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娇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新进展(1996—2015)
潘娇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文章通过对特殊教育学、心理学领域五大核心期刊上1996—2015年间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统计,从文献数量、研究人员、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近20年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进展,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建议: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一线工作者参与;拓展研究选题,深化书面语研究内容;加强沟通交流,推广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形式;关注比较研究,均衡多元的研究方法。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进展
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载体,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是靠文字记录书写的语言符号系统,这种语音而无声响的表达方式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为“看”的语言符号系统[1]。书面语相对于口语,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学习书面语给听障儿童的沟通与交往带来了便利。本文选取了CSSCI来源期刊中历年收录比较稳定的期刊,包括中国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唯一的一本核心期刊——《中国特殊教育》,以及《心理科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四大心理学核心期刊[2],统计这五大期刊1996年至2015年中刊载的听障儿童书面语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分析。
图1以5年为周期计量的文献数量变化图呈现出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具有先增后减的趋势,1996—2000年间至2001—2005年间增幅最大,文献数从5.6%增加到38.9%,2005年之后开始下降,2006—2015年间没有起伏,一直维持在10篇,文献数量趋于稳定状态。表1列出1996—2015年这20年间文献期刊及年度分布情况,五大核心期刊刊文共计36篇,其中2000年之前没有相关文献,2000年之后,每年的篇数在1—4篇之间,2004年最多达到9篇,总体上文献数量相对不足。从期刊分布情况可知关于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主要分布在《中国特殊教育》,总计32篇,比例达到88.9%,《心理科学进展》2篇,占据5.6%,而《心理科学》中只有金野、宋永宁的“聋生听力状况与读写成绩及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2008)[3]1篇,《心理学报》只有张积家、陈穗清等人撰写的“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2012)[4]1篇,《心理发展与教育》没有相关文献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在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方面占据主要地位。
图1 1996—2015年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表1 1996—2015年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文献分布(篇)
(一)学科背景独立,不同学科间差异凸显。从表2可知,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最主要是从事特殊教育学研究,28人所占比例77.8%,其次有16.7%是心理学研究人员,言语听觉康复研究人员只有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刘晓明(2012)[5],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只有徐州医学院孙国仁(2000)[6],所占比例均为2.8%。深入分析文献,每篇文章的作者都在相同的学科背景下,各学科之间的研究相互独立,并没有跨学科背景合作研究的形式,言语听觉康复和医学人员在听障儿童书面语这一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相比特殊教育学研究人员的关注度差异显著。
表2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篇)
注:按第一作者的学科背景进行统计
(二)高校研究者为主力,一线教师参与不足。分析表3发现36篇文献中共有27篇为高校研究人员撰写,比例达到75%,一线教师参与的研究只占19.4%,而高校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的文献仅有2篇,具体为“语感教学对提高聋生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2001)[7]、“组织策略在聋校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008)[8]研究。高校研究人员是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主力军,一线教师在独立研究、合作研究上都相对参与不足,只有小部分一线教师能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和探究的意识从事到学术研究中来,一线教师和高校研究人员合作研究比较缺乏。
表3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人员的单位来源(篇)
(三)各区域研究不均衡,华东地区占据首位。研究人员所属区域间接性体现了当地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视力度,通过表4可知,各区域间的研究分布不均衡,超过一半的研究都在华东地区,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领衔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两所院校。其次是占据25%比例的华北地区,该区域中重点研究听障儿童书面语的的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基础部吴铃,36篇文献中4篇是吴铃撰写,占据所有文献11.1%的比例。华南与东北各有3篇,西南西北各1篇,而华中地区没有相关方面文献研究。所有研究中16.7%文献属于跨区合作,36.1%的文献是本区域内两人及两人以上合作完成,47.2%的文献是个人独立完成,跨区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表4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地区分布(篇)
