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2018-01-11 07:55曹宇星吴鹏泽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优质机制儿童

曹宇星 吴鹏泽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曹宇星1吴鹏泽2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00;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教育部曾提出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但由于对听障儿童教育的特殊性,我国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呈现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等现状。文章通过对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该资源建设的特点,从政策导向机制、资源标准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内容生产机制、支持服务机制、激励反馈机制六个方面提出了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

听障儿童;优质教育视频资源;资源建设机制

特殊教育如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1]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而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对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效果,破解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难题,提升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是以现代特殊教育理论为指导的、适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的一种视频资源,根据聋校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主要依靠电视图像去呈现教学内容,具有针对听障儿童恰当补偿性特征的、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重放的一种视听资源。但这种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目前的建设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建设机制,以促进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有效建设。

一、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的研究现状

(一)在资源标准方面,注重面向听障儿童的字幕设计需求。国外学者对面向听障观众的电视节目制作都有明确的规范,从字幕到内容组织安排都较有经验,对听障儿童认知技能发展、沟通交流等方面能力促进作用的研究。如Margaret S等人[2]认为对电视字幕的立法行为使得电视节目更为广泛的传播,尤其是有利于聋人。Denis Burnham等人[3]认为,聋人对电视内容的理解不仅仅与字幕变换的速度有关,同时依赖于听障儿童的听力水平及已有阅读基础。

(二)在协同建设方面,注重听障儿童的参与协作能力的发展。宾夕法尼亚西部聋哑学校的Edward R.Schatz学习中心认为,听障儿童会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教育需求,成长的变化会影响认知发展、体育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伦理的发展。因此,会在设置普通课程的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他选修课学习,通过了解听障儿童成长的变化特征,而有针对性的规划学生的学业,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和健康的自我认同。

如重视提高听障儿童媒介素养,提高对视频资源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如宾夕法尼亚西部为聋人学校为学生建立电视演播室和视频制作工作室,该工作室包括控制室工作室,一个编辑软件,和一个提供视频拍摄的教室。包含的PVTV系统,使学生易于操作机器人照相机,从控制房间得到一个范围的镜头。该系统包括一个完整的课程涵盖灯饰、照相机控制、编辑、生活工作室和后期制作。为听障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体信息,提高熟练组织视觉信息的能力,掌握编辑视频节目的技能。

(三)在内容建设方面,注重听障儿童认知理解能力发展需求。有些学者认为适合正常儿童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适合听障儿童观看,认为适合正常儿童看的教育电视SesameStreet[4],Between the Lions[5],和Blue's Clues[6],同样也可以促进听障儿童的语言、文学、认知技能发展,教育视频对听障儿童来说一个很有利的学习工具。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始侧重电视教学与少儿观众的相互关系问题,如,考虑观众个体的特征及学习能力,研究如何使电视媒体适应少儿的认知加工过程,而不只是研究电视节目。后续研究试图整合听障儿童在观看当中的行为和认知特点,例如,对制作策略进行研究设计,如SigningTime和ReadWithMeseries等以听障儿童为观众的电视节目相继出现。Golos等[7]在2010年的研究中认为,听障儿童可以通过基于美国手语的教育视频探索从学习语言到探索科学、参与社会及数学学科等等领域。

(四)在支持服务方面,注重视觉资源的平台建设。国外面向听障群体的视频资源的平台建设较完善,如,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的建立为聋哑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以视觉为基础的学习平台。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中心,其依托单位为哥劳德特大学VL2研究的宗旨就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共同探索聋或听障学生是如何获得和使用语言,并发展其读写能力的。

从目前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主要从资源标准、在协同建设、内容建设、支持服务几个方面进行。但作为资源建设机制的研究还涉及到政策的导向和激励反馈机制。

二、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特点分析

(一)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匮乏,需要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国家颁发了多个促进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出台有关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较少。部分文件提出了有关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的要求,但无具体操作办法等实质性内容。[8]如在国家政策层面,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建设20000门优质网络课程及其资源,遴选和开发500个学科工具、应用平台和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在这些政策纲领中,对特殊教育信息化资源引领性建设指引都较为薄弱。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其特殊性,需要多加关注,多加研究。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解决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中的领域失衡、地域失衡、学科失衡、发展失衡等方面。

(二)大多数资源属于个体独立建设,需要统一标准便于共享。在200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相关部门、院校联合开发“中国特教教育资源网”,在平台中的资源分为“听障资源”、“智障资源”和“视障资源”。但其形式侧重于素材库的建设,资源更新少,还停留在刚建成时的状态,资源的学习性、开放性不够。各个地方或院校也建设了特殊教育的资源平台,如,上海开放大学、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等,但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互通不够,资源规模较小、缺乏统一的资源标准和统筹合作规划,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并且兼容性较差,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与国家组织的三通两平台建设相对比,特殊教育资源,包括面向听障儿童的教育视频资源质量不一,缺少必要的建设标准和统筹规划,需要统一规划,形成标准,以建设具有优质资源的、开放有效共享的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平台。

