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表演: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表现力

2018-01-02 08:10焦肖燕严育洪
江西教育B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戏剧情景同学

焦肖燕 严育洪

喜欢表演、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上,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刻体验,有时会采用情景表演的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的学习感受。其实,数学同样可以“表演”,数学学习同样需要“表演”。

把表演引进数学课堂,学生会感到愉悦,通过对表演脚本以及角色本身的理解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容易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表演有助于学生全身运动和全心投入。

一、演好“课堂小剧”,唱好教学的“重头戏”

数学教学往往利用情景开场引入新知,不过很多情景表现为“短(时间短)、平(情节平)、快(转换快)”的特点,一旦切入新知,教师也就过河拆桥,情景也就退出了教学舞台。对此,我们认为,既要减少那些昙花一现的情景,还要减少那些只是放映式的情景,除了要追求情景的生动,还要努力追求那种能够让学生动起来的情景。这种情景就是情景表演,一种能够演出知识、演出思想的情景,能更好地反映出所学知识内容,也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想法。

美国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说:“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课堂小剧……假如每一节课都有课堂小剧,而且能在课堂小剧中学到知识,那该多好呀!”

许多数学知识是有“故事”的,这里所说的故事不是我们编造的那些童话故事或神话故事,也不是平常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景,而是指数学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把数学史编成故事剧在课堂中表演出来,这样的新知引入更有文化底蕴。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有一位教师这样开场——

话外音:“古时候,有一个人只会打猎,有一个人只会捕鱼。”教师扮演猎人,学生扮演渔夫,开始情景表演。

师:哎,天天吃肉,多腻呀。

生:哎,天天吃鱼,多腥啊。

师:我好想吃鱼哦。

生:我好想吃肉啊。

师:那咱们就——

生:换着吃。

师:那怎么换呢?我们这样换吧:两条鱼换一块肉。你们拿4条鱼来换,能换我几块肉呢?

生:2块。

师:你们拿2条鱼来换,能换我几块肉呢?

生:1块。

話外音:“有一天,捕鱼的人只抓到一条鱼,怎么换呢?”

生:用一条鱼换半块肉。

师:半块,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

罗素说:“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上述《分数演义》的课堂小剧,让学生在玩一玩中学习数学知识。情景表演中的角色扮演属于情境教学的一种,学生在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中更容易内化知识与技能。所以,情景表演必然是启发式教学。

但是,数学毕竟不是语文,不可能处处有“故事剧”,还有许多教学内容,比如大量的计算课缺乏故事性。当然,我们也并非无计可施。尽管这些内容缺乏故事性,但问题解决的题目大都附有情景,我们就可以来一段想演就演的表演,以此活跃计算课的课堂气氛和激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一位教师把例题设计成了《开火车》的情景剧——

【道具】本班的班牌

【人物】火车司机、旅客

【情节安排】

师:本次列车,老师是司机。请各位旅客注意,火车要出发了,请上车的旅客快点儿上车,李同学、张同学上车了。(被老师叫到的同学上车,第一个同学拉住老师后面的衣服,第二个同学拉住第一个同学后面的衣服。)

师:第二站到了,王同学、陈同学两位旅客要下车了。叫到名字的两个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请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位旅客?你能在原来的式子上再表示出来吗?

……

上述教学案例中师生合作表演,快乐地演出了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演出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表演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也容易集中注意力,因为人人都可能是演员。

虽然数学情景表演不是真正的舞台表演,但有时候也需要一些道具以及环境布置。例如“认识方向”一课,教师首先要布置舞台,在教室里张贴“东”“南”“西”“北”的方向牌,然后进行“老师说方向学生指方向”的辨认活动。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蒙眼找方向:一个学生蒙眼后,被老师领着在原地转几圈再倒转几圈,当学生停下来后,先告诉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让他指出其他方向。蒙眼认方向的表演活动,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兴致盎然,当表演失败时,全班同学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才能不犯糊涂?……

对一些知识难点,如果可以用情景表演,其教学效果可能会胜于单纯的语言解释。例如,相遇问题由于术语较多,学生不易理解速度的概念,再加上此类题目变化多,因此造成学生认知的困难,对此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来“演”出对难点知识的理解。数学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得难点突破自然融于课堂表演之中。可见,数学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性学习。

二、演好“课堂长剧”,唱好教学的“主题曲”

如果数学“课堂小剧”之“小”是说它只是用力于新授知识的点开、重点知识的点染或难点知识的点破,更多地属于教学的点睛、点拨和点化,作用如同教学的开场或插曲,那么,还有一种数学情景表演则可以贯穿一节课的主体环节甚至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我们姑且称之为“课堂长剧”,它可以成为教学的主题曲。