(一)自拟课题先增后减,变化幅度大。结合图2可知,1996—2015这20年间关于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自拟课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996—2005年间文献数量直线上升,在2001—2005年间达到顶峰状态,但2005年后日渐下降,2011—2015这5年间只有1篇自拟课题。虽然自拟课题在选题上更具灵活性,但立项课题更多或主要是针对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立项,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研究,延续性和综合性更强,自拟课题的减少从侧面表明我国研究日趋于系统化。
(二)立项课题稳后速增,发展速度快。关于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立项课题在2010年之前处于平稳状态,1996—2010年间每5年都保持在2篇。2001—2010这10年间立项课题数量一直低于自拟课题,但近5年立项课题超速的增加到9篇,超过自拟课题数量。立项课题的价值性、方向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申报立项课题需要经过评审、立项、开题、研究、结题等基本工作程序,这一过程的规范操作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立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水平,这些优点促使以后对于听障儿童书面语的立项研究会越来越丰富。
图2 1996—2015年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课题性质的变化趋势
(一)研究方法多元,定量研究丰富。表5列举了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个案法、文献法、测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者应用最多的是实验法,共计17篇文献,其中多因素实验16篇,单因素实验1篇。文献法也是研究者们采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数量达到12篇文献。调查法中,有3篇文献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却未涉及。所有文献中仅有“创设语言环境,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2004)[9]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聋生A写作辅导的个案分析报告”(2005)[10]研究采用个案法,这两种研究方法需要长期追踪反馈、指导验证,研究者运用较少。从研究环境的尺度考虑,定量研究运用实验方法,尽可能地控制变数。定性研究则在实地和自然环境中进行,力求了解事物在常态下的发展变化。分析所有文献,发现研究者偏向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丰富,但整体上研究涉及到的方法具有多样性。
(二)心理学期刊集中实验法,验证性研究居多。心理学核心期刊的4篇文章,有3篇所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并且全为多因素实验法,文献显示只有张明、陈骐关于“听觉障碍人群的言语机制研究”(2003)[11]中采用文献法来梳理前人研究,探讨人脑内语言系统的发展、形成和组织。研究者在采用实验法时实验程序细致,倾向验证性研究,例如:“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2012)[12]中研究者将实验分为聋大学生在汉字词命名和图片命名中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聋大学生在汉字词语义分类中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聋大学生在图片语义分类中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三个实验来验证实验假设。心理学研究更多需要实验法来佐证实验假设,使研究的内在效度提高,但严格操作的实验情景不利用研究结果的推广,研究者可以综合其他方法,让研究外在效度更高。
(三)比较研究不足,纵向对比缺乏。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比较角度进行的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实验法等,为了避免重复,表5中不再单独列出采用比较研究的文献数量,但分析36篇文章可以发现,仅有5篇文章采用比较研究,孙国仁在“聋人与正常人内隐记忆的比较研究”(2000)[13]中运用词干补笔的方法对聋人与正常人的内隐记忆进行了实验比较,吴铃在“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寻找聋人失落的书面语”(2006)[14]中采用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比较的形式,他们的比较对象分别为记忆、语法等,比较主体较为抽象,整体上关于听障儿童书面的比较研究不足,所有比较研究中没有研究者采用纵向比较了解听障儿童在书面语习得的长期历程与改变,这一方面是研究者可以考虑的方向。
表5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方法分布(篇)
依据“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研究综述”(2011)中书面语分类标准,这里将书面语研究内容分为书面语习得与书面语应用两个方面,书面语习得指的是一种自然语言形成的过程,其中包括习得的认知基础研究、习得过程研究和相关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研究等;书面语应用包括书面语偏误、书面语与手语、口语的比较、书面语用法困境研究等[15]。结合文献资料搜索情况,书面语还可以横向概括为书面语理解、书面语写作、书面语阅读、书面语计算四个方向。书面理解指大脑内部对书面材料的加工机制与言语运行的内隐过程;书面阅读指对书面材料的认知,将书面内容转化成个人认知模式的外显过程;书面写作指字面书写、作文写作活动;书面计算指对于书面材料的数学逻辑运算活动。整理文献,具体内容分布如表6。
表6 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成果分布(篇)
(一)书面语习得研究成果。
1.重视认知加工模式研究,语法习得研究有待加强。听障儿童书面语习得的认知加工模式是研究热点之一,贺荟中(2004)[16]经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后认为,聋人与健听人阅读的加工模式一样,只不过发展迟滞。刘晓明在“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中运用错误觉察范式和眼动方法探查听障学生在文章通达与非通达情况下的阅读监控特点,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2012)。[17]书面语的认知加工模式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具体到语音、语言环路等各个方面的组织策略、言语机制,但其中关于听障儿童书面语的语法习得研究很少,语法知识被普遍认为极大地影响着听障儿童的书面语学习,若一个听障儿童的语法能力有限,其阅读理解就会受到消极影响,并间接阻碍应用已有词汇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法习得研究需要加强。
