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故事激活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

2018-01-05 21:55谢东升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激活历史故事历史课堂

谢东升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历史学科的内容特质,论述巧用历史故事激活高中历史课堂的观点,并分别从利用故事导入、课堂适当穿插故事、甄选引用故事、多元故事方法四个角度的课堂实践进行阐述,以期有效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故事 激活 历史课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113-02

高中历史课堂,仿佛就是做不完的习题,记不完的知识点,辨不清的历史史料,沉闷、压抑、无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学历史,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提炼历史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沉闷的课堂,提升教学的效率。故事以其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深入浅出的道理被大家所喜爱,就更不用说好奇心重,思维活跃的学生了,尤其是历史故事,是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慢慢沉淀和凸显出来的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这些故事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故事本身的属性,传播着一种永恒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利用这些故事,就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大放异彩。

一、利用故事導入,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课堂导入,是好的课堂的开始。什么是好的课堂导入,最主要就是一上课就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想见,高中的生活,一堂课连着一堂课,这节课是枯燥难懂的数学,下节课又是考验记忆能力的英语,学生的情感疲惫、思维疲惫,到了历史课堂,如果教师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来一段历史故事,这仿佛是久旱的禾苗遇到了春风春雨,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积极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在“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教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对古代的罗马了解多少呢,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罗马的故事,怎么样?”一听到“故事”二字,学生马上兴趣高涨起来。“在意大利的首都街头,到处都是关于狼的雕塑,知道为什么吗?”听到故事的开头,学生更是迫不及待了。“大家先看一幅图片。”教师向学生展示意大利卡比托林博物馆的青铜母狼雕像,“健硕的母狼,机警地目视前方,它的身体下边是两个仰头吮吸母狼乳汁的婴孩,这两个婴孩就是古代罗马的建立者罗慕洛和勒莫,同学们可以想象,狼会哺育出具有什么样精神的孩子呢,所以古代的罗马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现在大家阅读教材,理顺罗马版图的扩张和罗马法体系完成的时间顺序。”

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宏伟的古代罗马法体系离学生的生活简直太遥远了,所以如果整个课堂就是围绕着罗马法体系进行,让学生理顺这些历史事件,明白罗马法体系的内容以及它的本质特征,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乏味,为了避免这些情况过早地发生,教师利用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力图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当穿插故事,提振课堂氛围

有了好的开始,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是所有人的注意力和精神集中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便是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也是这样,当你的课堂就剩下大段的历史叙述、繁琐的历史资料时,学生刚刚进入课堂那时的兴趣就会有所丧失,课堂气氛就会逐渐走向沉闷。所以,教师必须预见到这一点,在课堂的中间穿插一些小的故事,让课堂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思维的兴奋中进行。

在“抗日战争”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因为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抗日战争,因此学生学习这节内容表现得并不积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史料,一方面给学生讲一讲历史小故事,目的就是提振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课堂上。比如:(1)讲到“淞沪会战”,“大家都知道漫画《三毛流浪记》吧,三毛就参加过淞沪会战,三毛都知道和日本鬼子拼命,更何况五尺高的男子汉?”(2)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讲到国外战场,讲到中国远征军,“同学们,听说过戴安澜将军的故事吗,戴安澜将军在昆仑山击毙过日军主帅中村正雄少将,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昆仑山大捷,但是却在入缅作战中牺牲了,年仅38岁。”

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故事,历史典籍记载的,人们的演绎简直是数不胜数,这些故事或讲到正面的抗日英雄,或讲到反面的卖国求荣者,都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色彩,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并且穿插在抗日战争一节的教学中,更能够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既深刻又鲜明的认识。

三、甄选引用故事,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形成,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信息,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材的文字表述之上。学生在接触到这些资料和信息的同时,对它们的真伪进行辨析,对它们的价值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养成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理性和客观评判的习惯。但是铺天盖地的严肃的“史料”不如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甄选故事、拓宽视野是更好的办法。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西汉选举制度的时候,给学生补充这样一个故事:“东方朔,是个孤儿,由他的兄嫂抚养长大,但是他自幼聪慧,能言善辩,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在汉武帝初年,他与当时很多的名士一起上书自荐,但是这些名士却很多不符合汉武帝的要求,没有被汉武帝录取,而名不见经传的东方朔却能够被汉武帝提拔任用,大家觉得这个故事真实可信吗?你从教材中能够找出相关的历史论据吗?”这其实就涉及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但是教师利用一个故事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了这个制度。

高二文科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对于一些历史史料能够做到比较理性和客观的分析,所以教师可以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历史信息。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教师如果能够把这些抽象的史料以故事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探究,那就会让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加兴奋。

四、多元故事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故事当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振学生的情绪,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为了能够让故事的教学效果更明显、更优化,不能只靠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因为高中的课堂,面临的教学任务重,不可能对这些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所以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更凝练、更鲜活、更节省时间地把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

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节的教学中,四大发明是这节课的重要概念,在每一个概念下,教师就用故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说讲到造纸术,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大家的知识储备中,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类都是用什么记录信息,或者书写材料的?”问题比较开放,学生纷纷回答:“乌龟壳、野兽的骨头、帛书、竹简、石头等。”依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些材质的图片都展示给学生,“这些相对于我们目前意义的纸张来说太不方便了,也太贵重了,所以就有了蔡伦的造纸术。”讲到蔡伦的造纸术,教师截取了动画片《蔡伦造纸》的几个典型场景,让学生在动画片中认识到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个伟大的历史革命。最后,教师播放诸葛亮读纸质书的视频,让大家辨析视频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这一节课是关于四大发明的概念,学生早有接触,且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再加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发明和发现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更容易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更容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谈起故事,好像应该就是小孩子、小学生的专利,高中的课堂怎么能够有故事,时间那么紧,任务那么重,高考就在面前,成绩大于一切。但是,学生不是记忆的机器、知识的容器,他有情感。情感会决定态度,态度会决定效率,因此,利用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活历史故事历史课堂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