(三)医教结合,多方协同培养听障儿童的能力发展。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中,需要关注听障儿童的特殊性,倡导医教结合。如,听障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认知障碍、文化认同问题。听障儿童自我认知,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的认知,对社会道德的认知等方面都面临着多个因素的干扰,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9]。要求我们尽量能够从聋人文化的角度出发,为其创造可以使其加强自我认同意识的情境,使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学会自我肯定与接纳,慢慢提高对听障群体和文化的认同,同时,注入一定的健听文化的元素,使得听障儿童也不排斥健听人群的文化。Weinberg等发现,在自我评价、学业成就方面,能够认同双文化的成绩最好。聋校教师也认为,双文化认同的听障生心理问题最少[9]。资源设计时既要追求一般儿童正常发展的目标,又要结合听障儿童具体的认知特殊性,融入双文化的理念进行设计[10](P66)。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设计时,要医教结合,多方协同培养听障儿童的能力发展。

(四)教育资源内容的建设要直观教学和补偿教学相结合。“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11](P19),是一种与正常发展过程不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教育学上的缺陷补偿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障碍儿童身心特点,综合使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替代、促进、改善或恢复因障碍而造成的功能性损伤,从而促进障碍儿童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10](P69)。

通过直观教学和补偿教学相结合,运用双语对听障儿童教育,其特点在于,在满足教学中的补偿教学的同时,承认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并承认听障文化的存在。认为听障儿童应该成长为以手语为第一语言,以本国主流语言书面语为第二语言,并同时适应两种语言背后文化的平衡的双语双文化者。[12]因此,在教学中,邀请听障教师入课堂,与健听教师一起参与课程准备与课堂教学,强调听障教师和健听教师的协同教学。[13]在教育资源的设计中,邀请听障教师和健听教师共同设计、制作教育资源,同时在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利用双语呈现教学内容,满足直观教学和补偿教学的需求。

(五)实行聋健合一,为学生提供融合教育的支持服务。在对听障儿童的教育模式上,1990年“融合教育”(Integrated education)被广泛倡导与推广,它承继了“回归主流”的基本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教育模式。融合教育指的是将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它强调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形式,更多的是侧重于教育教学方法,是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实施多种教育方法,运用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和整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的过程。融合教育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已被广泛推广。[14]

因此,在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上,需要借鉴融合教育的思想,开发一种聋健合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合教育的支持服务。

(六)设定共同愿景,注意对资源建设的激励与反馈。导致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在数量上匮乏和质量上不足的情况,缺乏对资源建设的激励与反馈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由于政府部门对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关注度不够,区域内的资源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导致资源的建设积极性不高,资源建设的质量不高,资源在教学过程的融合度不高。以致未能发挥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在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的作用。

通过建立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共同体,设定共同愿景,协同各方,对资源建设进行必要的激励,并定期对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反馈,提高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

根据对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现状分析,结合其建设的特点,本研究从政策导向机制、资源标准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内容生产机制、支持服务机制、激励反馈机制六个方面建构其建设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

政策导向机制指向建设全过程,解决资源建设的宏观政策问题;资源标准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和支持服务机制指向内容建设本身,分别解决内容规划问题、内容有效问题、内容质量问题和内容应用问题;激励反馈机制指向过程的检测,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一)政策导向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宏观政策。政策的导向是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指挥棒,对其建设具有先行指导作用。特殊教育资源与普通教育资源有不对称发展的特点,更需要以政策导向机制为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发挥行政机构的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作用,立足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条件,探索并提出其发展路径,为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及方向引导。如制定全国性的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政策,联合各科研机构为各地方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指引政策,规划资源建设的框架和内容,指向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资源标准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内容规划。目前,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缺乏标准和统筹规划。通过制定资源标准机制,对资源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形成标准,以建设具有优质资源的、开放有效共享的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平台。如制定资源建设的标准,为各级资源的建设提供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基础性技术保障机制;制定资源质量监督的机制,通过建构资源质量的评估体系,对其质量和应用成效进行评估、筛选,确保优质资源共建的总体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制定资源服务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推送,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三)协同创新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内容有效。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与需要进行开发,以实现医教结合。因此,协同教育技术、视频技术、特殊教育、神经认知等跨学科的人员共同开发资源,以实现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如,利用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事件相关电位、眼动仪等现代化的行为实验技术对特殊儿童的语言、视觉认知规律进行揭示,以此作为特殊教育资源开发的依据[15]。

在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开发中,教育技术专家协同其他专业背景的专家完成资源的教学设计、资源的应用设计;视频技术专家协同其他专业背景的专家完成资源的编导与制作;特殊教育专家协同其他专业背景的专家完成资源的内容、教育应用设计;神经认知学科专家协同其他专业背景的专家完成对学习的学习特征分析,提高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质量,实现医教结合。

