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走近伟人爱因斯坦

2018-01-02 08:10赵广华张明凤
江西教育B 2018年10期
关键词:挑山工爱因斯坦外貌

赵广华 张明凤

教材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四下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重点通过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前三次交往的描写,刻画出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童心不老的伟大形象。三次交往,描写侧重点各不相同:初次见面,关注的自然是人物外貌(外貌描写);随着交往的深入,更多的是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对话描写);成为朋友之后,还会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地方做客(环境描写)。作者依据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巧妙地以小见大,展现伟人爱因斯坦的魅力,真是匠心独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三次交往中外貌、对话和环境的描写,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拓展阅读《挑山工》,品读多处外貌描写,进一步领悟:高级的人物外貌描写,往往融入作者的感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生动。

4.读写结合:运用两篇文章中外貌描写的方法,学写爱因斯坦第三次交往中的外貌,进而感受他的伟大。

教学重点:抓住三次交往中描写的不同侧重点,感受生活中爱因斯坦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两篇文章中外貌描写的方法,学写爱因斯坦第三次交往中的外貌,进而感受他的伟大。

教学准备:课件,ppt翻页器,红笔,学习单,搜集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指导学生写阅读批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阅读批注,整体感知

1.回忆: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四次交往,回忆一下,是哪四次交往呢?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前三次交往。(板书:相撞 相遇 相邀)

2.学习活动一:作者是如何写这三次交往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再读一读,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师巡视,记录学生阅读批注情况,选好发言同学。)

[评析]整体感知,静心默读,圈画批注,潜心会文,体现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也为下面的交流分享打下基础。

二、第一次交往:研读外貌,了解写法,初步走近爱因斯坦

1.学习活动二:读读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说说老人的外貌特点,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的外貌特点的。

2.交流: 谁先来交流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指读)

⑴长相:指读句子,说感受。

[点评]发言有条理,先读自己画的词句,再说感受。值得大家学习。(屏显: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出示爱因斯坦长相图片:这就是爱因斯坦,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指答2-3生)

作者抓住哪几个方面写爱因斯坦长相?(指答,抓住特点,没有面面俱到,运用三组量词,相机变色相关词句,附板书:量词 运用三组量词,就让这张世界著名的面孔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还有一处,谁找到了?(指读)

⑵衣着:(屏显: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这是对爱因斯坦衣着的描写。

出示愛因斯坦衣着图片:他的衣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衣衫不整)作者是怎样写出他衣衫不整的特点的?(相关句子变色,展开想象,附板书:想象)

3.小结:写长相,用了三组量词,写衣着,展开想象,一个邋遢、不拘小节的爱因斯坦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合作朗读,体会其中的妙处。我读黑色的字,你们读红色的字。

4.过渡:第一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外貌描写。(屏显:关注外貌,板书:外貌)

[评析]学习外貌描写是小学中年段语言表达的重点学习内容。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一次交往侧重于外貌描写:抓住外貌特点,几组准确的量词,展开想象,一个不拘小节的爱因斯坦就展现在读者眼前。教师充分挖掘这一教学价值点,引导学生品析人物外貌,初步走近爱因斯坦,为下面的阅读与练笔做好充分铺垫。

三、第二次交往:演读对话,感受爱因斯坦的童心不老

1.第一次交往,作者关注的是外貌描写,第二次交往,作者关注的又是什么描写呢?谁来和我们分享你刚才画的认为精彩的语句?(屏显:第4、5两个自然段)

2.学习活动三:分角色演读第二次交往,感受人物品质。

交流 :指读,说说感受。

预设1:“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爱因斯坦的谦虚)

预设2:(肩膀一耸,两手一摊,做个鬼脸) 为什么?(一个60多岁的老人,竟然做这样的动作,真滑稽、幽默、有趣……)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

3.分角色朗读:你一演,大家都笑了,这样读书真有意思!我们像他这样,分角色朗读,演一演这两个自然段,同桌两人一人演爱因斯坦,一人演小女孩,旁白一起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

(指名三生分角色朗读4、5两个自然段)

点评: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想把夸奖送给谁?

4.小结:第一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的是人物的外貌描写,那第二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的是什么描写呢?(屏显:关注对话,板书:对话)

这生动、有趣的对话,把一个幽默谦虚的老顽童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刻画得淋漓尽致。

[评析]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堂要体现“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交往侧重于对话描写,富有童趣,浅显易懂,因此教师采用演读的方式,在生动有趣的分角色演读中感受爱因斯坦的童心不老和谦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既加深了对爱因斯坦的了解,同时也调节了课堂氛围,体现了课堂的张弛有度。

四、第三次交往:联系前文,悟读环境,深入了解爱因斯坦

1.过渡:爱因斯坦这个老学生学得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屏显“第6自然段相关句子”,指读: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出示图片,给你什么印象?

2.过渡,感受工作室环境:爱因斯坦精心打扮是为了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去做客,小女孩到了工作室关注到了什么?指读。屏显,指读蓝色句子。出示工作室图片,爱因斯坦的工作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谈谈感受,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3.追问:这句话描写的是爱因斯坦工作室的——环境。(板书:环境)

他的自理能力真的这么差吗?那他的时间和精力都去哪儿了呢?联系前文,思考。指答。

小结:第三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的是环境描写,作者写爱因斯坦工作室环境乱,是为了——衬托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小节。

[评析]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第三次交往侧重于他的工作室的环境描写,以工作室环境的乱来衬托他的潜心科研,这是学生不易发现的,也是需要点拨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阅读思考,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

五、对比三次描写,发现写法秘诀,说出自己的观点

1.小结,引导发现写法秘诀:(结合板书)第一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外貌描写;第二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对话描写;第三次交往,作者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师边说边画箭头)这三个描写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呢?

