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体特征 提升思辨能力

2018-01-09 10:43王芳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语文

王芳

摘 要:思辨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如何引领孩子在神话类文本中积极思考,提高思辨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对于学生的思辨萌芽,教师则应当给予保护、评判和激励。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辨的因素,在各个环节里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感悟,在思辨中细心揣摩,合理想象,学会表达,增长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110-02

思辨能力反映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不可小觑。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告诉”“学生倾听”的现象在逐步改善,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仍然习惯于被动地思考“老师要我回答什么”,缺乏一种主动探究、积极思辨的能力。神话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苏教版教材在文本编选时,考虑到此类文本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教材编选了一些神话篇目。教学时该如何充分挖掘这些教材中思辨的因素,给予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呢?笔者以一堂公开课《日月潭的传说》为例,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学生梳理梗概,让思辨有序

在学习《日月潭的传说》这篇民间故事之前,学生已经拥有阅读《大禹治水》《沉香救母》《哪吒闹海》的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之前学习的经验,引领学生在统领、对比、探寻的过程中发现这类故事在内容层面的特点。

初读时,除了学习生字词,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上。因为民间故事一般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直观形象地呈现,比如,词语组块、梳理情节图、鱼骨图、树形图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的方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是用语言描述,也有一部分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结果出人意料的精彩。

(一)有的采用关键词串联图

恶龙吞吃日月→天地一片漆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将龙降服→救出日月→化作青山

(二)有的采用词语情节图

(图一)

(三)有的采用思维导图

(图二)

细看这些思维图,不仅有重要的人物关系,还提示了情节的发展,这能快速地帮助学生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有着无限的想象力,这样的探究练习恰到好处地促成了目标的高效达成。以后再读其他故事的时候,或许他们也会画出这样的人物情节图,来厘清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语文探究活动,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变得有序、可视。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思辨有形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美,即有“空白”或“缺陷”的形状时,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的活动,去填补那些“空白”或“缺陷”,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为了把故事经过说清楚,我让学生通过下面三个层次进行想象说话:

(一)链接旧知,帮助学生“说准确”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有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第一个板块中,能抓住几个关键词,绘制出简明的情节示意图。我把学生当堂完成的作业(图二)投影在屏幕上,让大家评议。有的同学眼尖,一下纠正了“降服”的“服”这个字。我顺势进行了这两个词的区别比较:“降伏”一般指人把妖怪或动物给制伏,结果都是死的结局。“降服”则指人降服人,不一定出手打闹,有时一句话就可以把人制伏,但不置于死。根据课文意思,这里用“降伏”更为准确。有同学认为,日月在天上,恶龙在潭底,最好“日月”要和“大尖哥和水社姐”两位主人公调换一下位置这样更确切。又有同学大胆提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救出日月的过程非常艰辛,难道就用一个“降伏”就够了吗?他的疑问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于是,我链接了三年级上学期学的哪吒与夜叉打斗的段落,引导学生关注哪吒的一连串动作“闪、躲、取、扔”,从中体会他的机灵。在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大家从课文中也找到了一连串动词:“来到、拿到、激战、剪开、砍死”,在此基础上,添上省略号,可以给读者留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最后在大尖哥和水社姐上面勾勒出两座山的形状,既呼应了书上的内容,又使画面更准确、美观。

(二)放大画面,帮助学生“说清楚”

教学故事经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把画面一个一个不断放大。课文上正好有两条龙的插图,我让他们想象两条龙在干什么?学生说:“有个成语叫双龙戏珠,珠子是龙的好玩具。这两条龙一时兴起,把太阳和月亮当珠子玩了起来,一会吞进去一会儿吐出来,一会儿用爪子弹弹,一会儿用头顶撞撞,玩得很开心!” 走近点,看看龙的表情。随机出示一张放大的怒目圆瞪的恶龙图,顺势引导他们想象当时大尖哥和水社姐看到这样的情景,想到人间正在经历的苦难后会说什么、做什么?接着就有了恶龙与主人公的“舌战”,指导学生读出凶神恶煞的语气。激战正式开始了!用上“只见……只听……”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最后,指导学生将这一场惊天动地的生死较量连起来说一说,将细碎的画面串连起来说,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书中没有的,通过发挥想象,把脑海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故事就讲清楚、讲精彩了。现在借助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进一步明晰思路,抓住“只见”“只听”,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故事情节的补白切合学生的阅读与表达需要。这里讲故事,学生不仅要有兴趣,教师更要有方法,讲出了趣味,讲出了个性。此为想象说话的第二个层次。

(三)小組创编,帮助学生“说生动”

文章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应是“激战”部分,战胜恶龙的喜悦是最易激发孩子情感的。那么只有让学生也深入其中,“披文以入情”感同身受,才能有所感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共学单,让孩子们四人为一组,选择其中一句进行练说:A: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同桌之间先自主交流,再指名交流。交流第二句的时候,学生不由用上了“渴了……,饿了……,累了……”这似曾相识的表达,这是课文《沉香救母》里的句式。有了之前的知识积累,自然能灵活运用。

三、引导学生归纳共性,让思辨有质

神话故事的内容往往超出我们的经验界限,在我们常识性的生活经验之上具有一种“超验”特性。这种“超验”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时间速度快,三是空间浑茫。神话故事除了这些显现的特点外,其实更多的还需要从字里行间,对比阅读中发现其他的特征。不难发现,神话都有一段“英雄的旅程”: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一个超自然的神奇领域。在那里跟各种奇幻的力量相遇,并且赢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英雄从神秘的冒险归来,带回来能够造福他人的力量。课后我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去发现更多传说的秘密。

没有一点热闹的表演,却能激起孩子会心的微笑;没有单纯的知识传授,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生硬地牵引,却能启发孩子去深入思考。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神话故事,爱上神话故事,从而开启了生命的桃花源。

参考文献:

[1]葛燕芳.在思辨中走向丰盈[J].江苏教育研究,2017,(2B).

[2]周信东.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7).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小学语文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