2.聚焦教学方法研究,课程设计研究有待提升。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是教学方法研究,他们主要就听障儿童书面语学习提出有益的建议,吴铃(2006)为了促进聋人大学生书面语的发展,研究采用课堂实践的方法,对聋人大学生进行手语故事转写的训练。结果发现手语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聋人大学生的手语能力,有效地提高聋人的书面语言的能力。[18]黄红燕(2004)关于“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及训练”[19]从思维发展角度、书面语氛围的营造及语文教学活动等方面对聋生书面语的阅读及表达提出了一系列培养、训练的方法。教学方法研究丰富,文献达到10篇,但课程设计只有4篇文献,这可能与学校具有通用的教学课程有关,使研究者忽略了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园本课程有利于更好的因材施教,目前我国对听障儿童书面语课程设计研究有待提升。
(二)书面语运用研究成果。
1.偏向阅读与理解运用研究,计算运用研究较少。书面语运用研究中有6篇文献介绍书面理解内容,如,刘卿(2000)[20]、王敬欣(2006)[21]等人“比较研究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汉语补笔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其中详细介绍了正常儿童与听障儿童对于语言理解的异同点。另有8篇文献介绍书面阅读内容,如,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2006)在“聋生段落、篇章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了标记对聋生段落、篇章阅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段落和篇章进行标记能够有效提高聋生对段落和篇章整体信息的理解与保持[22];而书面计算没有应用型文献。研究内容整体具有语文文化偏向性,书面阅读、理解、写作涉及形象思维较多,书面计算涉及到逻辑思维,研究者在数学文化方面关注力度不足,书面语中外语文化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2.关注书面语单一主体,书面语、口语、手语对比研究未成系统。分析文献发现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整体比较单一,研究的主体基本为书面语,虽然有进行书面语与手语的对比研究,如“书面词语和手语对聋生语义分类影响的实验研究”(2012)[23]通过以书面语和手语的语音、语义、无关三种干扰方式考察聋生基本水平概念语义分类能力情况,结果显示聋生基本水平概念语义分类能力弱于健听生,但整体上研究比较局限,在这方面的研究未成体系。进行听障儿童书面语与口语的比较研究、听障儿童手语教学与书面语教学的差异研究等都是以往研究欠缺的方向。
(一)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一线工作者参与。各研究者相对独立,群体合作研究缺少是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突出特点,面对研究难题,我们可以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一线工作者参与进来。首先鼓励一线教师和高校研究者合作研究,高校教师着重于理论研究却缺乏实践经验,一线教师经验丰富却少有理论指导,二者的配合可以提高研究有效性;其次鼓励一线医学工作者参与合作研究,听障儿童的生理缺陷需要康复医师的参与,医学知识诊断与教育知识的指导可以使研究内容更加深入,有说服力;最后鼓励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的合作研究,面对融合教育背景,越来越多的听觉障碍儿童选择随班就读,面对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书面语上存在的异同可以激发更多新颖的研究选题。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特别强调医学工作者、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研究不仅仅是高校研究者的任务,一线工作者们丰富的阅历是研究有价值的知识储备。
(二)拓展研究选题,深化书面语研究内容。分析文献可知研究内容不管是在书面语习得还是书面语应用方面,研究者往往带有研究的偏向性,过多关注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而忽略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聚焦书面语阅读与理解研究却忽视了计算运用研究,所以,在此现状上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多角度拓展选题,对于研究薄弱的方面给与关注。目前受到重视的研究内容,可以做到更加具体化,例如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可以细化为书面阅读、书面写作,书面阅读又可以细化到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三个方向。[24]研究内容的深化需要研究者不断提升自己,挖掘研究选题,未来教育科研的评价会更加关注实践成效的检验、研究内容的深度。
(三)加强沟通交流,推广跨学科跨区域研究形式。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的学科与区域都比较狭窄,研究者们的科研活动相互隔离,跨学科跨区域合作研究基本为空白,这样的研究成果适用范围受限,所以今后需要推广这种跨越不同学科地域合作研究形式。第一,跨学科研究主要是不同学科参与到特殊儿童书面语的研究中来,心理学、基础医学、言语听觉康复等学科在以后可以扩展相关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特殊教育领域。第二,跨区域研究主要需要加强不同地域研究者的沟通,以地域特征为基点,教育现状的差异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多书面语研究上的信息借鉴;此外不同地域学校的类型、规模、教育理念、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实践经验等都是一线研究者相互学习的资源。所以在这种多学科、多区域、多类型、多层次的跨越合作中可以让研究更具有效性与推广性。
(四)关注比较研究,均衡多元的研究方法。听障儿童书面语研究方法多元,但每篇文献引用的方法单一,研究者偏重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受到忽略,从研究环境的尺度比较,定量研究要比定性研究丰富。尽管实验研究法有很高的内在效度,但在严格的实验情境下外在效度不高,可推广性差。所以研究者可以加大对比较研究的关注,尤其是对听障儿童书面语学习的纵向比较。研究中可以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提高文章质量,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均衡化。与自然科学相比,教育研究具有特殊性,它的对象是人,我们不能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但是很多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共通的,如研究要基于证据,结论既需要证实,也需要证伪。[25]因此,除了实验法以外,其他研究方法也应得到重视,均衡多元的方法让研究的结论和成果经得起足够的实践检验。
