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2018-01-16 08:36张塞北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张塞北

关键词:中学音乐;《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是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学唱曲目。《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歌曲为五声宫调、4/4拍、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衬词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又为后面民歌民乐的赏析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足。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情况及教材特点,制订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安徽民歌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会演唱歌曲,并通过二声部轮唱的练习,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把握《凤阳花鼓》的风格,唱好衬词部分。

[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聆听法、模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表演等学习方法去感知歌曲的特色,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引情激趣

在课的开始,播放歌曲《凤阳花鼓》。待学生听完之后,请学生谈感受。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这首歌的曲名叫《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传于凤阳而得名。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人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再听歌曲

请学生们再次聆听歌曲,并尝试用音乐语言来描述歌曲的情绪和歌曲的特点。欣赏完后,学生作答。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凤阳花鼓》这首歌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简介凤阳花鼓的由来:历史上淮河流域十年九灾,百姓只好四处逃荒,沿村乞讨。民间艺人口唱小曲,或一男一女,或姑嫂二人,身背花鼓,手持小锣,卖艺乞讨。(展示图片)。虽然歌曲所表现出的是欢快、愉悦的情绪,但因为是乞讨时所唱,所以歌曲中也有一丝凄凉。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意去体会。

歌词中写到:“左手锣,右手鼓,手拿着锣鼓来唱歌。”那歌曲中的鼓是什么样的呢?(展示图片)这就是凤阳花鼓,又名“双条鼓”。鼓面三寸,两根鼓棒,长一尺五,音色是“咚”的声音。

(设计意图:介绍花鼓历史和双条鼓,为后面学习歌曲及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模唱歌曲

教师示范用“咚”字模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并带领学生模唱歌曲。在学生们模唱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声音。

(设计意图:借助象声词进行模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模唱中掌握歌曲的旋律。)

(三)填词演唱

待学生掌握旋律之后,教师直接演唱歌词,带领学生进入到填词演唱环节。并在演唱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呼吸、咬字等问题,同时从演唱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悉旋律后,再加入歌词演唱,从而把学唱的过程简单化,这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

(四)解决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有两部分,一个是小七度音程及一字多音的演唱,一个是用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待学生学会歌曲之后,再处理歌曲中的难点。

1.教师指出学生演唱中的问题:一是小七度音程“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二是一字多音处“凤阳歌哎哎哎嗬”。引导学生跟琴来练习这两个地方,直到唱准确为止。

2.衬词:在教师演唱衬词部分时,请学生思考,这段歌词是什么含义?等教师演唱完后,学生小组讨论并作答。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衬词部分其实没有实际的含义,多是在乞讨的过程中顺手拈来,为讨好彩头的话语。“得儿,另当”就是模仿花鼓、小锣的象声词,为的是渲染欢快的气氛。所以唱这一段歌词时,要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设计意图:处理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歌曲。)

(五)演唱、背唱

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采用合唱、对唱等方式,引导学生随伴奏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试着背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唱中背过歌词,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提高——二声部轮唱

教师示范二声部轮唱,激发学生兴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随音乐唱第二个声部。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后,分组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增加演唱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倦怠心理,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提升合唱的能力。)

四、知识拓展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看乐谱,找一找是哪些音符组成了这样一首动听的歌曲?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歌曲中只出现了12356五个音,没有4和7。教师介绍:这就是中国民歌的五声调式,分别叫做宫商角徵羽。《凤阳花鼓》这首歌的最后一个音落在了1上,所以这首歌曲就是五声宫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民歌的五声调式,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五、课堂小结

在本课结尾时,引领学生继续关注民族音乐。最后师生一起演唱《凤阳花鼓》,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

——安徽民歌

情绪:欢快、愉悦的(悲凉)

衬词:“得儿”、“另当”

——模仿花鼓、小鑼的象声词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此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