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智安
【摘要】 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每年都有超过40%的学生参加高职类高考(即3+证书考试)。但面对众多参加高职高考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薄弱的问题,老师应该怎样帮助这样的学生在高职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关键。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相应的解题方法,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职高考 解题能力 解题思路 解题步骤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2-152-01
0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中职学校中,高考班的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较差,使得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强化数学公式、概念的记忆
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数学公式、概念等必要的数学知识没有记住,导致在解题中不知道用什么数学知识解决。要改变这种现象并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笔者觉得首先要强化学生数学公式、概念的记忆。由于中职学生存在学习不自觉性等特点,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必要的数学公式与概念呢?首先,老师在讲授公式与概念时要让学生从公式的形式、特点等方面记住。例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先强调公式的整体框架“分式—根号—绝对值”,再强调各个细节,这样学生都能很快把这个复杂的公式记住。其次,靠老师的“强迫”。笔者采用的是“循环默写”的方法,利用课前5分钟默写概念、公式,默写后马上反馈,没有默出来的要在课间找老师重新默写,由于要在老师面前默写,他们会更认真去背。这样,老师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利用题目条件寻找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在完成了上述公式、概念的记忆之后,接着就是解题思路的引导了。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数学题分成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定解题计划、实现解题汁划、回顾。其中拟定解题计划即寻求解题思路,这是解题的关键。
笔者所教的多届高考班学生中,大部分在解题上存在一个问题:看到题目时,他们不知所措,完全找不到突破口,但通过老师提示或讲解后,都觉得题目并不难。说到底,就是学生没有解题思路,不知道怎样寻找突破口。
例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解题的方法都是从模仿开始,因此,在讲解例题时,老师应该把做题目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等展示给学生,通过相对固定的解题模式,让学生知道题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相应的公式,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1:设f(x)既是R上的增函数,也是R上的奇函数,且f(1)=2.
(1)求f(-1)的值;
(2)若f(t2-3t+1)>-2,求t的取值范围。
(2011年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题第22题)
思路展示 题目包含了函数的两个性质,同时联想到这两个条件可以用的知识点:
增函数:(1)定義:若x1
(2)增函数的图像特征。
奇函数:(1)定义:f(-x)=-f(x);
(2)偶函数的图像特征。
根据题目问题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解题,注意统一性。由奇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出f(-1)=-f(1)=-2;由增函数定义及问题(1)可以得到f(t2-3t+1)>f(-1),所以t2-3t+1>-1,即t2-3t+2>0,解得t>2或t<1.
通过这种“条件——联想——选择——解题”相对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容易接受,模仿起来也容易。
三、强化基本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题目中,有些是可以归纳其解题步骤的,老师平时应该强化这些步骤,让学生在解同类型题目时按步骤解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高职高考中,每年都要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我们可以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归纳为三个步骤:(1)确定焦点位置(x轴、y轴);(2)根据条件求a,b(一般要用a2=b2+c2);(3)写出标准方程。
例2:已知中心在坐标原点,两个焦点F1,F2在x轴上的椭圆E的离心率为,抛物线y2=16x的焦点与F2重合。
(1)求椭圆E的方程;
(2)若直线y=k(x+4)(k≠0)交椭圆E于C,D两点,试判断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周长等于ΔCF2D周长的圆O与椭圆E是否有交点?请说明理由。
(2015年广东省高职高考数学题第24题)
分析:问题(1)是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可按照上述三步完成。(1)确定焦点的位置:由题意及抛物线y2=16x的焦点在x轴上,得出所求椭圆的焦点也在x轴上;(2)根据条件求a,b:由抛物线焦点有椭圆E的c=4,又离心率为得a=5,再由a2=b2+c2得b=3;(3)写出标准方程:故所求椭圆E的方程为+=1。
四、强化解题后的反思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的反思是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的一步。数学解题有一定的感觉,即题感。而题感是教师很难教给学生的,学生只有通过模仿做题,去体会,并通过及时反思,分析解题中各步骤的意义,某一步是否有必要?是否可以简化?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反思,不仅提高了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解题能力。因此,老师在讲完例题或学生做完题目后,引导学生有意识进行反思,总结方法,形成自己的经验与题感,增强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之,解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过程,老师并不能代替学生解题或考试。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断引导与训练,创造条件让学生多钻研、多探索、多反思、多总结,形成自身较强的解题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学会探求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邱修良——数学教学研究 2000年第5期:14-16.
[2]段春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54-56.
[3]《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白伟雄——数学通报 2006年 第45卷 第12期(12月3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