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诗词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18-01-02 08:10张金生
江西教育B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活动数学

张金生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巧用诗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尝试,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质的理解,展示数学的人文情怀和数学文化的意义,体现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巧用诗词,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思维得到启迪,可使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数学教学中巧用诗词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它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以及高考试题之中充分体现了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就要求高考数学试题中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以数学史料为素材或者体现数学与文学交融的试题。因此,在高考内容改革背景下的數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对诸如《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中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数学家的算法思想,感悟数学经典的美妙,体会数学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巨大价值。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学史,适时地介绍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及其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及其崇高品质,逐步培养学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勇气和毅力以及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

教师应当明白,通过数学教学,既可以使学生习得数学知识,更应该使学生受到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知识会有所遗忘,但那铭刻在学生心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文化仍将在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正是数学文化教育功能的有力体现,是数学文化价值的真谛。

2.我国古代巧用诗词妙解数学的例子。传说上古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里跳出来,背上负着河图;有神龟从洛水里跳出来,背上负有洛书。伏羲氏根据河图、洛书演化成八卦。洛书便是最早的幻方,用现代数学语言解释,就是用1到9这九个数字,填在九个格子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3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5。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用一首诗总结了幻方的编排方法: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孙子定理》上载有“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我国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用四句诗概括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种方法被世界各国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辉煌成果。下面我们就来破解一下这首诗的奥秘。三人同行七十稀,即把除以3所得的余数用70乘。五树梅花廿一枝,即把除以5所得的余数用21乘。七子团圆正半月,即把除以7所得的余数用15乘。除百零五便得知,即把上述三个积加起来,减去105的倍数,所得的差即为所求。列式为:2×70+3×21+2×15=233,233-105×2=23。

3.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巧用诗词,是一种有趣、高效的教学活动。现在,在新课程标准提倡重视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巧用诗词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运用。如江西省高中数学优秀课例展示课一等奖获得者曾敏老师在“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一课中,以一首诗“水面如镜截面清,三四五六形状明,正五直梯不可寻,唯有锐角三角形”作为课堂小结;在2018年高考数学研讨会上,江西师大附中肖贤明老师提供的微专题课例“巧用投影优化计算”中用“高考解析几何题,横跨代数与几何,考查思维与运算,似曾相见曾相识,看似平淡需真功,计算能力验真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引入课题;笔者在江西省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在教学选修2-3“统计案例”一课时,以自作的诗“回归分析展身手,运筹帷幄千秋用。独立检验非偶然,反证相关存天机”引入课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三视图”时,笔者用多媒体出示各个角度的庐山风景图片,问:“这种情景能用两句诗来叙述吗?”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山峰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那么数学中的很多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图形。

当然, 在数学教学中, 运用诗词要适度, 不能引用太多,以免本末倒置。 而且引用的诗词要易诵易懂易记, 有科学性、 趣味性和韵味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活动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诗词之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