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018-01-05 09:58欧拱秋
中学理科园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物理现象循序渐进

欧拱秋

摘 要:高一学生由于年龄还小,经常表现为对外界的信息常感到好奇,求知欲强,但往往看问题不太全面,解释物理现象时还不够深入,经常只是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现象进行较粗浅的解释,并没有深入理解物理的内涵。本文根据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竖直上抛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的问题,说明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非常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循序渐进地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逐渐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物理课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物理现象;科学素养

1 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1.1 中学生的年龄段所决定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因为此,教师的教学也应该做到循序渐进。在中学生的这种年龄,对外界的信息经常感到好奇,求知欲强,常对一些不明白的现象问个为什么。但由于在他们这年龄段,物理知识的储备还不够多,对一些物理现象的看法还不够深入,难免有时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问题,这是由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引导他们能够正确、深入地来理解物理的内涵,循序渐进的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并及时分析,拨开笼罩在他们头上的迷雾,而不能直接就给出物理结论,以免使他们养成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1.2 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各地的学校中,除了一些生源较好的学校外,大多数还是属于中等程度学生人数居多的学校。对于那些学习拔尖的学生,他们自学能力强,往往教师还没教的课程内容他们有的都已预习了。但对于另外的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过程经常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否则他们的学习将显得较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特别在高一阶段就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毕竟高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与学习难度等方面和初中有了很大的区别。

2 物理课堂中教师的引导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要求我们经常要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解释或分析。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进行科学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可能要多走一些弯路,甚至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2.1 现行高一物理教材的内容

按照现有的物理教材,学生进入高一后,先学习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然后再学习一些具体的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在传授这些运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竖直上抛运动这一节内容。

2.2 课堂中的讨论

在引入这节新课前,我在课堂上先问同学们:“如果给物体竖直向上的初速度,在不计空气阻力,竖直上升过程中,此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力作用?”不少同学连想都没想就回答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我问他们此过程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力作用?不少学生都回答:“因为物体向上运动啊,所以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还有一个同学主动举手发言:“如果一个物体放在桌面上,给它水平向右方向的拉力,这个物体就向右运动。即然这个物体上升过程中是向上运动的,那就说明它就有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不少的同学都表示赞成。这时,我想先不告诉他们正确的结论,因为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显得更重要。我接着问:“我们以前在物理课上已经学过,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那这个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平时发言最积极的一位同学马上回答:“当然是人的手啊”。沉默了几秒,有一个同学反驳:“但是在物体上升过程中,人的手已经离开了物体了啊。”这时我看时机成熟,就提示:“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先确定所研究的是哪一段物理过程。在还没有确定是哪段过程的情况下进行分析,那这样就失去了物理意义。我们刚才问的是物体在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段过程物体脱离手了没啊?”学生们大声回答:“已经脱离手了”。这时他们就很容易明白这段过程中物体确实没有受到手对它向上的作用力。刚才他们之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那是因为他们仅凭一些生活中的粗浅经验,就认为物体上升,那就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作用。为了能够将与这种相关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这时,我想趁热打铁,将以前所教的内容中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再作一次复习。这时我问大家:“在以前的物理学习中,大家还有没有仅凭粗浅的生活经验而得出错误结论的例子?回忆一下,有关物体运动与是否受力的关系。”这时,一位学习较好的同学举手回答:“有。以前我们认为物体的运动必须要有力来维持。但实际上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话音未落,另一位同学又补充:“在刚学习摩擦力时,我们班的不少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但实际上摩擦力方向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我及时肯定了这两位同学学习的细心以及善于总结物理结论的优点。我再补充:“当时大家学习摩擦力时,一些同学还一直认为摩擦力必定是阻力,因为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现象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如给地面上的物体一个初速度,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就停下。但在某些情况下,摩擦力也可以是动力,比如人在跑步时,脚受到的摩擦力就是属于动力。”这时不少同学也都记起了这些问题的本质。

针对上面的这些例子,我总结:“刚才我们所讲的就是大家容易根據生活中粗浅的经验而得出的错误的结论。但我们分析物理现象的原理时,不能只停留在一些肤浅的生活经验上,因为这些所谓的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学会正确分析物理现象。”

3 如何正确分析物理现象

那如何正确分析物理现象呢?以高一物理第二学期内容中的汽车以匀加速启动方式为例。首先,我们要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即要分析哪一个物体或系统,这是正确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在这个例子中,很明显,我们要分析的对象就是这辆汽车。其次,我们要确定分析的是哪一个物理过程,是分析汽车在匀加速运动的过程呢?还是其中的变加速运动过程?或是最后的匀速运动过程。当然,我们选取的过程不一样,所对应要用到的物理规律及表达式式一般也不一样。最后,我们还要明白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研究汽车在这种类型启动中的速度怎么变化呢?还是分析加速度怎么变化?或者是研究汽车的功率如何变化。当然,我们在分析时可根据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可选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一般來讲,简单的物理过程只需用定性分析就够了,定性分析过程中,我们要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联情况,分析其中某物理量变化时,所引起的其它物理量如何变化。但对于复杂的物理过程,我们经常还要结合定量分析才能正确解答物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中,我们就要根据所研究过程中各物理量所满足的表达式,确定物理量在各个过程中的定量关系,同时还要找出在这些物理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保持不变,而哪些物理量又会发生变化等。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习惯,即分析物理现象时,就要想到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及研究的内容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就显得有条理性,也不容易出错。

4 教师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

4.1 学生为什么会感到物理难学

不少同学都觉得物理这门功课难,这已经在师生中形成了共识,究其原因我觉得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物理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结构规律的科学 [1 ],而规律却要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因此,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求甚高;另一个是中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平时逐渐积累起来的,并成为一种习惯,它包括科学的思维习惯、规范的书写习惯、严谨的计算步骤和求真务实的行为习惯等。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 ]。因此对中学生来讲,学好物理还是要花点功夫的。

4.2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信心

那我们如何使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长时间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在实现后可再制定一个稍微高一点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实现这些阶段性的目标时,心里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对学习物理就会越来越有信心了。在平时的上课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大家都能学好物理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在大多数的学校中,中等程度的学生占了多数。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难的、较易混淆的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有时可不必做到一步到位,可鼓励学生结合一些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来展开分析、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最终再得出结论,而这样得出的结论显得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记住。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信心,也就会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这门学科的。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第4版)[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5.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物理现象循序渐进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