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体余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的分析充斥课堂,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指导,学生没有语文实践的机会,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读写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运用读写教学,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迁移;快乐读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0B-0085-02
西汉辞赋家杨雄认为,“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元朝程端礼也认为读书“劳”于前,作文“逸”于后。读与写两者密不可分,两者有机结合,方能水乳交融,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但当前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双轨运行”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形成“两个中心”,致使课堂结构僵化,学生畏惧作文。针对学生读写能力偏低的现状,笔者重点分析成因、寻求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一、当前小学生读写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1)内容单调,具有功利性。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往往偏爱于教辅类图书、作文,而孩子却青睐于有趣的动漫、故事、科普类图书。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经典名著等必读书目却较少涉猎,学生缺少文学知识的积累。(2)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据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爱读课外书,而且阅读时间短,部分学生看书如走马观花,收获甚微。部分学生受学习负担重的影响,不重视阅读,学生之间的读书机会少。(3)阅读数量达不到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但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耽误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考分无益,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牺牲课外的阅读指导。部分教师一味追求考分,大肆进行题海训练,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4)学生的阅读环境差。教师的阅读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部分教师一味地拿教材做文章,自己不喜欢阅读,也不进行阅读指导,学生也就不可能喜欢閱读。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自己不喜欢读书看报,整天沉迷于上网看电视,也不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导致孩子阅读的机会非常少。
2.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缺少生活体验、没有阅读的积累,存在写作困难,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或缺少表达技巧,肚里有话表达不出,或内容空洞,缺少新意。大部分学生写作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是为记录生活、表达情感。
二、学生读写水平偏低的原因分析
1.重繁琐讲析,轻阅读积累。教师囿于教材,在内容讲解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没有给学生留有阅读积累、语文实践的机会,或大肆采用注入式教学,重文本的分析、思想的熏陶,忽视了阅读方法与技巧的传授,学生阅读的时间少、效率低,不能快速地从文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就难有积累。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习得语文,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浏览大好河山、了解时事新闻,只有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感悟,才能有利于学生抒写自我的思想。
2.读写彼此分离。阅读与写作共融共生,才能相得益彰。但当前阅读与写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强调泛读忽视精读,强硬灌输忽视学生接受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时,没有让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没有将语言特色、写作方法吸纳,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3.写作指导偏位。一是缺位。由于作文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大,部分教师只有将题目布置下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不指导,课后不批阅、不讲评,为完成高质量的作文,让学生背范文。教师不引导学生观察作文,不创设写作情境,不激发写作兴趣,学生离开了自读自语,就会无从下笔。二是越位。教师定的条条框框过多,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三是错位,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以理论化的条款束缚学生,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情感感悟,导致学生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快乐读写的内涵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灵活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写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读写活动中,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在写人生中抒写心灵,体验成功的机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快乐读写的有效策略
1.快乐识字,为提前读写做支点。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海量的阅读离不开低年级的高效识字,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小、任务重的现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生字。(1)课前韵语诵读。小学生对句式短、押韵的短文感兴趣,教者让学生每天早上诵读儿歌、古诗,采用小老师领读、接力读、赛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定期举办古诗、儿歌大王的评比,让学生背诵大量古诗词、儿歌、成语等内容,让他们在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轻松愉悦的自主识字。(2)课内分步设计。为改变“师教生学”的枯燥识字现状,教师要在各环节中分步设计,引领学生参与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如在《春笋》教学中,教者一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识字,朗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有“笋”“迎”“声”“块”等,再为他们找“朋友”。二是游戏活动识字,教者利用低年级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开火车读,运用猜谜识字、联想识字、儿歌识字、顺口溜识字、图解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三是词语组块识字。分组辨识生词,有助于简化识记头绪,提高记忆容量。四是背诵积累单词。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文中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填充。如“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五是拓展空间识字。在学习自读课文时,教者坚持留有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留有10分钟让学生小练笔。鼓励同桌互查生字,增加识字积累。(3)拓展空间。教师利用走廊、墙报、标语等资源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包装纸、广告牌、电视节目等识字,增加小学生的积累。
2.掌握技巧,为读写迁移做支点。(1)阅读技巧。语言是写作的材料,只有通过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仓库,才能在“输出”时不出现词汇贫乏的现象。学生背诵文本的优美词句,会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积累,为写作做好准备。学生用眉批、脚批、旁批等在文本上批注,可概括主要内容,可总结写作特点,可评析重点词句,可提出疑难问题,可在“留白”处补白。学生在批注中,思维与文本、作者产生了对话,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在速读文本中抓住主要信息,提高阅读效率。(2)写作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引领他们在生活中寻觅材料,就会不愁无话可写。
3.课内外结合,为读写迁移做支点。(1)提炼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实现快乐读写。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有价值的资源,让学生从阅读中吸纳,寻找切入点,设计各种形式的小练笔,让学生有“倾吐”的机会。可以进行仿写,可以进行续编、补白、写感想。(2)开展课外阅读,储备写作素材。教者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开设阅读课,进行晨读、午读、晚读、课间读、双休读、假期读;形式要多样,在班级读书会中诵读格言警句,聆听名人故事,在互动阅读中培养兴趣,开阔眼界。教师要建立图书角,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与汉字充分接触,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总之,为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重读轻写、读写两张皮的现象,教师要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结合点的切入点,读中导写,写中促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