进服务区到停车这段距离驾乘人员都必须透过车窗并保持一定车速进行对外界的观察,且初进服务区车速与进入停车区的速度还不同,原因是初进服务区入口,车的速度不能造成后面来车的拥堵,要保证安全、通畅,下车后驾乘人员的速度可以自由控制,但观察情况也有变化,在进入服务区建筑前与后,视野的集中度会有不同从而效果不同,所以导视的设计应建立在充分研究、分析,将驾乘人员实际使用情形作为导视设计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叢书编委会.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3.

[2]霰睿.地域文化下新疆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06.

[3]王丽梅,童钰瑶.文化生态视阈下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研究[J].成都:包装工程,2018.07.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支持项目(MD18E017)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