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质量的对策探析

2018-01-05 19:29卢红坚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用工单位反馈不佳等问题,提出要通过转变观念、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全面规划就业指导工作、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 就业指导 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005-02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是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就业指导课程开设、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学校就业咨询和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学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安置就业等主要方面来开展。

一、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出台政策和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通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和国改示范校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据统计,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的就业平均为 96%,但是高就业率不等同高质量就业,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部分中职毕业生就业动机急功近利,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导向作用,学生择业时,易受薪金、工作环境、招工宣传等外在因素影响和干扰,不考虑自身条件,容易受挫;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学生对就业市场和政策了解不够,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患得患失,无所适从,难以抉择,产生焦虑情绪;就业的稳定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责任心,频频跳槽,近几年南宁市中职学校学生初次就业稳定性仅为 50%-60%;还有一些学生社会化滞后,不愿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主动失业者。

(二)用工单位反馈不佳。普遍的调查反映,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总体评价较低:一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二是纪律自由散漫,组织纪律观念较差;三是职业素养不合格,在学校所学的技术技能与生产实际脱节,需要企业重新培训,同时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强调自我,缺乏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不少多中职学校认为抓就业指导工作等同于抓毕业生的就业率,忽视了探索就业指导工作过程的规律,忽视了就业指导内涵的科学把握。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往往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对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就业政策、市场变化缺乏思考和认识的高度,对中职生就业的心理需求分析不透,就业信息提供得多,就业观念教育得少;择业的技巧讲得多,敬业的精神提倡得少。学校缺乏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很多教师的工作依赖的是经验。就业指导课程不被重视,当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简单认知化的问题,忽视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每周一两次的就业指导课上成了知识讲解课、概念分析课、理论说教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主要为学生就业作准备,把学生输送到人职匹配的岗位,职业教育从培养的目标来看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学校要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要转变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单纯“给学生找工作”的片面认识和观念,充分认识就业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艰巨性,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采取切实的措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校相比,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构成复杂,一种情形是:主要由政治课教师兼任,也有其他科任教师兼任,人员相对稳定;另一种情形是:由毕业班班主任兼任就业指导课教师,或是学校根据情况临时安排,没有固定的人员。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以南宁市为例,持证率不足10%。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缺乏实效性,缺乏专业系统的理论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较为简单,容易走经验主义的路线,面向學生整体的指导为主,缺少持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工作形式缺乏整体规划,流于表面和简单。

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重视职业指导科学理论的学习,有计划地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开展政策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实现队伍的专业化。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学习的主要阵地,目前中职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门课程,但是以说教形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受学生欢迎,这两门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学会认识自己,设计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基本的求职能力与技巧?这就必须树立学生为主的思想,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坚持“以实践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践行,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就业指导课程对中职学生而言,不是一门终结的课程,而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生成的课程。就业指导课不是一门纯粹的知识认知课程,而是需要学生去身体力行的课程。

(四)全面规划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就业指导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校其他工作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就业指导工作应与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学校文化建设等进行科学的整合,有机渗透,以达到目标一致、各有侧重、高效统一的目的。endprint

根据学校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就业指导工作在三年中应各有侧重,形成“三级”指导模式:第一年学生刚开始接触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应该通过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爱好,做好三年的学习规划和初步的生涯规划,重点在于唤醒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第二年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岗位工作标准和就业情况,并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等开始了初步的职业体验,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人职匹配的思想,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靶向作用,指导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三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顶岗实习,对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有了深入认识,对行业和企业发展也有了具体的认识,对职场的工作生活有了较多的体验,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求职的技巧方法指导、做好就业咨询、调适就业心态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化,胜任工作。

(五)加大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对所设专业缺乏科学的市场论证,存在办学与市场脱节的狀况,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学校也缺乏真正能对就业及行业发展动态进行科学分析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有掌握相关的行业发展的状况,才能真正指导学生进行就业。

中职生处于 15-18 岁的年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这个年龄是职业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不断改变职业的期望,其中的 15-17 岁为试验期,个体的自身能力、需要、兴趣、价值观都反映在他们的职业愿意向上。中职生社会阅历少,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发展了解较少,对职业发展的认识表面化,求职能力水平不高,因而就业的不稳定性尤其凸显。

面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主动求得行业企业的支持,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工作还要与人社和劳动部门密切联系,了解当地人力资源市场情况,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择业的参谋和参考。同时,积极采用职业测评、就业咨询、心理咨询等手段努力实现对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治新,路兴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招生就业[J].交通职业教育,2010(5)

[2]徐杰玲,王文祥.在大学阶段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丁长俊.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4]冯 硕.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决策探索,2011(4)

【作者简介】卢红坚(1968— ),女,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就业信息部教研员,研究方向: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

(责编 刘 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中职学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