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金宝
摘 要:有效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提问。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仍存在一些误区,使得课堂教学低效。就目前常见的几种课堂提问误区,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问;实施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而有效提问则更是被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现代课程论认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问可以作为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现有认知冲突的提问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由若干问题串联形成的,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走向与节奏,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有效提问的含义
鉴于与“有效”一词相对应的评价标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今教育界对“有效提问”的内涵存在多种描述,仍未形成统一的专业术语。大体来说,多数学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其内涵。首先是问题本身的科学性与价值;其次是教师的提问行为;最后是学生的反应。笔者比较偏向认同刘丽珍、高天明两位老师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述评》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提出的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具体且及时、有效的反馈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问题。”
2.有效提问的课堂价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提问能使人产生一种好奇、怀疑、困惑、求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习者主动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极大地启迪学习者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会提问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以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旧知发生认知冲突,又引出新问题,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迫切热情,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思维呈螺旋式上升状态,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同时,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强化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缺乏了有效提问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
二、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种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提问难度把握不当。难度太低,缺少思考的价值,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易造成学生听课疲劳,昏昏欲睡;难度太大,则曲高和寡,答者寥寥,易形成冷场的尴尬局面,同时还会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误区之二:为了“提问”而提问。课堂提问应该注重问题本身的科学性与价值。有效的提问应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答、乐于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有一类口头禅式的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等。这种现象在很多带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上较为常见,老师的问题明明很浅显,而“懂事”的学生则会顾及教师的面子,努力配合。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实质上则浪费了大量时间,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提问的意图主要是老师想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顺势推进教学,其实并无实际价值,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属于低效或者无效提问。
误区之三:提问的内容笼统,范围宽泛。这样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指向性,显得大而空。学生难以把握问题的重点,回答要么隔靴搔痒,要么不着边际,这样的提问容易导致学生思路混乱,无法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误区之四: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或点评不当。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精准的点评与反馈。学生不管回答得怎么样,至少是把自己的思维展示出来了。教师不置可否的反应会使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鼓励,也使存在问题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会削弱学生进步的勇气,迷失前进的方向。
三、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教学重、难点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渗透、解决。课堂提问误区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低效,我们应针对这些误区采取应对措施,以求改变课堂现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提问的难度须适宜,切合学生知识水平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课堂提问难度宜停留在最近发展区附近,即不能太易或太难。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研究教学目标,分析学情,据此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设置悬疑;及时洞察到易形成学科思想、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即在学科核心素养着陆处设计思考点。在“溶液的酸碱性”新授课中,学生刚刚接触了pH、水的离子积常数等新概念,难以理解强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小问题。一开始提问难度不宜过大,如,“0.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濃度多大?”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将难度较大的该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认知结构与水平的递进式问题:①0.01mol/L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多少?是什么物质电离出来的?②在0.01mol/L盐酸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多少?是什么物质电离产生的?③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④在0.01mol/L盐酸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多少?通过设计一些位于“最近发展区”难度适宜的问题,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2.提问须突出启发性与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启发性提问是课堂教学常见而有效的提问方法,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犹如黑夜中明亮的灯塔,能引领学生探寻知识海洋里的真谛。层次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如,在讲授“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时,教师直接提问学生:“如何选择合成氨的条件?”这样的提问缺乏启发性和层次性,难度较高,学生难以正面回答。教师可就这一问题分层次设计以下几个启发式的问题: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②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③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④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⑤综合②和④两点,如何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这几个层次分明的启发性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同时也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和巩固了已学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的指向要具体,表述要清晰、准确
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问往往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具体。学生听完提问后能迅速理解老师在问什么,自己该回答什么。无效或低效的提问则表现为教师表达模糊,指向空泛,学生无所适从,答非所问。因此,教师应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透彻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用清晰精准的语言表达出一个个具体明确、指向清楚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突破难点,使学生获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成功愉悦感。如,课堂教学“盐类水解的应用”中可将“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这一主题拆成几个指向具体的小问题:
①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呈什么性?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②碳酸氢钠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呈什么性?溶液中又存在怎样的平衡?
③两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
④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这一连串指向具体的问题畅通了师生间的对话,层层推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教学效率。
4.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有温度地评价回应
学生回答提问时,教师不仅要仔细聆听学生回答的結果,更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评价。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学生能按“套路出牌”,完美精准地回答出教师心中想要的答案。面对有思考深度和思维价值的提问,其实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回答是无法做到一击而中的。在评价这样的回答时,教师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有温度地回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哪怕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并表扬其中的积极因素,尤其对平时基础薄弱、胆小不自信的学生更应特别鼓励。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评价,更渴望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教师要借此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回归学习常态。当然,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积极正面,恰如其分,同时也要发扬民主作风,允许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形成一种和谐宽松、求真务实的课堂氛围。
总之,有效提问应该是讲究策略的,否则就会成为低效或者无效提问。不同的课堂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师有其不同的风格,采用的提问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实践发掘更多的提问策略,并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多方位、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林法.中学化学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17).
[2]梁田.“情境—问题—活动”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许振勇.建构主义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化学教学,2008(3).
[4]刘丽珍,高天明.我国中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6(5).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