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体验?重感悟?促实践

2018-01-08 11:55张兰国志宏成显波
职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设计

张兰?国志宏?成显波

摘 要:在中职德育新课标的理念下,德育课堂教学急需摒弃传统的被动学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中职德育教学中融入拓展活动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创体验、重感悟、促实践”的德育教学设计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 班组拓展 教学设计

课 题:本文系現代企业班组管理在我校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621Y03)研究成果。

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德育课堂则因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更富可塑性。面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短板,如何有效改善和提升德育育人的效果,是德育课堂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班组拓展教学实践和德育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创体验、重感悟、促实践”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适合当前中职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创体验”即创设跟知识点相关的班组拓展活动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重感悟”是指学生在参与班组拓展活动后获得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分享活动的所感所悟;“促实践”则是促使学生将所感所悟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从而达成德育目标,提升德育育人的效果。

一、创体验:有效课堂的“起跑点”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中,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培训”的方式,在提升员工素质、打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学习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面对学生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好奇心重、适应性强的实际学情,笔者学校校借鉴企业班组管理的模式,在学校开展了班组拓展训练。通过为期两年的班组拓展课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班组拓展的90分钟课堂上,学生不再玩手机和睡大觉,取而代之的是对拓展活动项目的积极参与和各个班组之间“比”“学”“赶”“帮”“超”的劲头。同时,对学生进行的不记名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喜欢班组拓展课程,并且认为参加班组拓展训练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强团队意识”“发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班组拓展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说出来,达到“增强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那么,把班组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入德育课堂,教师在课前按照教学知识点策划相应的班组拓展活动,课中导演班组拓展活动的开展并及时引导学生分享感悟,效果会如何呢?

实践证明,立足于中职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实际学情,教师满堂灌式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听不懂、听不进、假大空”,相比之下,以体验式和感悟式为主的课堂让学生觉得“有兴趣、听得懂、学得会”,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就自然而然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宗旨。

笔者举两个教学实例。

在《职业生涯规划之确定发展目标》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装瓶子”的体验活动,给各班组一个瓶子和一个材料包,材料包中有大石块、小石子和细沙子。要求各班组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包内的所有材料装进瓶子内。各班组群策群力,动手参与并及时分享得失。结合该课主题,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了大石块好比职业生涯的最终目标,小石块好比阶段目标,细沙子好比日常琐碎事,应该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子,最后放细沙子,才能用尽材料将瓶子装满,如此也就感悟到了应该先确立最终目标,再制定阶段目标,最后再着手琐碎事务的先后顺序。

再比如,在《做情绪的主人》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猜猜谁吃到了芥末”的体验活动。请出各班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品尝糕点,其中一份糕点上涂上了芥末。要求每位学生代表都表演出吃到了芥末的表情,请台下的同学猜猜究竟是谁吃到了芥末。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明白了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也就更加期待学习“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后续内容。

纵观一学期学生的课堂表现,加入体验式拓展活动的德育课堂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体现在:除个别项目、个别学生不参与外,每次课到勤的学生都能加入到活动之中;课堂上学生基本不玩手机(手机多用于拍照和拍视频,捕捉活动精彩瞬间);学期《德育班组拓展调查问卷》显示:明确表示希望德育课中加入体验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92%。

二、重感悟:有效课堂的“关键点”

对体验式学习方式的研究表明,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5%,而要求学员参与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拓展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备受推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遵循了体验—分享—交流—整合—运用的5步循环模式。拓展活动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游戏,在体验了活动本身之后,更注重活动带给学生的收获,或感动、或理解、或奋斗、或合作、或责任、或挫折……每一点小小的感悟,鼓励学生自己走到台前来总结和分享,引导学生把这些体会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把它们内化成为自己的人生财富,这才是班组拓展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同时,该环节也锻炼了中职学生当众发言的勇气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此举一个教学实例。

在《中职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鼓舞人心”的班组拓展项目,该项目来源于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使用鼓来振奋士气的历史启发。活动要求:各班组利用所给的材料(一个球、一面鼓和若干绳子)制作出一面靠绳子牵拉的鼓;每个班组成员都牵拉着其中一条绳子,通过绳子控制鼓面来颠球,颠球次数多的班组获胜。在该活动过程中,有些班组始终不得要领,多次尝试颠球,连续成功颠球却总也不能超过10个。这时,有个别班组成员开始灰心、抱怨,致使整个班组士气受挫,整体放弃。相反,有的班组则在进行了几次尝试体验到活动难度后,对目标进行了分解,设立了三个阶段性目标,每提升一点,就鼓舞一下班组士气,或鼓掌、或呐喊、或唱队歌。得益于有可执行的阶段目标,加上及时、适时的表扬、鼓励,一方面激发了班组成员的成就感,一方面鼓舞了队员士气,该班组连续颠球次数达百余次。在对比如此鲜明的战果面前,学生开始自发地寻找原因,从本班组找,也从其他班组找。在活动分享环节,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了中职生在挑战面前应该具备“信心、合作、沟通、能力、创新”等职业素养的结论。

这样的课堂,教师“引而不发”,学生自己体验后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苦口婆心教给他们的更深刻。也就是说,中职德育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应该是学生悟出来的。

三、促实践:有效课堂的“落脚点”

中职德育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这是由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在于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德育的课堂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而应把落脚点放在“促实践”上,即:促使学生将所感所悟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抓好德育实践活动,把德育课堂延伸至课堂外,使德育变得更加有形有色。

在此举一个教学实例。

在《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的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设计了“寻找最美道德少年”的班组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手機拍下校园内外班组成员的最美瞬间,照片要能展现出社会公德中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中一项或多项。在后续的课堂上教师对收到的照片进行了展示,并由学生共同评选出“最美道德少年”,教师再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做到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取得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育人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是学生的主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轻松、减负了,恰恰相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目标“玩得有趣,学得进去”,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常规的备课外,还需要从体验活动的设计、活动道具的准备、活动感悟的引导方向,甚至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等方面下工夫。也就是说,教师的大量工作在课前,课堂是课前准备的展示舞台。

在此举一个实例说明。

在《消费与消费观》的课堂上,教师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在校园里做了一个关于“双11网购消费”的采访,制作成了“校园午间新闻”的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这个取材于学生的时效性新闻,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兴趣盎然地总结出了“求实、求名、求同、求异”四种消费心理。另外,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问卷星”在课前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问卷摸底,课堂上展示统计分析,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教师还在课前设计了“新年联欢会之烧烤活动策划”的班组拓展活动,课上各班组成员展示了各自的活动策划方案,并由学生组成的“审计组”来进行评价分析。

在这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用平实的过渡语言串联起课堂的各个环节,占用的时间不足1/3,在活动的参与、结论的得出、活动的点评中,看到的都是学生的身影。但是在这45分钟的课堂呈现背后,凝聚了教师大量的心血,那得是多少个45分钟才能完成的设计。

综上所述,将班组拓展活动引入中职德育课堂,是一种适合于中职生当前学情的德育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张兰,国志宏,成显波.基于班组管理模式的中职拓展训练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2016(1).

[2]张韦韦.中职德育工作如何落到实处——天津、广东、重庆经验[J].教育与职业,2012(10).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教学设计
中职德育工作的四个创新
中职德育课程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