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8-01-09 10:43石金钰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尊重转变

石金钰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老师将“镣铐”打开,就会轻松畅想。学生离开“镣铐”,就会轻松、愉悦,就会对给定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自由的方式、多样的形式去学习、理解、感悟、实践,对给定的内容不断地变革、创新,使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实施者、创作者。

关键词:创新;多元;转变;尊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111-02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使其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如何落实到美術的课堂教学中,挣脱传统课堂的束缚,让美术课堂走向开放、走向活泼、走向多元、走向创新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学实施的服务者,是课程结构的建设者、开发者。无法挣脱“唯教是课”的传统理念,“戴着镣铐跳舞”,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死板、机械、沉闷,教学质量低劣。现实中不乏很多喋喋不休的美术课,学生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接受还是排斥呢?于是有教师抱怨,学生不认真上美术课;有学生抱怨,美术课真无聊、无趣……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打开镣铐”,美术课堂才能走向开放、走向活泼、走向多元、走向创新,才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运用技能,创新知识,形成新的学习经验,达成新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鲁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校运会上展风采》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一课时,我首先进行课前搜集、整理了一些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标志——知名运动品牌耐克的标志、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宝马车的标志、苹果公司的标志……让学生随意畅想,猜测设计师的意图及标志所表达的含义。

(谈到耐克的标志时)生:1.耐克的标志,给人一种动的感觉。2.耐克标志感觉很有弹性。3.给人感觉速度很快……师:同学们揣测到了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耐克的标志表达了速度、动感与轻柔,它简洁地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翅膀,暗示着自由与速度。由此打开突破口,让学生有了说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初中生对标志的设计在小学就有所接触,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讲解标志的设计元素、表现形式、形式组合等基础知识,我只是告诉学生标志其实是一个形、音、意三位一体的组合物,一个符号,一个简洁、单纯的符号,一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符号,是一个容易让人识别的符号、一个特指的符号……学生受到这样的提示、引导,便不会受到思维的限制,而会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构思、想象,去表达自己对某一特定范围或物体的符号设计。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标志来引导学生,使其发现校徽的魅力。当课件上出示学校的标志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这是我们的校徽,当我问到“你能说说我们学校的标志表达的含义吗?”“你能猜猜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吗?”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觉得我们的校徽很像一朵花,代表着我们在一个花一样的年纪,灿烂成长。”“校徽由两部分组成,下面用的绿色调,代表着希望;上面用红色调,代表着朝气、希望、活力。”“我们的校徽是由我们学校名称的首字母C和N组成的”……在学生对学校标志的自由解读中,他们自然会领悟到标志设计的象征、寓意、模拟手法等内容。然后课件出示刚才分析解读的所有标志,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性呢?”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总结出标志的组合形式。教师要让知识自然地流淌在课堂教学中,而非强加到课堂中。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其在交流中碰撞火花,激发创新思维。

本节课教师主要让学生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班级标志,当接到这一任务时,他们很兴奋,当我提议最后我们会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运动会上可用我们自己设计的标志做面班旗时,他们更是激动,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他们进行组内讨论,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设想,都想为班级出力献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把组内讨论好的构思、创意,写或画到白板上,最后分支越来越多,一张“五彩缤纷”的班徽创意图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有了好的想法、创意,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绘制起来。

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简单的传递者,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成教学内容的点拨者,课堂实施的引导者、服务者;学生不是课堂学习的执行者,而应是教学内容的领悟者,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创新者,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双方应是相互研讨、相互争辩、相互补充的建构者,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堂走向开放、走向活泼、走向多元、走向创新,才能使课堂内容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如在教学鲁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畅想》时,让学生叙述世界万物发生的变化,叙述在春天这个季节发生的故事……学生们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当视频播放文体中心大家活动的场景视频时,他们异常兴奋,感同身受。“能不能告诉老师,镜头中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有的学生注意到了文体中心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注意到了球场上驰骋的身影;有的学生注意到了游乐场娃娃们的表情……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再说,再讲。教师抓住时机,迅速引导,如果让你描绘你心目中的春天,你会如何描绘呢?学生被老师的问题引入回忆,经过不断地补充,学生描述的画面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漂亮,他们迅速拿出画笔,描绘了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画面不断丰富,学生们心目中的春天被渲染出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人人参与的活动,失去了任何一个人,都将成为不完美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人与人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人人参与,建构合作、和谐的氛围,整合集体的智慧,让课堂更具生命力、创造力。

如在备战“布谷科技节”科技幻想画时,教师创设情境,在德彪西音乐的氛围中,学生欣赏一系列科幻儿童画作品,叙述着“有一天,自己长了一双翅膀,飞到了太空,遇到了嫦娥姐姐和玉兔,遇到了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有的坐在月亮上,有的驾驶着各种各样的卫星,我们在一起快乐地唱歌、跳舞……”“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不可思议、异想天开的想法呢?说出来,让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吧。”学生们互相交流,谈论着他们的奇思妙想,这都出自于他们的想象,是他们的原始作品。在互相交流、互相分享中,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学生们脸上洋溢起了笑容,激动地拿起画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他们边讨论边创作,有的同桌合作,有的小组合作,课堂变得自由、轻松,他们任务分配明确,各司其职,有的表现画面中的主体,有的添加陪衬的物体,有的添画背景,有的调色……在表现方法上,有的采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有的采用刮刮纸的表现方法,有的采用棒棒彩的表现方法……课堂最后,一幅幅清新的画面,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一幅幅想法奇特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课堂精彩部分的调味剂,是课堂教学的兴奋剂。“你的作品构图真饱满!”“你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画面色彩搭配真漂亮!”“你的知识真渊博!”“你的色彩感觉很棒!”“你很有想象力!”“你的作品很好地表现了你的内心世界!”……这是我在《色彩的魅力》一课中使用的评价语言,这些肯定的语言让他们受到肯定与表扬,得到了自信、快乐,产生了幸福感。同时在学生创作、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提醒的话语,如“构图有些偏左,是不是可以把右边稍微处理一下”“色彩过渡可以再自然些”“笔上的水分太少啦”等,这些话语让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让他们相互评价、提醒。这样的课堂,建构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的良好氛围,学生乐于接受,善于改正,兴趣也得到了良好的延续。

总之,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应围绕创作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的目标,赋予美术课堂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戴立德.“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验[J].中国美术教育,1999,(8).

猜你喜欢
多元尊重转变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