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在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

2017-12-29 08:10黄俊歆
求知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

黄俊歆

摘 要: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相关的对策,明确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意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制订创建了一种新型育人机制,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举措。

关键词:校企合作;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面,各个高校要及时转变自身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才改革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与师资结构,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育人经验,以工程实际作为教学背景,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

一、卓越工程师的育人特征分析

1.重视发展

人才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达到理想的育人计划,需要循序渐进,短期内是无法看到成效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建立在发展基础上,无论是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方式,都需要以学生以后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实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满足需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需求,为企业培养出大批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围绕这一宗旨,各个院校需要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注重实用

卓越工程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其培养核心应该集中在“应用”上,学会将自己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因此,各个院校需要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迁移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聚焦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开展现状

1.实践教学比例偏低

理论和实践在工科教学活动中,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提升,如果过于关注其中的一方面,很容易忽略另一方面,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实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需要重点把控的问题。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理论教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实践教学屈居于次要位置,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便在实践教学的内部,创新研究性实践内容也较少,很难满足现代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实践教学不成系统

實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顺利完成的主要环节,在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具备体系性、完整性的特征。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不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尚未构建出来。比如,不同的实践内容虽然对应着不同的理论,但是缺乏有效衔接,实践环节出现了低效、孤立的问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

3.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生的就业处境雪上加霜,如何让学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高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重视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大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柔性不足,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要求。此外,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化问题严重,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大纲和评价机制,导致实践教学活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和生机,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校企合作模式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现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需要企业的参与,包括培养、计划、管理、评价环节中,只有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即可有效满足这一目的。为了推行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开展技术合作、技术革新等工作;作为学校,则要主动寻求企业的参与,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模式,两者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与领导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每一种模式的运用必然是结合了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最终是立足于社会、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不同地理位置的高校不应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

调查显示,我国共计194所高校参与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个高校纷纷推出了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校级工程实践中心,其中有654家被评为国家一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高校校企合作主要基于高校所在城市的大中型企业,但是,从统计结果来看,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还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认识不清,不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参加校企合作时,也缺乏针对性。

其次,校企合作时间集中,学校没有及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遗忘的问题。

最后,实习时间较短,没有将双导师制落实到实处,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时,缺乏专业的指导。

四、校企合作在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应用

1.打好校企合作的基础

要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制订完善的培养方案,为了优化学习效果,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群。同时,根据校企合作要求来制订合作课程,对于实践性课程,要与企业合作开发,确保课程的开设方法、开设内容可以满足“卓越计划”的育人需求。此外,开展合作授课,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在企业中开展,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在学校中完成。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运行,在企业学习环节,特别是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采取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良性机制,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指导,形成真正的“双导师”制度。endprint

2.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

在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品德、知识与实践都是缺一不可的,通过实践,知识可以逐渐转化为能力,知识与品德都是源于实践,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具備创新性,才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模式强调行动与思考之间的有机统一,要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进来,教学就必须生动、丰富。

具体来说,校企合作的模式包括三种类型:

首先,“学中做”,通过理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问题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实训。

其次,“做中学”,该种模式与理论教学是相独立的,是一种基于实训项目的学习模式。

再次,“学中思”,在实训中加强创新,在顶岗实习、轮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阶段,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

这三种计划的联合应用,正是校企合作模式的精髓。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灵活使用这几种模式,实现实训教学的创新。

3.加强课程教学的整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卓越工程师”,依靠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这一目的。笔者所在学校使用了“3+1”育人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对应的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上,需要针对实习阶段的内容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中,学校推行了项目驱动法,将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综合、系统的训练,在实训上,也由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组成,并有明确的课时安排。在实训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训方式,辅以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强化交流能力的锻炼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作为当前工科教育中的重要指导方针,涵盖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等多项内容,对工科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是全方位的,不仅需要工科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育目标,也需要其细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与协调能力,因此,这也应该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重点培养内容。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实践环境,实践设备、实践场地、技术支持等都是实践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所中进行锻炼,参与、观摩企业的各项活动,掌握具体的操作方式,正确地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困惑,学会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实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技术文件、加工方法、操作流程、产品管理方式,学会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此外,还要以企业产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查阅、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文献资料,获取需要的知识,通过实训过程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熟悉企业的一般流程、团队管理方式、工作策略。

五、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卓越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实训环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综合性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贾 琛,李振强.高职院校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2]庄丽娟,陈蕾磊. 校企合作开办“百兴班”的实践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4(2).

[3]李 兵,刘 峰,肖海峰.校企协同构建卓越汽车模具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

[4]王 陶,李 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3).

[5]谢庆宾,朱筱敏,柳广弟,等.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优秀地质人才[J].中国地质教,2012(4).

[6]陈礼仪,黄润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