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峻峰
摘 要 高考招生按专业投档、合并批次等改革对地方高校形成极大冲击。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业调整、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新录取方式,保证生源质量,在高招改革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 高招改革 应用型人才 高校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10.001
Discuss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pe with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NG Junfe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 Admissions Office,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rollment has made a great impact 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ir own orientation and guiding ideolog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ctively adjust their specialties, strengthen thei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establish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adapt to the new mode of admission,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seek greater room for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rollment.
Keywords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pplied talents; colleg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和对考生按专业填报志愿录取。
改革将逐步取消批次,并对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做较大改革,尤其是浙江模式按“高校——专业”为一个志愿的方式进行录取,取代先“高校”后“专业”的传统录取模式。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多个不同高校的相同、相近专业,改革将极大提高考生专业意愿吻合度,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和职业规划并以此选择高校,有利于考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从而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录取方案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原录取批次带来的人为壁垒保护,使原各层次高校相近专业录取由梯次分布互不干扰变为直接竞争,从而促进高校及学科、专业特色化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招改革对各高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主动调整、准确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切实提高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应对高招改革新挑战。
1 地方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地方高校办学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清晰,追求办学层次和学术水平,将硕士点、博士点、核心论文多寡作为建校是否成功的指标;追求办学规模,向综合性大学发展,贪大求全,特色缺失。
厘清应用型高校与学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找准自身办学定位,走出“重规模、轻质量”的办学误区,加强学科建设及专业整合,凸显办学特色,改变“千校一面”建设现况。地方高校应明确应用型本科办学为主,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技术开发和科研转化能力,兼顾学术理论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高校自身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学习有能力,就业有实力,发展有潜力,成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集中优质资源打造龙头学科和专业,形成办学特色,坚持高素质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宗旨,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及专业建设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高校招生竞争力。
2 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后高校失去了由招生批次产生的生源质量兜底线,不同专业录取生源质量必将逐步出现较大分化,危及高校整体生源质量稳定性,将严重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大人才培养难度。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打造能吸引考生填报的优秀专业、学科,是提高生源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手段,是应对高招改革冲击的必然途径。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层次分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各专业合理布局,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适应高招改革冲击。优势学科和专业作为高校的名片优先发展,强化其行业中的地位,使强者恒强;扶持、新建具有区域特色和经济建设急需的学科与专业;利用生源变化的外在压力,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及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迫使相对弱势的专业主动变革适应人才需求;坚决舍弃不符合社会需求和办学理念的专业。
立足于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现实,加强人才市场供求趋势预测,遵循人才培养内部规律和高校自身条件,结合学生将来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调整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受到高校教育资源、管理水平、教师知识结构更新程度的约束,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专业特色建设改革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加大专业间、课程体系间交叉度,立足于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打破传统专业、课程的边界,跨课程、跨课堂和教师隶属的边界。主动更新课程知识体系,重点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建设以围绕学生提高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重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基础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并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从老师自身出发围绕知识体系进行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统筹考虑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水平的综合要求与学生专业培养系统性的统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运用各种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工程实践和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阐明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避免照本宣科纯理论灌输。教学活动中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前瞻性也要考虑知识结构的完备性,合理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新兴技术、前沿探索等课时比例。
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开展教学,加强通识教育,完善学分制,扩大选课范围,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发展目标主动辅修课程。专业划分过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相悖,毕业生适应面过窄,发展后劲不足。要改变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中人才培养方向过细的专业设置模式。通过灵活调整专业课程内容、重组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主动调整授课模式、考核方法及课时。灵活学籍管理,开放转专业、双学位、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目标。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多元化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需求。
3 加强中青年教师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是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背后反映的实际问题是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新时代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高招改革导致专业调整和课程体系建设等都必将对部分教师产生冲击,迫使教师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教育本身内在的惯性规律及高校教师本身就脱胎于传统教育,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中,教师存在知识结构稍显陈旧、工程实践能力弱、科研转化率低等特性。同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欠缺,教学理念、手段落后,教学活动以灌输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影响教学改革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和教师自身双方共同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有效考核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奖惩管理机制,尽快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打造教学名师团队,分层次、梯队培养中青年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师资力量,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合理修订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考核体系,鼓励其在课堂和教改上投入更多精力;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估制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扩大人才交流,让中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科研,加强专业交叉研究探讨。多渠道引进人才,在师资培养上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建立高层次学科交流平台,外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建设教师队伍。
4 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实践教学教育环节,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行业适应能力。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通过实践验证理论、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的能力是体现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案例进行教学,树立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通过实践教学验证理论、加深在实践中对理论理解和灵活应用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
从政策上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并重。修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体系,制定大学生课外创新和研究项目替换实践教学课程管理办法,推进课外自主创新和研究活动开展,搭建课程外创新实践平台,整合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减少实践教学环节中验证性实践环节,加强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教学。
5 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改变现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以高校自定标准为依据:教师依大纲完成课堂教学工作量,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合格分数即认为符合培养质量要求,在此期间基本忽略能力培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建立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为目标的高校的人才培養质量标准,以此为依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细化各项培养标准,加大能力测试比重,培养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量化指标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日常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将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教学资源分配等统一管理,规范管理流程的同时方便师生。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目的是过程管理规范化,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和及时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方便师生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学习进程,确保按规定完成相应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量化考核指标,便于及时掌握教学质量、评估分析数据,同时也减少人为干预。教学活动信息化:利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手段,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避免片面追求课程系统性完整性和课程数增加导致总课时膨胀。
面对高招改革,地方高校只有坚持办学特色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在生源竞争中获得社会认可和考生青睐。
参考文献
[1] 郑锋,王章忠.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检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1(9).
[2] 蒋必彪,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1(8).
[3] 司佳,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创新与执行力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 沈娇,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高校专业调整原则初探[J].科技信息,2010(36).
[5] 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
[6] 李济广,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必须转换高校评估模式[J].大学(学术版),2013(7).
[7] 熊晓熙,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关系的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2.
[8] 欧阳胜,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