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娟
摘 要:近些年来,情境教学逐渐受到了更多师生的关注,运用创建情境的手段与措施来激发高中生针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从而活化了历史课的整体氛围。因此可以得知,情境教学在现阶段的历史课堂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师生对此应当予以重视。探究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课堂运用,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具体应用
高中生承受着相对较重的应试负担,因此在面对历史学科的日常教学时,很多高中生都会感觉到畏难甚至厌倦,对此丧失了浓厚热情。较长时期以来,历史课堂都运用了知识讲授的模式,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通过引进情境教学的新模式,有利于全方位的深化课改,激发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
一、推行情境教学的价值
情境教学的宗旨在于构建形象生动的情境,进而激发高中生对此的探究热情,强调密切沟通以及共同参与。相比于传统模式,建立于情境教学的高中历史课堂体现为更强的趣味性,高中生更能融入其中。这是由于,情境教学致力于创建逼真的历史情境,师生密切配合并且致力于构建生动与直观的课堂情境。因此可以得知,情境模式十分适合运用于历史学科,通过创建逼真的情境来吸引学生,增强了历史课堂整体上的感染力。
情境教学除了上述的价值之外,还可以从源头入手,对于僵化与枯燥的历史课氛围进行全面转变,让学生感觉到历史课是充满趣味的。情境教学通过运用趣味性的课堂场景来激发热情,运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彼此了解。因此可见,如果能把情境教学融入现阶段的历史课堂,那么就能塑造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历史课堂,帮助师生摆脱应试思路给自身带来的困扰。
近些年以来,高中阶段的新课改正在迅速推进,与之相应的历史课模式也产生了全方位的转型。从现状来看,很多师生都已意识到情境教学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也开始探求适合历史课的新模式。但从整体角度来讲,情境教学与历史课堂的相互结合仍然缺乏完善性。究其根源,就在于历史课堂欠缺必要的创新性,忽视了高中生作为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为了转变现状,师生还需密切配合,共同尝试情境教学运用于历史学科的具体实践。
二、具体的教学运用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情境教学有助于活化高中生具备的历史思维,在创建特定情境的前提下加深了对特定知识的印象。因此,情境教学本身构成了历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对此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情境教学运用于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具体来讲包含了以下要点。
1.灵活运用课堂设问
情境教学不能缺少课堂上的设问,在进入特定的情境之前,教师先要为学生提出特定的疑问,在此前提下再去进行探究。因此可见,问题情境的模式有助于培育历史思维,对于学生具备的好奇感进行了全面的激发。通常情况下,针对特定的历史情境先要提出设问,然后师生共同予以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解答。相比于枯燥的讲解,运用情境设问的方式更加有助于提升积极性,同时也拉近了师生在历史课堂中的距离。
2.借助信息化手段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信息化正在融入新时期的高中课堂,在此基础上突显了全方位的课堂转型。情境教学不能缺少信息化作为辅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信息化的措施来构建趣味性的历史情境,确保学生都能迅速融入其中。这是由于,多媒体辅助的历史课堂体现了直观性以及生动性的特征,而不再停留于抽象乏味的文字描述。在创建情境的前提下,就能引发学生对此的探究兴趣。
例如,针对鸦片战争的特定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选择与之有关的视频或者短片,然后将其带到歷史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高中生在观看短片或者视频的同时,就能真切感受到那段屈辱的侵华史,进而激发自身拥有的热情。因此,多媒体与历史课堂的相互结合有助于突显课堂本身的生动性,在构建意境的同时也强化了情感教育。
3.师生密切配合
除了上述的要点之外,情境教学还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在传统模式的历史课上,教师通常为学生讲授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者其他要点,然后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习题让学生进行演练。上述措施固然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测试分数,但却让整个历史课充满压抑与枯燥的氛围。为了转变现状,情境教学在根本上倡导师生之间的配合,通过运用情境创建的方式来增进彼此了解,拉近师生彼此的情感距离。例如,各个学习组在共同探讨的同时,就能增进针对彼此的了解。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突显了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师生就能致力于实现相互之间的配合,在此前提下增进相互沟通。同时,情境教学也在本质上突破了空间以及时间对于历史课堂的约束,从而创建了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未来在实践中,师生还需共同探求适合自身的情境教学,运用此项举措来深化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印象,提升整体性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燕波.浅谈高中历史中情境教学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13):240.
[2]韩盼.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才智,2016(7):65.
[3]欧珠拉姆.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403.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