[1]方俊明,雷江华.特殊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5.
[2]赵国宁.浅谈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标题制作现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318-319.
[3]金野,宋永宁.聋生听力状况与读写成绩及认知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711-713,702.
[4]张积家,陈穗清,张广岩,等.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J].心理学报,2012(11):1421-1433.
[5]刘晓明.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0-24.
[6]孙国仁.聋人与正常人内隐记忆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1):33-36.
[7]张爱芬,杜晓新.语感教学对提高聋生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1(4):38-42.
[8]贾彩贞,宋永宁,杜晓新,等.组织策略在聋校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8(2):31-34.
[9]丁萍萍.创设语言环境 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61-67.
[10]吴铃.聋生A写作辅导的个案分析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3):32-35.
[11]张明,陈骐.听觉障碍人群的言语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3(5):486-493.
[12]张积家,陈穗清,张广岩,等.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J].心理学报,2012(11):1421-1433.
[13]孙国仁.聋人与正常人内隐记忆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1):33-36.
[14]吴铃.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寻找聋人失落的书面语[J].中国特殊教育,2006(8):50-54.
[15]任媛媛.聋人学生汉语书面语语法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1(3):16-19.
[16]贺荟中.聋人阅读研究进展与动态[J].中国特殊教育,2004(5):53-57.
[17]刘晓明.听障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0-24.
[18]吴铃.一种成功的聋人大学生书面语言训练方法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2):31-34.
[19]黄红燕.关于聋生书面语技能的培养及训练[J].中国特殊教育,2004(4):28-31.
[20]刘卿.聋生对复句的掌握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8):53-58.
[21]王敬欣.聋人和听力正常人语言理解和生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1):10-14.
[22]宋永宁,杜晓新,黄昭鸣.聋生段落、篇章阅读中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15-21.
[23]冯建新,冯敏.书面词语和手语对聋生语义分类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27-31.
[24]张爱芬,杜晓新.语感教学对提高聋生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1(4):38.
[25]袁雯.让基础教育科研更加鲜活[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
New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Written Language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1996-2015)
Pan Jiaojiao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earch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from 1996 to 2015 in the five core journals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written language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in recent 20 year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he number of literatures,researchers,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research methods,and research results.Suggestions a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as following:carrying out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encouraging frontline workers to participate;expanding research topics,deepening the study of written language;enhancing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regional research;focusing on comparative research,balanced and diverse research methods.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written language;research progress
G762
A
2095-0438(2018)01-0043-06
2016-12-30
潘娇娇(1991-),女,安徽安庆人,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责任编辑 郑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