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达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是新课程改革下完善课堂的有效途径。然而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分歧,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培养研究意识、收集历史资料树立问题意识、创设课堂情境充分利用资源等都是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有效性;自主学习;资源整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型的历史课五彩斑斓地呈现在学生和教育者面前,虽然教师在备课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课堂内容,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这些课堂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更是一言堂的“激情四溢”“神采飞扬”;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很难融入其中。“学生的发展应是生动的、活泼的、个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过程,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的主要目标为: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生自主研究、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与人合作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探究性学习缺乏历史学科特点的探究
历史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质,新史学观念强调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多元性。我们作为教育者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观点,培养对于各种观点的包容性。历史学科应该具有时代的特征和精神,并且贴近现实生活,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师的目的就是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通过历史课堂和历史史料来让学生感受历史。
2.探究性学习忽视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不但要培养学生采用意义识记的方法来识记材料,而且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常态教学,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来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质。
3.单一而缺乏三维目标的历史课堂制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感悟感受的学习过程。历史教师应转变角色,不能唯教材是从,对于学生缺乏人文性的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点是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也是不完整和没有意义的。
三、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1.整合教材内容培养研究意识
在新课改的体系中,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要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它为我所用却又不被教材所累,是每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同一本教材所呈现的课堂是丰富多彩、各具风格的。通过活动材料信息多角度地了解历史,突破教材内容开阔视野,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收集历史资料树立问题意识
探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运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树立思考问题的意识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质疑、去批判,从而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课堂责任感。
3.创设课堂情境充分利用资源
“历史课堂资源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历史故事会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采访名人、历史见证人;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并探究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历史人物傳记;编辑历史题材的刊物,专题展览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历史课堂,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给予学生,珍惜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体验感受,强调师生之间的倾听与倾诉,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外,还要把探究性学习与资源配置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更多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柳斌.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J].人民教育,1998.
[2]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姚梅林,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