点拨:人们第一次见面,总会先关注对方的外貌;随着交往的深入,会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对话;成了朋友之后,还会到家里、到工作的地方做做客,看看他生活工作的环境,更全面地了解对方。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交往的不断深入,三次交往,作者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我们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小女孩解决心中的疑问。出示父女对话。指读。

2.父亲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很平凡。(板书:伟大 平凡)请你结合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来说说你的观点。(提示:观点+论据)(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他才42岁;他提出了相对论;他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小结。完整板书:作者没有直接写爱因斯坦伟大的科学成就,而是通过写小女孩怎样教他穿戴,怎样布置房间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衬托爱因斯坦的伟大,真是别具匠心!

[评析]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思维和表达,其中,思维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上最容易忽视的。作者写三次交往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显然是精心安排的,符合人们生活中的交往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一教学价值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发现作者的这一写法秘诀,在以小见大中深入感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然后再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经历“阅读→理解→表达”这样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

六、拓展阅读,外貌描写“融情升级”,表达对爱因斯坦的喜爱与敬佩

1.过渡:伟人的魅力光芒四射,而平凡的人物,也有独特的光彩,常常能给人带来启迪。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挑山工》。(课件出示文章)请拿出学习单,默读《挑山工》,画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对挑山工的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交流:

①山下的外貌描寫: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指读,说说人物印象:又矮又黑(就是一个普通的挑山工)丑

②五松亭处的外貌描写: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人物印象:黑黝黝 健美 白 美(作者一路观察挑山工,与他攀谈,对挑山工产生了喜欢赞美之情,所以看到的挑山工也美了。)

3.师小结: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十分注重融入自己的感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请男生读山下的外貌描写,女生读五松亭处的外貌描写,再来体会体会。

[评析]外貌描写有这样四个层次:抓住特点,用词准确但表达无序→用上几组量词有序表达→展开想象→融入感情。融情是外貌描写的最高境界,拓展《挑山工》,正是看中其中两次外貌描写,作者融入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表达出对挑山工的敬佩。这里的拓展阅读,是对拓展原点的补充、升级,让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形成完整的认识。

4.迁移小练笔:

①过渡:我们也来试着当一个高明的小作家(课件出示爱因斯坦精心打扮过的图片与文字),写一写爱因斯坦精心打扮过后的外貌,可以用上我们前面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谁还记得我们刚才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指答。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开始写。)

②生练写,师巡视辅导,选好两个交流同学。

③全班交流,师读,引导点评:用上量词,展开想象,融入感情,写出了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夸奖,写出了一个慈祥亲切的爱因斯坦。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迁移训练,也是检测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以写促读、读写融合的效果。

5.推荐观赏影片,激发学生全面了解伟人的兴趣。

出示《天才爱因斯坦》剧照: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对爱因斯坦很感兴趣,找来了影片《天才爱因斯坦》,影片中就有爱因斯坦教小女孩数学题的情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一看。

总评:像《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样写人记事的文章,在小学中年级是很常见的,如苏教版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军神》,人教版的《挑山工》等。此类文章常用的写法是细节描写,本文也不例外。但本文的细节描写颇具特色:三次交往,描写侧重点各不相同:初次见面,关注的自然是人物外貌(外貌描写);随着交往的深入,更多的是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对话描写);成为朋友之后,还会到彼此生活、工作的地方做客(环境描写)。作者依据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巧妙地以小见大,展现伟人爱因斯坦的魅力。

学写人物是小学中年级的重点内容,尤以外貌描写最难掌握。好的教材是学生习作的最佳范例,本文便是。循文依生,适度拓展,是本课教学的思考点和落脚点。通过张弛有度的学习活动,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阅读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走近伟人爱因斯坦,认识人生的伟大与平凡。

1.循文依生,循序渐进,了解人物

三次交往的细节描写,侧重点各不相同,赵老师依据课标要求、文本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第一次以导读为主,第二次以演读为主,第三次以思读为主,循文依生,既步步加深了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也调节了课堂氛围,课堂张弛有度。

赵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行对比,发现作者的写法秘诀——写人记事中,运用细节描写,根据生活经验来安排不同的侧重点,循序渐进,以小见大,刻画人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思考中不仅明白了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知道了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内容自然转化为写作知识,不断完善学生的写作知识建构。然后再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经历“阅读→理解→表达”这样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

2.适度拓展,外貌融情,补白表达

单看本文的外貌描写,学生会以为外貌描写要注意有序、用词准确、展开想象即可,然而,融情才是外貌描写的最高境界。因此拓展《挑山工》,正是看中其中兩次外貌描写,作者融入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以表达对挑山工的敬佩。

再次研读本文,发现作者在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交往时,只是通过小女孩的夸奖,侧面表现他外貌的变化,这是课文的一处留白,可以用来训练融情的外貌描写。因此,这里的拓展阅读,是对拓展原点的补充、升级,让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形成完整的认识,并进行迁移训练,以写促读,读写融合,表达自己对伟人爱因斯坦的喜爱与敬佩。

关于爱因斯坦的电影、纪录片、传记有很多,影片《天才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拍得最忠实于爱因斯坦的、最有趣的。赵老师最后播放的影片片段,更是激发学生课后换一种方式,继续了解爱因斯坦,这样的拓展,也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附:默读《挑山工》,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对挑山工的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真州小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

猜你喜欢
挑山工爱因斯坦外貌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