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评价的策略初探

2018-01-05 23:20方琳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存在问题

方琳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评价同样重要。然而,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由于幼儿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作品完成速度不一,导致评价环节常常流于形式,未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美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幼儿园美术评价的策略思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评价;存在问题;评价策略

幼儿园美术活动能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塑造良好个性品质,是艺术活动中重要的部分。幼儿园美术评价可以衡量和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助推美术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仅能燃起幼儿的创作热情,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力,还能让他们在愉悦与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轻松自由地表现,并受益终身。随着幼儿园美术评价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美术评价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美术评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剖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對幼儿园美术评价策略的几点新的思考:

一、目前幼儿美术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注重作品结果,忽略情感体验。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常常偏重于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着色是否均匀、主体是否鲜明、画面是否丰富等技能技巧,却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绪感受、情感体验。关注结果的评价方式更多地从成人的角度评价幼儿的作品,未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从儿童角度去评价作品,导致教师的评价关注片面,不能多元全面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以教师为主,幼儿家长参与度不高。多年来,幼儿园美术评价环节多采用集中评价为主,幼儿自述、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成为幼儿美术评价的重要主体,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常常以自己的主观喜好、审美兴趣为准,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然而在幼儿美术评价中作为重要评价者的幼儿,却常常因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时间不够、评价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幼儿在美术评价中常处于倾听、自述的被动状态,幼儿参与度不高,缺乏客观自评及相互他评的经验,评价内容不够深入,幼儿自我评价的价值未得到实现。

(三)评价语言贫乏,语言缺乏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在美术作品评价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用“你画得不错”“今天有进步”“画得真漂亮”等笼统的评价语言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然而这样的评价语言往往不具体、不深入,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来说缺少启发性、指导性;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用“你画的是什么”“想想你看到长颈鹿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照顾妈妈的”等启发式语言进行指导,但这类评价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缺乏指导性,不利于调动幼儿创作的热情,促进幼儿的美术的感受与表达。

二、幼儿园美术评价环节的指导策略

(一)尊重幼儿,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纲要》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在美术评价时,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表现方式,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实现幼儿个体的纵向比较,以“发展”的眼光来发现幼儿、评价幼儿。如在美术活动《我的连衣裙》中,欣欣画了一条满身彩色小花的连衣裙,漂亮极了。正当我走近她,却发现她正用一只咖色的油画棒在裙子上杂乱无章地画着,我问:这是什么呢?她说:昨天吃饭的时候我不小心把汤打翻了,汤和菜都泼到了裙子上,把裙子弄脏了,我很伤心……欣欣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心理感受表达了出来,教师及时的关注,正确地读懂了幼儿的作品,更好地帮助教师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发展”的眼光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二)树立信心,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有位教育家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幼儿非常在意成人对他的评价,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美术作品评价中,应注重评价语言的导向性及激励性。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及情绪感受,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教师应用欣赏、肯定的语言支持幼儿独特的艺术创作。其次、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对创意不足的幼儿说:“你画的XX好特别,跟别人的XX都不一样哦……”;对缺乏自信的幼儿说:“你进步真大,××方面表现特别棒,继续加油……”;对自我认识不足的幼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画出属于你的XX,大胆画……”等等,这些有针对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明确地肯定了幼儿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幼儿树立创作的信心,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三)适时点拨,将集中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在以往的美术评价中,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常常是放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以集中评价为主。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教师从仅关注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到关注美术创作中知识技能、情绪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将评价贯穿到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如在美术活动《我的未来小屋》导入环节后,幼儿在美术创作环节,仍表现出创意不足、思维局限等现象,教师及时关注、巡回观察,对个别有创意、有亮点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跟踪评价,通过过程性、动态化的评价,帮助幼儿拓宽思路、开阔思维,激发幼儿的绘画灵感及创作欲望,保障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总之,幼儿园美术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的评价语言、多元的评价模式、全面的评价标准,适时评价、及时反馈、定期梳理、总结归纳,通过幼儿园美术评价环节,让幼儿大胆地感受、表达艺术,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得到释放,在发展的旅途中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部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

[2]胡惠闵,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冯海青.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及策略[J].幼教天地,2014(32).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存在问题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