(四)内容生产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内容质量。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内容生产要满足直观教学和补偿教学的需要。听障儿童的沟通与教学方法主要有口语法、手语法综合沟通法。最近在听障人文化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了双语/双文化。[16]双语教学是补偿教学的基础,当人的听觉受到损伤时,另一种感觉通道不得不增加负荷,并因长时间的练习而得到提高。听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给心理、情感、认知等诸多方面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教师应针对其特殊性,积极进行补偿教学。同时,承认手语的独立语言地位,并承认听障文化的存在。

因此,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要从听障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聋哑语言、直观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手段,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努力弥补学生听力方面的缺陷,在电视教材选题中要生动形象与深入细致相结合,调动生动形象和直观教育,以典型生动的事例挖掘听障儿童的视觉注意力。

(五)支持服务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内容应用。在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上,需要借鉴融合教育的思想,开发一种聋健合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为听障儿童提供融合教育的支持服务,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方面。因此,在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中,需要充分考虑支持服务机制。如,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既重视通过感知觉,认知能力的训练,弥补听觉、视觉、智力的障碍,也要重视其潜能的发掘[11](P20),即注意避免重生理补偿而轻心理补偿的倾向,尤其要重视听障儿童兴趣、需求、动机、情意等因素对其成长的作用,充分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帮助听障儿童树立自信心和找到自身发展成才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创新性应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听障儿童在各种场合发展多元智能的机会。聋校教师参与资源开发与应用,密切关注其知识、智力、能力培养与兴趣、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使得学习内容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性[17]。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讲授或仅关注其智力因素和缺陷弥补上,而是发挥其潜能,在启智的同时,也注重其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激励反馈机制,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在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上,通过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共同体,设定共同愿景,协同各方,建立激励表彰制度,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共建中。此外,并定期举行教学研究研讨会、教学资源应用示范交流会等,对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反馈,提高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结论与探讨

对听障儿童的教育需要考虑听障儿童的生理、认知的特殊性,听障儿童的沟通与教学方法经历过口语法、手语法、综合沟通法、双语/双文化教学法的发展,其中提出的医教结合、聋健合一、融合教育、直观教学和补偿教学等理论,是指导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的重要理论。本研究以此提出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机制,政策导向机制解决资源建设的宏观政策问题、资源标准机制解决资源建设的内容规划问题、协同创新机制解决内容有效问题、内容生产机制解决内容质量问题、支持服务机制解决内容应用问题、激励反馈机制解决持续发展问题。通过以上机制以解决优质教育视频资源匮乏,领域失衡、地域失衡、学科失衡、发展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为推动听障儿童的教育提供支持。

[1]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9):17-23.

[2]Margaret S.Jelinek Lewis and Dorothy W.Jackson.Television Literacy:Comprehension of Program Content Using Closed Captions for the Deaf[J].Deaf Stud.Deaf Educ,2001(6):43-53.

[3]Denis Burnham,Greg Leigh,William NobleParameters in Television Captioning for Deaf and Hard-of-Hearing Adults:Effects of Caption Rate Versus Text Reduction on Comprehension[J].DeafStud.Deaf Educ.2008(13):391-404.

[4]Rice,M,Huston,A C,Truglio,R T,et al.C.Words from Sesame Street:Learning new vocabulary while viewing[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3):42-428.

[5]Rath,LK,Getwildaboutreading:Using Between the Lions tosupportearly literacy[J].YoungChildren,2002(57):8-87.

[6]Crawley,A M,Anderson,D R,Wilder,A etal.Effects of repeated exposures to a single episode of the television program Blue’s Clues on the viewing behaviors and comprehens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9(91):630-637.

[7]Debbie B.Golos.Deaf Children's Engagement in an Educational Video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J].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2010(155):60-368.

[8]郑权,陈琳.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65-69.

[9]唐世明.听障生的身份认同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10]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1]李秀,张文京.试论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J].现代特殊教育,2005(3):19-20.

[12]余敦清.世界特教史上的又一次新浪潮——“双语聋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6):40-43.

[13]刘颖.双语聋教育中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协同教学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8):23-29.

[14]刘慧敏.优化聋健合一活动模式促进聋儿多渠道交往[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1):41-43.

[15]郑权,陈琳.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65-69.

[16]申仁洪.美国聋人文化与聋人教育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55-61.

[17]刘红玉,朱桂芝.聋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6(2):35-36.

G434

A

2095-0438(2018)01-0021-05

2017-07-19

曹宇星(1985-),女,黑龙江同江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电视、特殊教育辅助技术。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面向听障儿童的优质教育视频资源的建设机制与效果研究”(15CXW038);绥化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听障大学生摄影技能准备及就业路径的探析”(SJ14001)。

[责任编辑 刘金荣]

猜你喜欢
优质机制儿童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