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亦华
摘要:音乐教育对启发儿童智力,健全人格,培养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力都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在学前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分析提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时,要明确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规范教学过程,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素养 幼师培养
音乐是植入人类灵魂的一种艺术,是跨越文化和民族的通用语言。赫伯特·斯宾塞曾说,没有孩子不喜欢音乐。这和笔者的观察相同:即使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也无比热爱音乐,总有一种音乐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幼儿阶段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师进行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必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
(1)音乐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手段之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音乐教育都是人文教化的重要手段,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乐治天下,音乐是人类实现文明的重要一步。
(2)音乐的审美性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通过强大的艺术魅力激发人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体验艺术之美,使个人境界得以升华。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音乐和体育一样,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3)音乐是开启幼儿心灵和智慧的一把钥匙。通过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发育,提升智力开发水平。
(4)音乐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通过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示自我、互相交流,更快地融入群体当中。当幼儿快乐地歌唱时,他们的身心健康都大幅提高。通过音乐教育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积极乐观的情绪,给他们创建活泼欢快的成长环境。
2.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意义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教育中对幼师进行岗前培训时,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满足音乐教育的需求。
幼师的音乐教育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引起幼儿的歌唱兴趣,促进幼儿掌握必备的音乐能力,将枯燥、机械的技能训练变成生动有趣的音乐体验。幼师还要善于用最简单的音乐技能激发最完整的情境体验,学会以游戏的方式唤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幼师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最关键是要有给幼儿创建良好音乐学习环境的能力。
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专业、系统、层次化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就业后所教幼儿发育黄金期的教育质量。
3.幼师应该具备的音乐素养
(1)幼师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熟悉各种乐器,对音乐作品和简单的创作知识有所了解,尤其是具备能够指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和组织活动的知识。
(2)幼师应该具备基本的音乐应用能力,包括对幼儿音乐艺术天赋的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教学能力等,这其中最关键的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3)幼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音乐技能,比如声乐演唱、舞蹈表演、乐器演奏、指挥、伴唱,比较高的技能是舞蹈编制、歌曲创作等。幼师还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性,能够提升自身素养,发展自身及幼儿的音乐能力,尤其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基本音乐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以师范类和职业教育院校为主,学生多是来自于欠发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还有中高考落榜生、定向免费生、地方教育局推荐生。欠发达地区的音乐教育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都较差,导致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薄弱。调查显示仅有2%到3%的学生有识谱能力,说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严重缺乏音乐基础。学生在理论知识、乐器演奏、舞蹈艺术、音乐鉴赏方面缺乏基础,更不用谈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了。
而且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多数学生年龄较小,对教育工作认识模糊,缺乏成熟的意识,正处于“玩”的阶段,更像是“孩子王”,在心理和生理上还都显得稚嫩,进入幼师角色较慢,还没有建立音乐素养发展意识。
2.没有音乐素养培养系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方式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以“讲、识、唱、练”为主,没有形成师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照本宣科的教学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传统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不足,音乐知识传授渠道较窄,没有长期、系统、规范的培养模式。只注重技能传授,忽视了素养发展,理论教学和技艺训练相脱节。以钢琴课为例,目前钢琴教学只注重熟练弹奏,忽视了对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结构的分析理解。
3.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注重单一技能而忽视了综合素养,文化课和专业课关联性不大,学生相近学科的知識积累不足,课程体系体现不出对幼师音乐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实训实践机会较少,缺乏基本音乐技能的训练以及和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学生几乎没有幼儿音乐教育实践经验,在从事幼师工作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经验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软件和硬件不完善。师资力量增加速度落后于招生数量增长速度,音乐教学的硬件数量和学生数量不匹配,还有待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和条件得不到充分保障。
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考核有待完善,教学质量把控不严,音乐素养没有作为考核幼师的项目。
三、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进行基本音乐素养培养
1.注重对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阶段化和个性化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音乐气氛。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天赋进行层次化教学,在能力层次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天赋、技能和创造力设置三个级别。
一级要具备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节奏把握和正确发音;二级具备基本歌唱技能,能够达到一般模仿的水平;三级应该具备表演和一定的编排创作能力。
(2)从听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感受能力。对于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来说,唱的训练可能需要很多时间,但是听觉能力培养相对容易,可以通过听对学生的音色、节奏、音高进行系统训练。通过作品鉴赏加强学生对音乐美的认知,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时代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创造曲目、编排舞蹈,在创造中让学生认识到基本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4)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加强音乐素养课程建设,强化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掌握,让学生热爱音乐,通过长期教育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5)针对生源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确保教学内容不拔高,应该把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表演创作三个方面,确定基本素养,更多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和音乐学习能力。
2.建立规范化的教学系统
(1)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入实训教学、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等新模式,教学过程要以互动合作为主。比如欣赏教学可以同时引入模仿创作,教唱教学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法,乐器演奏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弹奏曲子。
(2)根据系统性、自主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原则构建规范化教学系统,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在学校层面重视学前教育音乐课。
根据学校特点,建立规范的音乐教育和教学体系,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核心,建立教学目标,将教育性、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相结合。
改变评价方式,将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教学体系改革多结合幼儿实际,将理论教学尽量融于操作实践,采用以应用为中心的模式。比如在声乐教学中将演唱、合唱、排练、指挥融于一体。
尤其是要将如何进行幼儿音乐教学作为重点,以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模式,增加应用课程,建立起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课外艺术实践为补充的体系。
3.创建长效培养的教学环境
(1)优化课程设置,比如将《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整合为《音乐基础与创造》,减少理论课程,增加操作时间,提高晚自习时琴房与舞蹈房的利用率。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创建音乐比赛等多种艺术实践平台,以项目教学和训练教学的方式增加音乐实践的机会。学校要积极给学生提供幼儿教学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多参加幼儿园见习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2)加强软硬件建设,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练习和实践场馆、乐器,增加硬件教学设施的使用率,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实践。
(3)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引导學生积极参与评价,将实习实训纳入考核范围。将理论知识、音乐技能、表演创作和幼师教学能力等基本素养指标化,在教学管理中进行量化考核。
四、小结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和专业音乐从业人员,而是为了发展幼师的音乐教育能力。因此,幼师基本音乐素养培养要以音乐教育为中心,通过大量实践课程重点培养针对幼儿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