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探究

2018-01-04 11:03杨爽
科教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

杨爽

摘 要 生源多样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该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隐性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源多样化 高职英语 隐性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52

Study on Covertly Stratified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Background of Diversity of Sources of Students

YANG Shuang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Diversity of sources of students has brought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problems of English teaching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tratified teaching, elaborat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overtly stratified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tratification in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which aims to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diversity of sources of students;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vertly stratified teaching

1 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现状和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家普及高等教育步伐的加快,高职院校得以蓬勃发展。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包括高考招生、自主招生、对口招生等。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必然会带来多样化的生源。以往高职生源以参加高考的学生为主,而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等。此外,本科院校多年来扩大招生,造成了高职院校优质生源的流失,加之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录取的门槛也在不断降低。

在上述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高职生源的总体人数和水平都在下降。由于生源的多样化,班级内学生的入学成绩跨度变大。不仅各个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这无疑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非常容易因听不懂和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彻底放弃英语学习,而那些基础牢固且水平较高的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极容易产生自我满足的情绪,造成了不思进取,只吃老本的局面。最后,出现了无论学生基础好坏,都未能通过在校学习让自身的英语水平得以提高的现象。由此可见,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生源多样化带来的突出问题,探索分层教学的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 隐性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i+1输入假说,語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而且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只有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语言,而且输入语言又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才能实现。此外,克拉申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即学习者的动机、目的、自信和焦虑都会对语言习得产生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还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等,师生之间应该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潜能,让他们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此外,学习者应该在较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以及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美国教育学家加德纳则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周婵2017:34)。每个个体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8种基本智力,而这些智力的不同组合则表现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上述差异,并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形式。

3 隐性分层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分层

由于生源多样性导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认同让一个班内所有学生以相同的学习速度完成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层次不同,把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以笔者所在学院的“IT职业英语”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软件行业英语的基本词汇,句型、段落、篇章特点,熟练掌握2500个词汇,具备一定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读懂并正确理解初、中级英语水平的文章,能够用英语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显然,上述教学目标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教师应将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分解细化。对于C层(基础薄弱)的学生,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记忆基础的专业词汇并能正确朗读套用句式,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而对B层(基础尚可)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流利朗读并背诵相关句式,熟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读懂中级水平的文章。针对A层(基础牢固,水平较高)学生,则要求他们在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熟记教师在课上拓展的内容,并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根据书本知识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只有明確了教学目标分层,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但是在教学目标分层的过程中需要兼顾保底原则和动态原则。一方面,即便C层的学生基础再薄弱,总体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也是必须完成的,这一点是不容改变的。对于A层和B层学生则应鼓励他们突破自我,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层次具有动态性,不能将层级固化,而应适时进行调整,从而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

3.2 教学策略分层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授课过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

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授课中实现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吃透每个单元的授课内容并体现出梯度,即在讲授中突出重点,便于C层学生记忆和掌握;分解难点,让B层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拓展课外教学内容,为A层学生设置挑战。此外,教师对课上互动提问也要精心设计。针对C层学生,可以提问一些选择类或者是非类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树立信心;针对B层学生,则应提问一些包含重要信息的问题,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而总结概括或者表达个人观点的问题应留给A层学生,让该层级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样无论哪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应对适合自身水平的问题,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获得学习满足感,这无疑对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有着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分层教学。随着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走进校园。借助于网络平台,不仅可以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还能让学生听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听力材料,看到丰富的视频内容,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的束缚,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平台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让与课程配套的网络平台成为与教师授课的良性互补。教师通过对平台内容的合理设置,可以让各个层级的学生得到练习和提高。例如,C层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各单元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梳理;B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练习熟练掌握各单元的难点;而A层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与各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在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沟通优势。通过学生和教师间更有效的沟通,改善线下授课中有的基础薄弱学生不敢提问,水平较好学生的问题不宜占课上时间展开解释的情况,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答疑解惑。由此可见,善用网络平台能够让教师实现分层练习和分层指导,从而更好地进行隐性分层教学。

3.3 教学评价分层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多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虽然这种评价方式的初衷是削弱期末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对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但是平时成绩往往是由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获得的。这种评价方式还是将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依然未能摆脱横向比较的束缚,无法真正体现不同学生在自身层级的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因此,要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该是建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分层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考核时,必须从他们自身的水平出发,考核该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自身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例如,对C层学生主要考核他们记忆单词和句型的数量是否提升,对B层学生则需考核他们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对A层学生的考核重点则应放在语言的应用能力上。只有将学生置于垂直评价的框架内,才能更好地体现分层评价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生使用平台的时长,练习的正确率等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和直观地显示出该学生在学习期间所获得的提高。由于平台可以根据每个单元得出相应数据,这样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体现更好的连续性。

由于短期内完全取消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还相当困难,教师可以尝试进一步降低终结性评价的比例,例如让形成性评价占到70%,其中教师通过课上对学生进行的分层评价和网络平台数据分析后得出的评价可以各占50%。另外,出于公平性原则,可以尝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折算。例如,由于C层学生的考核内容相对简单,可以按照0.8的系数对其成绩进行折算,避免了考核难度不同,分数却相近的问题。

4 结语

显然,隐性分层教学对解决生源多样化所带来的高职英语教学问题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其不仅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从而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但是隐性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既要熟悉相关理论,又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并认真做好分层教学设计,还需要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与时俱进的态度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第一期“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 《生源多样化及高职英语教学应对策略》(GZWYJXGG-113)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婵.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2] 王飞凤.基于生源多样化特征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7).

[3] 拉弗尼.这样教学生才肯学: 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M].梁平,宋其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施玲.基于“i+1”输入假说多维理论的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