“课堂长剧”要能够“长”,一是要保证学生活动持续的时间长,二是要保证学生学习持续的劲头长,所以除了有情景,最好还要有情节。

有一种“课堂长剧”的形式是教育戏剧。“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推广于学校课堂的教学方法。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在实践中学习,由戏剧实践学习。”19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装扮、游戏、模拟等戏剧技巧都可以被运用到教学之中。”同样,数学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戏剧。如果设计的情景还充满着喜气,那么这样的教育戏剧还成了教育喜剧。例如,一位教师特意选择圣诞节那天执教“观察物体”一课,整节课出现了三个情景表演活动——

表演情景1:观察圣诞老人。在欢快的《铃儿响叮当》音乐声中,圣诞老人进场与学生欢跳,然后背对讲台静站在那里,学生继续围着圣诞老人唱啊,跳啊……教师拿出事先拍好的4幅照片,让学生说出刚才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表演情景2:观察圣诞礼物。圣诞老人给3个小组发了礼物,分别是玩具房、玩具猴、玩具娃娃,学生对所看到的图片和所观察的位置进行连线,再到其他小组“玩一玩”圣诞礼物,看一看这个小组同学的连线对不对。

表演情景3:观察圣诞树。教师搬上4个侧面分别写着“圣”“诞”“快”“乐”的圣诞树。每组组员从圣诞老人发的信封中抽出一张画着圣诞树的图片,看谁最快找到正确的位置。

……

从教学的艺术角度看,这节课以“欢度圣诞”为基本情景,形成情景表演的主线,为我们呈献了一幕数学活动剧。从广义上讲,情景表演不仅仅表现为戏剧表演,在数学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演示也可以看作肢体表演和行为表演。例如“平移和旋转”一课,我们设计了“演一演”的任务,在新授环节中,教师出示图片:它们各是怎么运动的?你会用合适的方法把这些运动表演出来吗?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教师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告诉学生:其实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先走进体育课找一找。

师:谁会神气地踏步走呢?谁来演一演?

师:为什么说踏步前行的运动方式是平移?(方向直直的、人体形状不变)

师:真棒!来,我们一起用“平移、旋转”喊口令。

师:还有哪些体育运动方式能用“平移和旋转”来描述呢?接下来,我们玩个《我演你猜》游戏,既要说出这是哪种体育运动,还要说出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

教师用小卡片依次出示“拔河、掰手腕、踢毽子、跳繩、拍球”,一个学生表演动作,其余学生猜是什么运动,并说出运动方式。

……

席勒说:“人在游戏时,才完全是人。”本质上,表演活动也是一种游戏活动。学生在情景表演的主体性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更获得了学习的“舞台感”,最终获得了学习主人的存在感。数学教学就应该多一些这种不仅充满喜气而且充满喜悦的教育喜剧,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还会厌倦吗?

三、演好“课堂连续剧”,唱好教学的“余音”

教师都期待自己的教学能够“余音绕梁”,也就是希望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牵挂着知识的“过去时”和“过去式”,还能够让学生牵挂着知识的“将来时”和“将来式”,学生这种“有念想”的学习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认为,数学课的结束并不等于学生学习的结束,我们不仅要唱好课堂的序曲,也要唱好课堂的续曲,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够继续“深造”。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课中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明和小刚,领衔主演如下情景剧:“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小明和小刚骑车同时从相距500米的A、B两地出发,小明每分钟行200米,小刚每分钟行300米,多长时间后,两人相距5千米?”——

师:你们骑车同时从相距500米的A、B两地出发,是怎么走的?

生1:相对而行。

生2:也可以相背而行,题目中只提到出发。

师:那先来想象第一种情况,你们分别以200米、300米的速度相对而行,在路上发生什么了?

生(笑):1分钟后撞车了。

师:换个词,相遇了。后来你们怎么样?继续走?

生:是啊,还要继续走,没到5千米呢!

师:那走吧,什么时候停下来?

生:5000÷(200+300)=10(分钟)。

师:终于完成两人相距5千米的任务了,你们一共用了几分钟?

生:1+10=11(分钟)。

……

课后,教师还可以继续让学生排演如下“课堂连续剧”:如果把课中“相对而行”的表演看作连续剧的第一集,那么第二集可以是“相背而行”的表演,第三集可以是同向而行中的“小明跑小刚追”,第四集可以是同向而行中的“小刚跑小明追”……

这样的“连续剧”,可能是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那么就能驱动学生主动预习;这样的“连续剧”,也可能是拓展练习或深化练习,那么这样进行情景表演的练习必定深受学生的喜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情景表演是学生的最爱,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快乐地表现自己。所以,在数学教学舞台上,不妨多一些能够让学生好好表现的“我演我秀”活动。

参考文献

[1]管国贤,严育洪.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2(8).

[2]严育洪.让学习真正发生——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解读与实施[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

[3]余国红.数学课堂也需要“分角色表演”[J].江苏教育,2006(7).

[4]杨荷珍.小学数学课堂表演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猜你喜欢
戏剧情景同学
情景交际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