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院士:解说与吃相关的误解

2018-01-03 09:20陆桂芳
健康博览 2018年6期
关键词:酪蛋白黄曲霉素食

陆桂芳

在近日召开的2018杭州国际健康展暨“大健康新生活”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表示,一个人吃得是否营养、健康,关键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并列举一些与吃相关的误解。

关于吃鸡蛋不吃蛋黄的误解

“我们血液里面的胆固醇当然重要,如果太高,肯定会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但是需要澄清的是,血液里面的胆固醇并非都是吃出来的。”陈君石院士表示,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只有不到两成是吃出来的,其余都是身体代谢合成的。而合成的多少,与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整体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经常运动的人,体内合成的胆固醇自然就少。

“而且,蛋黄中有很多好东西,比如卵磷脂是其他食物难以替代的,对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当然,吃得太多肯定是不提倡的,陈君石院士说,一般人每天吃一到两个含蛋黄的鸡蛋是完全可以的,关键还是要吃得均衡。

关于牛奶致癌的误解

很多人之所以对牛奶有这样的误解,来自一本叫《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科普书,其中讲到一个实验。将老鼠分成不同组,一组老鼠吃酪蛋白,也就是牛奶的蛋白,另外一组老鼠吃大豆蛋白,然后给予黄曲霉毒素后,观察两组老鼠肝癌的形成情况。结果发现,吃酪蛋白的这组老鼠发生肝癌的数量高于吃大豆蛋白的老鼠。这样一个结果經媒体炒作,便上升为牛奶致癌。其实不然。

陈君石院士说,一方面,致癌的不是牛奶,而是黄曲霉毒素致癌,假如没有给予黄曲霉毒素,不管是酪蛋白还是大豆蛋白都不会致癌。另一方面,两组老鼠获取的酪蛋白或大豆蛋白,是其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而人类获取的蛋白质是非常丰富的,从其他的粮食以及鸡鸭鱼肉中,都能获取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因此这样的结论并不能推及于人。

“对我们中国人来讲,牛奶是很重要的。中国人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量远远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膳食指南也鼓励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牛奶和奶制品的摄入,这对整体的国民营养改善是有益的。

关于纯素食防百病的误解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素反而成了一种时尚。纯素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能,但是很不容易。

陈君石院士解释,想要在纯素食的情况下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之所以很不容易,首先,要具备足够的营养知识,来进行适当的搭配。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都需要均衡,特别是维生素的需求。比如维生素B12在营养和健康方面非常重要,而一般的素食中并没有维生素B12,除非能吃发酵豆制品,像臭豆腐、腐乳这一类的,才能补充一些,而这类发酵豆制品又不能多吃,因此很难把握。再者,还需要具备能买到丰富食材的客观条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想要每一顿都能买到多种样式的、营养丰富的可以搭配的素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要吃营养均衡的素,其实是件挺难的事,更别说能防百病了。

那么,怎么才能吃出健康呢?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六条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需要提醒的是,这六条不是说只做到其中一条就行了,必须全部做到才能吃出健康。虽然只有短短48个字,但这是在大量的科学依据基础上总结出来,称得上是中国人饮食的‘国家标准。”陈君石院士强调,除了在食物搭配上要遵循“膳食宝塔”外,运动是绝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健康因素,吃与动两者同等重要。

猜你喜欢
酪蛋白黄曲霉素食
我国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及检测方法研究
世界素食日
姜撞奶为何会凝固
“A2奶”有何神奇之处
素食,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暴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a2奶是何方神圣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
远离黄曲霉毒素污染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LC—MS/MS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